周海,段麗飛
(江蘇長強鋼鐵有限公司,江蘇 靖江 214500)
近年來,我國各行各業越來越重視節能減排的生產理念,而降低高爐冶煉燃料比,可有效降低熱量消耗,節約燃料,這與我國所提出的綠色、環保生產理念相一致。因此,在進行高爐生產時,應根據不同高爐的容量與實際生產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生產措施,以確保生產的經濟性與環保性,促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高爐的利用系數而言,若想提升其利用系數,應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提升冶煉強度;第二,適當降低高爐的燃料比。我國有很多小型高爐生產,基本是都是借助提高冶煉強度來提升高爐的利用系數,其具體操作為通過配置發風機來提升高爐的生產強度。該種方法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高爐的利用系數,但也會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費。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相關人員在提升高爐利用系數的同時,還應注重生產的節能性與保護性。對此,可主要從降低高爐的燃料比方面出發,以提升高爐生產的經濟性。
通過筆者多年對高爐實際冶煉情況調查發現,當高爐冶煉的強度低于1.05t/m3·d時,提升高爐冶煉強度,燃料比則會降低;而當高爐的冶煉強度超過1.05t/m3·d時,提升高爐冶煉強度,燃料比則會提升。因此,在進行生產時,可將高爐冶煉強度控制在1.06t/m3·d~1.15t/m3·d,以降低高爐冶煉燃料比。而若是高爐冶煉強度高于1.05t/m3·d時,要想提升產量、高爐冶煉強度,可借助提升富氧率來達到這一目的,此時應不宜使用提升鼓風風量的方法。此種做法的利處在于高爐冶煉強度提升后,燃料比不會升高,并能保持高爐內煤氣量的穩定性,從而提升高爐生產的可靠性[1]。
冶煉精料水平對高爐生產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影響,是整個工作開展的基礎與保障,因此,應注重控制冶煉精料質量,不斷提升冶煉精料水平,以提升高爐生產的經濟性。在冶煉精料時,應燃料的強度較大,燒結礦的堿度含量要高,入爐材料的含鐵質量較高。高品質作為高爐冶煉精料技術的核心內容,生鐵產量應提高2.5%,高爐燃料比需下降1.5%,入爐的品位應提升1%。但由于高品質的礦石價格在不斷地上升,造成冶煉時不能過高地追求品質。目前,我國高爐生產還存在著燃料質量不穩定現象,這不利于生產的順利進行。而冶煉精料技術對燃料質量穩定性的要求較高,因此,在生產時,除要確保材料品質之外,還應保障燃料質量的穩定性。在進行高爐生產時,應將礦石的品位的波動范圍控制在標準值的±0.5%,使燃料比降低1%,堿度保持在標準值的±0.05。目前,我國燃料比對高爐生產的影響較為突出,特別是高噴煤燃料比。大型高爐對冶煉強度、燃料比的要求更高,其燃燒材料的反應性CRI<27%,反應后冶煉強度CSR>67%[2]。近年來,高爐燃燒材料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高爐所使用的燃燒材料,像是焦炭,反應性CRI為30%~32%,反應后的強度CSR為57%~62%。在運用精料冶煉時,還應適當提高熟料比,選擇使用顆粒較小的燃料,并且保證燃料的顆粒大小要均勻,無有害雜質,以進一步提升精料冶煉水平。
(1)減少熱量損失。在高爐生產過程中,爐腹與爐腰的熱負荷量最大,占整體高爐熱負荷量的20%與25%。因此,若想減少高爐的熱量損失,應主要從這兩個位置點進行出發。對此,應保證高爐一直處于生產狀態,以避免高爐生產中斷而造成一定的熱量損失。在具體生產過程中,應選擇具有較好隔熱性及導熱性的耐火磚,以有效控制爐內溫度。
(2)提高煤氣中的二氧化碳量。在增添煤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時,應處理好布料,即在改善煤氣流分布結構的前提條件下,通過利用熱風中的熱能來傳遞爐料,以提升爐內礦料的還原反應速率。在高爐生產過程中,可運用裝料制度與科學送風來解決煤氣流之間的矛盾,降低燃料比。此外,還可借助現代化的裝料設備來實現多種方式的布料傳遞[3]。根據高爐的實際生產情況而言,大量上料的方式可有效提升煤氣流的穩定性與透氣性,拉遠燃料與爐中心位置間的距離。簡單而言,高爐生產中適當地增加煤氣中二氧化碳量,有助于生產效率與產量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生產需求及高爐性能,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以促進礦石的反應速率。以2000m3的高爐而言,二氧化碳含量應占到爐內總空氣含量的22%~25%。高爐煤氣流的主要分布情況為:在高爐送風位置,進行一次分布,主要通過調節風口長度與風口直徑來實現的,爐內的風速應保持在190m/s~220m/s,以保障高爐的通風性。在軟熔帶位置,實施二次分布。軟熔帶的性質、寬度主要由礦石冶金效能與風溫而定。與此同時還應確保軟熔帶氣溫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在軟熔帶上面的位置,便可對煤氣流進行第三次分布。其主要借助合理的布料來實現的。為提升煤氣流的透風性,可采用中心加料方法來進行布料。為提升燒結礦的還原性與透氣性,可對燒結礦與焦塊進行混合處理,以節約燃燒材料。高爐布料的角度表詳見下表1。

表1 高爐布料角度表格
(3)科學運用高壓操作技術。有關高爐生產調查研究發現,若是爐頂的煤氣壓力每提高10kPa,高爐的生產量將會增加1.8%左右,燃料比將會下降3%,有助于冶煉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在爐頂壓力持續上升的情況下,高爐的生產效能會隨之降低。因此,在進行生產時,應將爐頂壓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保障高爐生產的經濟效能[4]。爐頂壓力提高后,會加快高爐內部反應的進行,減少波動情況的發生,實現鐵礦石的還原反應。與此同時,還可在中熱風與熱風傳遞的過程中,減少爐塵吹出量,以提升TRT發電量?;诓煌郀t的爐頂煤氣壓力分布情況如下表2。
爐內良好的高風溫可有效提升爐內的風速與活躍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熱量流失。高溫條件下的煤粉分解,可有效提升煤粉的燃燒效能。在進行大噴煤處理時,應控制好煤粉的燃燒率,以確保生產的經濟性。
由于噴煤比的不斷提升,所以,高爐的風溫應隨之提高,保持在1150℃~1200℃,并實施全風口噴吹,以加快煤粉的燃燒效率,促進生產的高效、快速進行。當熱風溫度上升到100℃時,應適當降低燃料比,控制在15kg/t~20kg/t,并將風口的燃燒溫度提高到70℃,以提升高爐生產效率[5]。

表2 不同高爐的頂壓分布情況
總而言之,在運用降低高爐冶煉燃料比技術工藝時,應加強控制冶煉強度,不斷提高礦石品位,維持好燃料質量的穩定性,并保持高風溫,以確保生產的經濟性與高效性。與此同時,還應合理運用高壓操作技術,根據不同的高爐容積,制定相應的爐頂壓力,并適當提升爐內二氧化碳的含量,提升煤炭的燃燒率,以提升高爐生產的環保性與節能性,促進我國高爐冶煉工藝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4)提高煤粉的燃燒率。當對高爐進行大噴吹處理時,爐內的煤氣量將會增加,焦炭量將會減少,爐內燃料的下降空間將會減小,下部的壓差隨之變大,同時,未進行燃燒的煤粉將會增多,此時,容易出現料柱堵塞,煤氣流的分布較為紊亂,不利于高爐生產的順利進行。因此,可使用富氧鼓風與高風溫噴吹方式,提升煤粉的燃燒率,使燃料充分發揮出自身價值。在進行噴吹處理時,應將氧氣量調整為總量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