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偉,樊水龍,張耕田,李旸
(陜西鉛硐山礦業有限公司,陜西 鳳縣 721707)
鉛硐山鉛鋅礦由Ⅰ#礦體、Ⅱ#礦體及核部礦體構成,分別產出于鉛硐山背斜的南北兩翼和核部位置,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采礦方法為分段空場法和留礦法,分段空場法的礦房、大部分間、頂柱采用中深孔(深孔)爆破落礦,爆破網路采用導爆索和導爆管混合復式爆破網路,采用導爆索作主、支路引爆線,經導爆管將爆轟波傳給孔內外導爆管雷管,引爆起爆藥包,從而起爆孔內炸藥達到破巖效果。
在多年的爆破生產過程中,爆破工程技術人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通過不斷改進爆破方法和施工工藝、完善爆破方案,提高了爆破作業水平,為安全高效生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在現場爆破完畢后,經常出現個別盲炮,影響了爆破效果,同時帶來不安全因素。根據網路特點和裝藥工藝情況,經過分析,認為產生盲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爆破網路連接質量存在問題。②每排導爆管數量多或者連接方式存在問題。③起爆藥包加工質量問題。④現場抵抗線超過設計尺寸等。
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們的推論,找準問題節點,擬定進行爆破網路可靠性試驗,以了解爆破器材連接方式、傳爆方向、起爆數量等對爆破質量的影響,解決現場問題,提高爆破質量,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為了減小爆破材料消耗并達到試驗目的,本次試驗的模擬網路中每孔只用了3m長的導爆管,省去了雷管,僅僅靠辨識導爆管是否傳爆即可滿足試驗網路的統計需要。試驗器具及材料:起爆器(CHA-500型)、起爆針、爆破母線、瞬發(毫秒1段)導爆管雷管(導爆管長度5m,用來起爆爆破網路)、導爆索(爆速6000m/s)、導爆管(導爆管長度3m)、絕緣膠布、刀片等。具體試驗材料數量見表1:

表1 爆破器材總表
按照網路形式和連接方式不同分為四個試驗,具體試驗方案設計如下:
(1)試驗一:導爆索與導爆管正向連接傳爆可靠性試驗。
采用導爆索和導爆管混合網路,其目的是了解導爆索與導爆管正向傳爆的傳爆率和單根導爆索一次可以起爆導爆管的數量情況。設計為30排,每排12-20根導爆管,分兩組進行,共計孔內導爆管960根/2880m。具體起爆網路設計如圖1:

圖1 導爆索與導爆管正向連接圖
(2)試驗二:導爆索與導爆管反向連接傳爆可靠性試驗。
采用導爆索和導爆管混合網路,其目的是了解導爆索與導爆管反向傳爆的傳爆率和單根導爆索一次可以起爆導爆管的數量情況。設計為30排,每排12-20根導爆管,分兩組進行,共計孔內導爆管960根/2880m。具體起爆網路設計如圖2:

圖2 導爆索與導爆管反向連接圖
現場試驗數據統計見表2:
通過分析實驗數據統計表可以看出:導爆索與導爆管正向連接起爆率(93.6%)高于反向連接起爆率(82%),但傳爆率均達不到100%。正向連接時,導爆管從20根/排到12根/排,單排12根的起爆率達到97.2%,起爆率最高,且單排數量少的優于單排數量多的。導爆索與導爆管反向連接時,爆破效果較正向結果差。

表2 導爆索與導爆管正反向連接數據統計表
通過地下爆破網路試驗,了解了爆破器材的連接方式、傳爆方向、起爆數量等對爆破質量的影響,為下一步礦山優化爆破技術方案提供了數據支撐。在今后的爆破中礦山需要進一步提高爆破質量,有效消除爆破中拒爆、啞炮等安全隱患,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同時,降低采場爆破大塊率、減少二次爆破作業量、提高出礦效率和改善出礦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