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艷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三一二地質隊,安徽 蚌埠 233000)
明光市位于安徽省東北邊緣。南枕江淮分水嶺,與滁州南譙區接壤,北臨淮河,與五河市接壤,東與江蘇盱眙、泗洪等市相鄰,西為定遠、鳳陽兩縣;行政上隸屬安徽省滁州市管轄。
明光市屬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漸變過渡地帶的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水量952mm。區內水系發育,主要河流有淮河、池河、澗溪河、南沙河、泊崗引河及護崗河等。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低山區,占總面積的35%,中部為丘陵,占總面積的50%,北部為平原占10%,湖泊占5%。
區內地層大體以郯廬斷裂帶東部邊緣為界,西北屬華北地層區淮河地層分區,東南屬揚子地層區下揚子地層分區。明光市大部分地區為第四紀地層所覆蓋。依據第四紀地層的空間分布、沉積物特征、沉積環境、成因類型、地貌形態及測齡結果等將工作區第四紀巖石地層自下至上劃分為:
(1)中更新統泊崗組(Qp2b)。馬崗一帶零星出露,沿淮一帶厚度較大。巖性為粉質粘土、粉質砂土夾中細砂,厚0-26m不等。紫陽—明光一線以東,厚0-15m,巖性以泥礫為主。
(2)上更新統戚咀組(Qp3q)。主要分布于紫陽—明光一線,沿淮及池河河谷地帶厚度較大,約2-10m;南部及西部丘陵坡麓地帶厚0-2m。巖性下粗上細,以粉質粘土、粉細砂為主,局部為中粗砂[1-4]。
(3)全新統豐樂鎮組(Qhf)。主要分布于現代河流、湖泊兩側及周邊,巖性為粉砂、粉質砂土、粉砂質粘土和淤泥質粉質粘土。東部厚度較薄,2-5m,北部厚度一般大于10m。
主要為中~酸性侵入巖體,巖性為鉀長花崗巖、二長花崗巖、二長混合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及安山玄武巖等,巖體分布受北北東向構造控制。
明光市分屬華北陸塊和秦嶺~大別山造山帶兩個一級構造單元。以郯廬斷裂為界,北西為華北陸塊徐淮地塊蚌埠隆起和淮南褶斷帶;南東為秦嶺~大別山造山帶張八嶺構造亞帶。
本區地下水類型劃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紅層”(碎屑巖類)裂隙孔隙水、基巖裂隙水和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四種類型。
(1)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區內北部沿淮、沿湖兩側漫灘,二級階地及西部池河河谷,含水層組由第四系和部分新近系松散層組成。松散層厚度北部泊崗~太平一帶一般大于50m,西部池河河谷地段30m左右,其它地段一般小于10m。含水層巖性主要為亞砂土、粉細砂和細砂。
(2)碎屑巖類(紅層)裂隙孔隙水。分布于區內中北部平原區。基巖巖性為白堊系(K)、下第三系(E)內陸盆地相的紅色砂巖,砂礫巖和泥巖,即所謂“紅層”。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紅層”的風化殼和構造裂隙里。
(3)基巖裂隙水。①玄武巖孔洞裂隙水。零星分布于區內東南部自來橋、澗溪、澇口、三關等地。地層為上第三系桂五組(N2g)和花果山組(N1h)的氣孔狀玄武巖和塊狀玄武巖。②變質巖裂隙水。分布于區內南部及北部司巷鎮,地貌上屬侵蝕丘陵,為缺水地區。基巖為上太古界~上元古界的一套中等變質巖夾中酸性侵入巖體和巖脈。地下水主要賦存于構造裂隙和風化裂隙中,呈帶狀和塊狀分布。
(4)碳酸鹽巖裂隙巖溶水。分布于區內南部張浦營~老嘉山一帶。埋藏于巨厚的西冷組變質巖之下,一般大于250m。巖性為上元古代北將軍組紋層狀大理巖,厚度一般大于100m,裂隙巖溶發育。
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及灌溉回滲補給,側向補給較弱。區內地下水的逕流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地下水流向與地表水逕流方向基本一致,即由地勢較高的丘陵區向二級階地逕流,再由二級階地向地勢較低的河湖漫灘逕流。水力坡度丘陵區5.5~10.0‰、坡狀平原區1.5~3.0‰、平原區0.2~0.6‰。松散巖類孔隙水分布區,地下水以蒸發排泄為主,其次是向河流側向排泄;基巖裂隙水分布區,地下水排泄多以潛流形式主義向河谷排泄,其次是以泉的形式排泄。
本次工作采取水樣42組,通過對采取的地下水樣進行化驗分析,采用舒卡列夫分類法,對地下水類型進行命名與分區。區內地下水中含量最高的陰、陽離子分別為HCO3-、Cl-、Ca2+、Mg2+,最主要的水化學類型為HCO3·Cl—Ca型,其次為HCO3·Cl—Na·Ca型。
丘陵區與崗地區絕大多數地區地下水類型為HCO3—Mg,HCO3·Cl—Na·Mg型。

圖1 明光市地下水化學類型分區圖
低丘區,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巖漿巖類裂隙水和碎屑巖類裂隙水。碎屑巖中含較多鈉長石,當其溶解時,水溶態和吸附態Na+含量增加;當上游的HCO3—Ca型水流入時,由于Ca2+的吸附能力大于Na+,在陽離子交替吸附作用下,地下水中一部分Ca2+吸附到巖土表面,Na+被置換出來,地下水中Na+進一步增加。但同時火山巖地區的基巖水,由于介質中的Cl-、Ca2+、Na+等成份溶解于水,造成水化學類型的改變。
平原區地勢最低,是地下水水流系統的勢匯區。區內的淮河等河流是工作區區域地下水系統的排泄基準面,多級次地下水流均在此匯集。地下水中各主要離子,在較長的地下水流程中,經廣泛淋濾,隨各級次地下水流系統匯集于平原區,平原區各離子含量均有所升高;且平原區地下水流動滯緩,溶解能力弱,水位埋深淺,蒸發強烈,進一步增大了各離子的含量。平原區農業耕種面積大,施肥等人類活動也會使地下水中Cl-等離子含量發生變化。因此,平原區地下水類型豐富,除分布面積較大的HCO3—Ca·Na型水外,還有Cl·HCO3—Ca·Mg型水、HCO3·Cl—Na·Ca型水等。
明光市地表水資源較豐富,但分配不均,地下水資源貧乏,調節能力差,同時由于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排放,使得地下水污染加劇,明光市供水形式不容樂觀,解決區內的供水水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僅要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試行地下水、地表水綜合利用,而且還要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