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躍華 李飛澤 汪丙柱 丁賢君
浙江省舟山市中醫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筆者運用疏肝去脂方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舟山市中醫院門診部診斷為NAFLD患者7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35例中,男28例,女7例;年齡19~65歲,平均37.03±7.23歲;脫落5例。對照組35例中,男26例,女9例;年齡18~62歲,平均40.56±8.76歲;脫落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西醫診斷標準參考2010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中醫辨證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1]擬定,證屬肝氣郁結、瘀熱互結型。
治療組予疏肝去脂方:焦決明、地骨皮各30g,柴胡9g,虎杖、郁金、澤瀉各12g,三七粉2g。中藥顆粒劑(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對照組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易善復)治療,由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次2粒(228mg/片),每天3次。兩組均連續服用12周。
3.1 中醫癥候療效標準和觀察指標:①中醫癥候療效判定標準[1]:臨床痊愈:中醫癥候積分較前減少90%及以上;顯效:中醫癥候積分較前減少70%~90%;有效:中醫癥狀積分較前減少30%~70%;無效:中醫癥候積分較前減少小于30%。總有效率=(臨床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肝功能和血脂指標:肝功能: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血脂: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臨床痊愈7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3.33%;對照組臨床痊愈3例,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1.8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TC(mmol/L)5.74±1.28 4.18±0.69*#5.87±1.34 4.98±1.02*例數30 3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LT(U/L)105.22±28.44 48.36±7.71*#107.54±26.49 63.09±8.72*AST(U/L)76.43±17.43 38.50±5.25*80.63±19.33 45.74±7.98*GGT(U/L)132.55±32.37 79.44±16.20*140.66±29.87 85.07±12.30*TG(mmol/L)2.32±0.46 1.59±0.34*#2.44±0.52 1.97±0.23*
根據脂肪肝臨床表現和證候特點,可將其歸于中醫學“脅痛”“痰濁”“積證”范疇。NAFLD病之初起多責之于痰濕內阻,蘊而化熱,而致濕熱內蘊之證;痰濕阻絡,肝絡壅滯不通致瘀血內生。本病病位在肝,肝體陰而用陽,宜疏泄而惡抑郁,治法需疏肝理氣、清熱散瘀。疏肝去脂方為上海市中醫醫院沈丕安醫師的經驗方。方中柴胡疏肝理氣,為治肝病之主藥;郁金行氣化瘀利膽,疏肝解郁止痛;虎杖疏肝清熱,利濕退黃;澤瀉利水滲濕;三七活血化瘀;地骨皮、決明子涼血清熱。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清熱散瘀之功。觀察結果表明,疏肝去脂方能明顯改善NAFLD患者的臨床癥狀,對血清ALT、AST、GGT和TG、TC含量也有顯著的降低作用。提示該方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和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