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鋒 王小麗 陸樹萍 丁紅生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嘉興中醫院 浙江 嘉興 314001
筆者運用補腎膏方來治療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觀察其骨密度、中醫證候療效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嘉興市中醫醫院門診診斷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并辨證屬脾腎陽虛證或腎虛血瘀證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選患者年齡52~65歲,平均56.2±2.1歲;絕經4~12年,平均6.8年。采用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資料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抗骨質疏松基礎措施治療:鈣爾奇D片1片(每片含元素鈣600mg,維生素D3 125iu),qd,口服;阿法骨化醇軟膠囊1粒(每片含α維生素D3 0.5μg),qd,口服,持續服用6個月;并囑均衡飲食、適量運動。
2.1 對照組:阿侖膦酸鈉片70mg(美國默沙東公司),qw,口服;持續服用6個月。
2.2 治療組:口服補腎膏方。該膏方由我院藥劑科按膏方制作流程熬制,每劑熬制為約3000ml膏方,低溫密封罐保存。組成:淫羊藿、狗脊、黃精、女貞子、丹參、墨旱蓮、龜甲膠、鹿角膠各150g,黨參、茯苓、炒薏苡仁、骨碎補、炒山藥各200g,菟絲子、補骨脂、炒杜仲、桑寄生、沙苑子、熟地黃、山茱萸、牛膝、牡丹皮、炒當歸各100g,紅花50g。用法用量:15ml/次,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服用3個月為1療程,療程結束后除抗骨質疏松基礎措施治療外,不再服用任何影響骨代謝的中西藥物。
3.1 療效標準:顯著改善:主要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療后癥候改善率≥70%;部分改善:治療后癥候改善率<70%且≥30%;無改善:治療后癥候改善率<30%。
3.2 結果:治療組失訪2例,對照組用藥21d后出現胃腸道不適感等退出1例。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s,g/cm)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s,g/cm)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例數32組別治療組對照組33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腰椎(L2~L4)0.779±0.078 0.803±0.069*△0.776±0.093 0.784±0.077整體髖關節0.763±0.066 0.786±0.057*△0.769±0.085 0.771±0.069
3.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組便秘2例,發生率6.25%;對照組便秘3例、胃腸道反應6例,發生率27.2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是臨床上常見疾病,目前西醫治療主要作用機制有抑制骨吸收或促進骨形成為主,但均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病機多屬脾腎陽虛證、腎虛血瘀證范疇,補腎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具有一定優勢[1]。本觀察中所用補腎膏方,根據個人體質辨證施治,適合于慢性疾病的長期治療,無須煎煮,易存易攜帶,適合于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能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方中淫羊藿、補骨脂、鹿角膠滋補腎陽;狗脊、骨碎補、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熟地黃、黃精、山茱萸、龜甲膠滋補腎陰;杜仲、女貞子、菟絲子、沙苑子、墨旱蓮、牛膝益腎補肝;紅花、丹參、炒當歸、牡丹皮活血散瘀;黨參、茯苓、炒山藥、炒薏苡仁益氣健脾。全方共奏補腎壯骨、活血化瘀、益氣健脾功效,達到從根本上治療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