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寧市紅十字會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1;2. 河南省舞鋼市舞鋼公司總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2500
帶狀皰疹是由感覺神經節內潛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針對沒有并發癥的帶狀皰疹多采用抗病毒治療,促進皮膚損傷的愈合。泛昔洛韋是第二代開環核苷類抗病毒藥,主要用于皰疹病毒感染[2]。帶狀皰疹常規治療能有效緩解初期癥狀,但容易發展為后遺神經痛,愈后較差。帶狀皰疹在壯醫中稱為培額,采用壯藥藥線點灸對帶狀皰疹治療具有較好的作用,特別是對疼痛癥狀的緩解。筆者在臨床中采用藥線點灸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寧市紅十字會醫院皮膚科門診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齡(50.13±9.14)歲,平均病程(1.87±0.82)d;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45.87±8.83)歲,平均病程(2.03±0.81)d。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診斷標準 參考《帶狀皰疹中國專家共識》[3]中關于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 ~60歲;③皮疹出現在3天以內者;④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⑤本次臨床觀察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4 排除標準 ①特殊類型帶狀皰疹;②對使用藥物有過敏者;③不符合診斷標準者;④治療前有使用其他藥物治療者;⑤具有心、肝、腎等其他基礎疾病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5 方法 對照組口服泛昔洛韋片(湖南金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90,24片/盒),每次1片,每8 h 1次,治療7 d,治療后1周、2月進行隨訪。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藥線點灸進行治療。藥線是由紅十字會醫院自制,用苧麻搓成并經過活血化瘀類中藥藥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的,藥線每條長30 cm,每10條扎成1束,直徑約為1 mm。藥線點灸,每天1次,由門診主治以上職稱的醫師進行。具體操作如下:食、拇指持線的一端,并露出線頭1~2 cm,將露出的線端在酒精燈火上點燃,如有火焰必須撲滅,只需線頭有火星即可;采用針刺中圍刺法的方法進行,在皰疹帶的頭、尾各刺一針,兩旁則根據皰疹帶的大小選取數點,向皰疹帶中央點灸;將有火星線端對準選取的灸點,順應腕和拇指屈曲動作,拇指(指腹)穩重而敏捷地將火星線頭直接點按于皮膚上,一按火滅即起為一壯,一處灸一壯,以灸處輕微灼熱感為度。當皮疹為水皰時,只點灸皰疹帶的外圍[4]。共治療7 d,治療后1周、2月進行隨訪。
1.6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①止皰、止痛以及結痂時間:時間計算均從開始用藥計算,開始用藥到皰疹不再新發為止皰時間;開始用藥到疼痛明顯減輕為止痛時間;開始用藥到水皰干涸結痂為結痂時間。②療效判斷標準[4]:痊愈:皮損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疼痛顯著減輕;有效:皮損消退約30%,疼痛有所減輕;無效:皮損消退不足約30%,仍有疼痛;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治療后發生后遺神經痛例數 /總例數×100%。后遺神經痛診斷標準:皮疹消退后持續超過4周的疼痛;或在疼痛緩解后再次發生超過4周的疼痛[4]。

2.1 兩組止皰、止痛以及結痂時間比較 兩組止皰、止痛以及結痂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止皰時間結痂時間止痛時間對照組302.77±1.015.23±1.946.23±1.68治療組302.07±0.83*4.03±1.96*4.67±1.88*
注: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的療效為96.66%,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比較 在治療后2月進行隨訪,比較兩組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治療組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帶狀皰疹是由感覺神經節內潛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1~3個皮膚節段的單側簇集性水皰。國內區域調查顯示≥50歲人群發病率為0.34%~0.58%[5]。在病毒再激活的過程中,病毒從脊髓后根神經節或顱神經下行到局部皮膚產生水皰,同時受累神經發生炎癥、壞死,產生疼痛。疼痛可以發生在皮疹出現之前,也可以發生在皮疹出現之后。
帶狀皰疹治療的首選藥物是抗病毒藥物,并且在使用時要求越早越好,診斷即用藥。泛昔洛韋是活性抗病毒劑三磷酸噴昔洛韋的前體,它能迅速擴散到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細胞中。噴昔洛韋競爭性地抑制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從而干擾病毒脫氧核糖核酸合成,半衰期長達10~20 h,生物利用度達85%[6]。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確切,并且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采用此藥作為對照組[7-9]。
帶狀皰疹在壯醫中稱為培額,由于毒邪阻滯道路,積于肌膚,氣血失衡,天氣、地氣、人氣三部之氣不能同步協調運行而發為本部,按病變部位屬龍路、火路范疇[10]。治療上以調氣、解毒、補虛為原則,通過壯醫藥線點灸的溫熱效應刺激、壯藥成分藥理作用及經絡的傳導疏通三道兩路氣機,調理氣血均衡,使三氣復歸同步,正氣康復而病愈[11]。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藥線點灸能提高 CD3+、CD4+及 CD4+ /CD8+的比值水平,對T細胞免疫有調節作用[12];能增加白介素10的分泌,減少神經損傷部位的疼痛[13];能調控應激活化蛋白激酶的表達,抑制炎癥反應[14];能調控細胞外調節蛋白激酶、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達到止痛的作用[14]。故藥線點灸具有抗炎、調節免疫、止痛的作用,這與帶狀皰疹的發病機制契合,故而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本研究顯示藥線點灸能縮短帶狀皰疹患者止皰、止痛以及結痂的時間。在聯合抗病毒藥物治療時,能顯著提高帶狀皰疹的療效,并且發生后遺神經痛的概率更低,這與其他報道具有相似性[15-16]。因此,藥線點灸聯合泛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好,并能明顯減少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