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2010年“兩高”出臺《關于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列席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列席審委會制度進入普遍實施的階段。L市基層檢察院根據列席運行實踐,總結工作經驗,加強與同級法院溝通,共同達成了《關于人民檢察院派員列席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的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檢察院派員列席審委會的工作原則、列席范圍、人員、程序及意見反饋等內容,既增強了可操作性,又強化了法律監督的權威性。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訂的《人民法院組織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增加規定了檢察長或者檢察長委托的副檢察長可以列席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1]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重要方式,將這一制度寫入“兩院”組織法是對司法改革成果的法律化制度化。雖然理論界一直有質疑甚至反對的聲音存在,[2]但并不妨礙這項制度在司法實踐運行中不斷完善發展。特別是2018年以來,檢察機關自上而下抓好列席審委會制度的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首席大檢察官張軍以身作則帶頭列席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要求各級檢察長也要主動列席審委會,并建立全國省級檢察院、市級檢察院檢察長列席同級法院審委會月通報制度。[3]從制度價值層面來說,列席審委會制度的價值蘊含在每一起列席案件之中。基于此,筆者以近幾年來 L市基層檢察院101起列席刑事案件為樣本,[4]重新審視列席審委會制度在刑事個案中的價值功能,以期提高檢察機關的司法水平和司法能力。
2012年以來,L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列席審委會討論刑事案件共計101件,列席案件成規模。2012年至2018年,列席討論刑事案件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2015年列席討論刑事案件達到高峰。L市人民檢察院2012年至2018年年均辦理刑事案件基本穩定在1000余件,年均列席審委會討論刑事案件14件,二者長期以來位居地級市轄區基層檢察院之首,這得益于L市人民法院對列席制度的常年重視和堅持。
列席討論刑事案件范圍較廣,以具有重大分歧的案件為主。L市人民檢察院在細化《意見》第3條規定中,還明確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定罪量刑有重大分歧的案件、建議人民檢察院撤訴的案件”[5]全面納入列席會議討論范圍。重大分歧的案件主要有刪減事實(罪名)、改變定性、刪減犯罪數額、量刑情節等四類,這也是實踐中列席比較多的刑事案件。據統計,2012年至2018年L市檢察長列席討論的刑事案件中,因量刑情節分歧的有34件,因事實(罪名)分歧的有20件,因罪與非罪分歧的有19件,因此罪與彼罪分歧的有16件,因犯罪數額分歧的有12件。
2012年至2018年,列席審委會的意見被采納的占43%,不被采納的占57%,不采納列席意見率高于采納列席意見率。我國檢察權和審判權之間不因法律監督關系而存在實質沖突,監督過程應該是國家權力之間的協調過程。[6]司法實踐中,L市人民檢察院不以列席采納率作為衡量列席成效的唯一標準,而是堅持實事求是,把列席審委會作為檢法兩家相互學習案件法律適用,實現雙贏共贏的平臺,為檢察機關做到“換位思考”提供信息來源。
列席審委會制度在基層檢察機關有著現實迫切需求,對那些提起公訴之后的疑難、重大分歧的案件,檢法兩家出于正確處理疑難案件的需要,把個案拿到審委會上進行交流、溝通,通過個案的爭辯討論,交流司法理念,并結合地方實情在具體應當如何應用相關法律的問題上形成共識。[7]檢察長列席審委會使得討論基礎更加全面扎實,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防止審委會決策過程“偏聽則暗”,同時也能發現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存在的不足,吸收審判機關好的辦案經驗。筆者選取部分列席案件加以考察說明。
對于承辦法官匯報案件事實證據和庭審情況不準確、不妥當之處,列席會議的檢察長及時予以補充和糾正,并通過擺案件事實、講法律適用來據理力爭,闡述檢方的意見。
如,L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林某等人行賄、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案件,林某作為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老板之一,為促使相關單位向該公司采購檢驗設備、試劑等產品,指使他人向鄉鎮衛生院院長及檢驗室工作人員等人行賄,金額為89400元。法院認為本案宜認定為單位犯罪,而單位行賄的,數額應達到至少10萬以上,因此本案擬作無罪處理。在列席審委會時,檢察長發表了林某雖然以公司為幌子,但其行賄只是個人行為,所得利益也歸其個人所有,應認定為自然人犯罪的列席意見,最終法院采納列席意見,以行賄罪及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定罪處罰。
又如,L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林某某、洪某某販賣毒品案件,指控被告人洪某某多次販賣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合計54.03克、麻黃堿5.76克;被告人林某某多次販賣甲基苯丙胺和海洛因合計53.03克、麻黃堿5.76克;建議對二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15年。然而對于所扣押的50多克海洛因,法院認為現有證據不足以證實洪某某知情,擬對其刪減事實并調整量刑幅度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列席審委會時,檢察長發表了二被告人系非法同居關系,租住在同一賓館,兩人長期在一起吸毒、販毒,有多名證人予以證實等列席意見,且聯合法官走訪查勘案發現場,最終法院采納列席意見,對洪某某判處有期徒刑15年。
對于案件事實證據、法律適用出現分歧、不準確等情況,檢方更加注重貫徹以審判為中心的原則要求,以裁判標準衡量事實、證據、法律適用和量刑等各方面意見,與法院一道妥善處理疑難案件。
如,L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李某某醫療事故案件,在列席審委會時,承辦法官提出被告人李某某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屬三級丙等醫療事故,雖然造成患者重傷,但將“重傷”等同于“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顯然不符合立法原意,因此檢察機關指控被告人李某某的不作為“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事實不能成立,依法不能認定被告人構成醫療事故罪,最終法院判決被告人李某某無罪。該案作無罪判決主要是由于檢法兩家對醫療事故造成患者的足月胎兒死亡的后果能否對照人體損傷鑒定標準進行鑒定認識不一。
又如,L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隆某某開設賭場案件,在列席審委會時,承辦法官提出被告人隆某某在庭審過程中翻供,辯解其在安置房內放置六張麻將桌供他人進行麻將活動,并每桌收取40元的費用的行為系供外來打工人員進行麻將娛樂活動,并非以營利為目的。在審理過程中也針對隆某某的辯解要求進一步補充偵查參賭人員賭資數額、賭注大小。但現場參賭人員均為外省務工人員,在案發后已全部離開,經多次聯系均回避不配合調查,現無法補充取證其所攜帶賭資數額、賭注大小等情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賭博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不以營利為目的,進行帶有少量財物輸贏的娛樂活動,不以賭博論處,則上述人員的行為應當屬于娛樂活動而非賭博。因此,承辦法官認為檢察機關指控被告人隆某某犯開設賭場罪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最終由于該案證據發生變化,L市人民檢察院將該案撤回起訴。
以擬判無罪的列席案件為例,2012年至2018年L市人民檢察院共列席法院擬判無罪的案件19件,其中法院不采納列席意見達11件。筆者簡要梳理這些擬判無罪的列席案件,發現有的案件據以定罪的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相互之間的疑點沒有排除;有的案件對犯罪嫌疑人辯解重視不夠,在沒有充分證據排除其辯解的情況下僅憑常理即對案件作有罪推定;有的案件審查起訴時對證據的固定不力,據以定罪的證據處于不確定狀態,起訴后證據發生變化,并最終導致無罪判決或撤回起訴;有的案件對犯罪的主觀故意重視不足,主客觀不一致導致無罪判決或撤回起訴。
列席制度的加入就是審委會內部貫徹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補充,在重大案件和檢法分歧案件的決策過程中使討論基礎更加全面扎實,[8]成為各地法院、檢察院避免分歧、制約僵局的自覺選擇,但是反向審視列席中發現的檢察機關辦案存在的問題,恰恰折射出檢察機關在辦案專業化、精細化的道路上任重道遠。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未能嚴把起訴標準。個別案件因種種原因,人為降低起訴標準,導致案件帶“病”起訴。二是審查不夠細致。個別檢察官對事實、證據、行為缺乏認真細致的分析、鑒別、核實,對涉及罪與非罪的重要證據重視不夠。三是執法方式落后。從辦案模式看,粗放式而非精細化,辦案透明度也不高;從審查方式看,審查“案卷”而非“案件”的封閉式書面審查方式仍一定程度存在;從審查重點看,部分檢察官過于注重對有罪證據的收集、審查,忽略對其他證據尤其是客觀性證據的判斷、分析。
“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首席大檢察官張軍多次強調的理念。而列席審委會的案例是檢法兩家司法人員法律智慧的集中體現,對于檢察機關正確理解和適用法律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要做被監督者的諍友、益友而不是損友。同樣,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固然監督制約重要,但檢察機關在辦理案件過程中,也會出現事實認定、證據采信、法律適用方面的錯誤,在列席審委會時,認真聽取承辦法官及審委會委員的意見,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能為了具體個案的輸贏而忽略了司法公正,及時自我糾錯,從列席的每個案件中汲取司法經驗,這也是列席審委會制度的內在本質。
隨著司法體制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檢察機關必須以專業化為方向,深耕辦案這一主責主業。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應充分發揮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的作用,取長補短,重視法院審委會的辦案經驗,汲取營養,不斷推進司法審查精細化。同時,與審判機關建立常態化的配合、制約及協作機制,確保法律準確統一實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1.充分發揮檢察官聯席會議、檢委會的過濾作用。加強聯席會議和檢委會專業化建設,二者發揮著思想庫、智囊團作用,嚴格確保疑難復雜案件質量,為員額檢察官或辦案組提供參考意見,這正是個體檢察官所不具有的集體決策優勢。隨著各種疑難復雜案件不斷涌現,對檢察官辦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要建立常態化機制,將各類疑難復雜案件提交聯席會議、檢委會討論,解決單個檢察官因知識結構、司法經驗、理論水平、工作量超負荷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單兵作戰戰斗力不足的問題。
2.嚴格落實、建立健全案件質量剖析制度。以列席審委會的案件為鏡,加強法律適用的實踐探索和總結提升,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案件質量預警機制。針對特定類型的列席案件定期開展質量復查,認真做好無罪、撤回起訴、重大分歧等案件的個案剖析和類案分析。持續加強列席案件法律適用標準建設,圍繞檢察長列席審委會的案件,緊抓法律準確適用,從正反兩方面制定列席審委會疑難案例參考,強化列席案例研究和指導,提煉案件法律適用的一般性共識,提高辦案質量。
3.牢固樹立正確司法理念。檢察官在辦案中要注重加強親歷性審查理念,認真落實調閱偵查內卷、復勘現場、走訪核實疑點證據、聽取當事人和辯護律師意見等親歷性辦案模式,提高自行補充偵查的意識和能力。堅持監督與配合并舉,通過完善引導偵查取證機制、提高退回補充偵查實效、建立瑕疵通報機制等方式促使、倒逼偵查工作更具規范性、合法性,確保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4.建立“精雕細琢”式審查方式,打造精品案件。要精細化審查案件事實,依據犯罪構成要件對案件事實進行細致認定,堅持對案件事實全面審查,對案件的模糊點、疑難點更要突出精細化,以求最大限度還原案件事實。要精細化審核證據標準,牢固樹立證據裁判規則,強化對證據三性的審查,綜合運用法律規定、證據規則、邏輯法則等,從證明內容和證明力等方面細致分析案件證據,確保形成證據體系。要精細化審核辦案程序,重點對公安機關偵查程序、采取強制措施、取證和扣押物品等方面進行審查,嚴格落實非法證據排除制度。
綜上所述,列席審委會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通過列席審委會,充分發表意見,在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的同時,還能夠深化檢法兩家對事實證據的認定采信和法律適用的統一認識,實現雙贏、共贏,提升檢察機關的司法能力和水平,從而確保案件當事人得到公平、公正對待,增強執法公信力。
注釋:
[1] 2018年10月26日修訂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2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者檢察長委托的副檢察長,可以列席同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2018年10月26日修訂的《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8條第3款規定:“審判委員會舉行會議時,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者檢察長委托的副檢察長可以列席。”
[2] 參見陳濂等:《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合理性研究》,《東方法學》2010年第4期;游偉:《檢察長列席審委會要創新思維》,《法制日報》2012年6月18日。
[3]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2018年1月至10月全國省級院、市級院檢察長列席審委會情況的內部統計,省級院27人次,市級院287人次。
[4] 本文僅以L市人民檢察院起訴后判決前檢察長列席審委會討論的刑事案件為分析對象。
[5] 《意見》第3條規定了4類案件或者議題,即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下列案件或者議題,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可以列席:“(1)可能判處被告人無罪的公訴案件;(2)可能判處被告人死刑的案件;(3)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4)與檢察工作有關的其他議題”。
[6]參見蔣炳仁:《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制度研究——兼論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正當性》,《法學雜志》2010年第11期。
[7]參見汪存鋒、余豐泳:《刑事抗訴視角下檢察長列席審委會的法律監督職能》,《中國檢察官》2016年第19期。
[8] 參見項谷、姜偉:《司法體制改革中完善檢察長列席審委會會議制度的新視域》,《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