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平
林業的生態效益是指的在進行林業經營的過程中,林業經營在避免水土流失、提高空氣質量、凈化環境、促進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林業的經濟效益是指在進行林業經營的過程中,林業經營為人們提供生產或生活中所需的原材料發揮的重要作用,例如:造紙材料或建筑材料等。林業的發展缺乏生態效益,不利于生態平衡,社會發展難以持續;林業的發展經濟效益,則林業的發展缺乏動力,不利于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林業的生態經濟效益是指可以將林業生態效益的取得和林業經濟效益相關聯。在發展林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林業生態效益的發展,在保證生態平衡的前提下進行林業經濟經營活動,只有將林業經濟效益和林業生態效益緊密相連,不可分割,才能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把林業的生態效益和林業的經濟效益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下文主要就青海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措施進行分析。
1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應當健全林業資源供應系統
青海林業資源具有生產周期較長的特點,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應當首先健全林業資源供應系統,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在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發展的過程中,要逐步完善和健全林業資源供應系統,建立多元化的林業資源供應方式,形成更加規范化、專業化和系統化的林業資源輸出鏈,不僅可以有效保證林業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林業資源危機的出現。另外,為了促進林業健康發展,提高林業的生態經濟效益,還應當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實施科技興林的林業發展戰略,才能最終獲得更大的生態效益。
2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應當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
林業資源生產周期長,其可再生能力較弱,提高青海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是促進青海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的林業資源大多用于生產一些初級產品,并沒有采用復雜的工藝技術進行材料深加工,不但造成大量的林業資源浪費,不利于維持生態平衡,也無法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應當注意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林業資源應用的升級轉型。具體的,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應該注意建立林業資源利用的科研團隊,采取各種鼓勵措施,推動新技術的開發,以便對林業資源進行復雜再加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林業資源產品的技術附加值。
另外,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要注意優化林業的生態結構,促進林業資源品質的提高,培養生長周期較短的林業新品種,提高林業資源的數量。同時,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積極推進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通過一些生物技術科學選擇生物種群,進行種群匹配工程,使得林業資源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避免林業資源的浪費,減少林業資源開采的量。最后,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應當采用監督措施,設置專職且具有專業技術的管理人員進行林業資源,定期對林業資源的開采和加工進行監督。
3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應當從國家層面進行宏觀調控
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調控對于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都起到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青海林業發展當然也不例外,因此,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離不開國家從宏觀層面進行調控。具體在我國在林業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促進生態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林業生產和經營的細節之中都能夠保證林業資源的長效利用,促進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另外,應用各種新技術,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增加林業產品的附加值也需要國家的支持和鼓勵。而且,在促進我國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的過程中,免不了需要各個地區或國家之間進行合作,而這種各個地區或國家之間的合作不是幾個林業單位能夠協調好的,需要國家層面的交流和溝通,改變林業發展過程中傳統單一的發展模式,加強地區和國家之間的多方經貿合作,形成林業發展的多邊貿易合作模式,才能掌握林業各種合作中的主動權,避免我國林業發展的被動局面,各方面共同作用推動我國林業健康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應當注意完善林業的資源供應系統,保證林業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降低我國在經貿合作合作過程中對某種單一林業資源的過度依賴。同時,也應當在國家層面上加強宏觀調控,促進各個地區和國家之間積極開展多邊貿易合作,通過林業發展中經貿合作的開展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
(作者單位:810500青海省互助縣東山鄉農村社會經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