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含
經濟新常態是指今社會發展條件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方向,如今中國經濟全面步入新常態時期。在經濟新常態下,勞動力供給有限、經濟轉型、對外開放深入推進都對我國農村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新常態,我國農村地區的土地、戶籍、財稅、生態等發展都會發生變化,都需要進行積極轉型升級。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桎梏著農村的整體進步,因此必須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從而推動農村全面可持續發展。
在2013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要關注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僅要控制經濟增長速度,還要對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形成正確認識,理性認識這一經濟新常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城鎮化不斷縱深推進,“三農”問題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要培養農村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提高農村的整體競爭力。筆者就根據我國農村先進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在新常態下農村經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針對性政策。
1經濟新常態下農村發展問題
1.1土地制度
我國農村的土地制度尚未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征地不透明,不利于農地進行土地流轉。隨著城鎮化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農村宅基地大面積空閑,但是宅基地只能農村內部流轉,因此導致其大量閑置;第二,尚未落實土地確認權。嚴重影響了其他非農業的發展。
1.2戶籍制度
如今,我國戶籍制度仍然嚴重影響農村勞動力自由流動,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城鄉差距。并且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之間所享受權益不同,導致社會不公平現象存在。
1.3財稅體制
我國在現階段實行分稅制,分稅制的缺點會影響經濟新常態下農村發展。第一,分稅制導致地方政府收入偏緊,從而增加農村稅收增加;第二,地方政府收入少,從而減少對農村地區的財政補貼;第三,政府對農村的補貼、支出不斷減少,直接對農村地區各產業造成嚴重的影響。
1.4農業生產率
如今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但是農村地區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高素質人才來進行,農業生產率也和其呈正相關。因此,專業農業人才不足和傳統家庭生態模式都阻礙著農村現代農業的發展。
2經濟新常態下農村發展策略
2.1深化土地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首先,明確土地制定,并且明確農村土地使用權轉讓制度。目前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土地產權關系不明確,土地歸屬權使用關系混亂,這就導致土地利用率大幅度的下降,不利于現代農業和其它產業的發展。所以在經濟新常態下,必須要改變土地使用混亂的情況,對農民土地流轉法規進行細化,并且做到明確規定。相關法規要確保農民在土地流轉時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并且明確土地使用權的歸屬。
其次,完善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流轉機制。新常態經濟要求社會各方面積極調動生產要素,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但是由于我國長時間的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流轉機制不完善,導致土地要素難以發揮應有作用。所以我國政府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產權登記制度,確保土地資源合理使用。
最后,健全耕地保護制度。經濟新常態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并且第三產業、高興技術產業開始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但是糧食安全仍然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因此在進行農村土地改革時,必須要做好耕地保護,確保國家糧食能夠及時供應。
2.2取消戶籍制度障礙,保障農村勞動力合法權益
首先,在新常態下,農村勞動力不可避免的會像城市轉移,但是因為我國的戶籍制度導致很多農村勞動力難以真正成為城市戶口。盡管我國放寬對這一方面的限制,允許農民自由流轉土地,但是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的難度仍然很大。所以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發展,必須要消除戶籍制度對于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其次,切實保障轉移到城鎮的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新常態經濟下,要求每一個公民都發揮自身的作用,取消戶籍制度的對于農村勞動力的限制,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戶口登記制度來消除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區別,讓轉移到城鎮的居民具有和城鎮居民一樣的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利,消除戶口上的差別化待遇,保障轉移至城鎮的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
2.3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做好政府職能
要做推動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政府對農村發展給予政策、資金等支持。當地政府根據當地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給予農村各個產業相應的資金支持,確保農民增收、創收。雖然政府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所以政府要推出農村地區資源和要素流動市場,讓市場機制要調配資源。如果政府一味的參與,將會扭曲整個市場,影響農村經濟發展。
2.4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進行多產業融合
在新常態經濟下,傳統的家庭農業經營模式將逐步轉為規模經營模式,從而讓一些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并且規模化的農業經營勢必會進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發展現代農業。因此政府要給農村地區政策上的支持,重點扶持養殖大戶,培養職業農民,從而以新科技、新技術來彌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應當以農業為主,推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從而建立第一、第二盒第三產業之間的聯系,創新多產業融合。一些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還可以將農業和旅游、文化、養老醫療相聯系,激發農村經濟新生命力,促進農民增收創收。
2.5做好農村生態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目前我國農村的支柱產業還是農業,因此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歷,將產生污染最小化。目前農業中主要產生化肥農藥和廢棄物的污染。因此我國必須要禁止產生嚴重污染的化肥農藥銷售,并且對種植地區的土質進行檢驗,從而根據土質來使用化肥,減少不必要的污染。鼓勵支持農民使用生物化肥,實現養植廢棄物再利用。
其次,治理已污染地區,引進完善的環境管理機制。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要發展生態經濟,建立宜居環境。因此就農村某些已被嚴重污染的地區要對其進行積極治理,增加環境保護的人力、物力投入。并且引入改革排污收費標準、污染補償制度與污染獎懲等制度,推動農村生態經濟等發展。
總之,隨著最近幾年農村改革進程加快,土地確權和宅基地確權工作不斷完成,政府對農村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強,我國農村地區勢必會在經濟新常態下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一股新鮮力量。
(作者單位:450000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