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欣
一、農村財務管理產生問題的主要因素
1、財會法制觀念淡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經紀律松弛。一些行政村干部和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淡薄,對財會法規、財經紀律了解甚少,不按財會法規、財經紀律辦事,不按規定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2、農村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滯后,會計管理力度不夠。我國《會計法》第5條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的會計工作。按照《會計法》規定,鄉鎮財政部門應負責各行政村會計管理工作。但近幾年,北安地區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由各鄉鎮農經站管理,鄉鎮農經站不是專門的會計管理機構,較為普遍的存在著執法力不夠、專業知識性差、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造成了管理上的弱化。
3、審計監督力度不夠,帳務透明度不高。一些鄉鎮審計監督不夠,沒有形成規范的審計監督制約機制,有的鄉鎮對審計出的問題處理不堅決。有的行政村帳務不公開、不透明,群眾不了解本村的財務狀況,無法進行理財和監督。
4、會計人員隊伍不夠穩定,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較差。一些行政村存在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現象,一任領導換一任會計,會計的任免全憑領導意圖,對認為不聽話的會計隨意撤換,造成會計隊伍極不穩定。
二、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措施
1、全面實行村級財務公開,大力推進民主理財制度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將村級財務活動情況隨相關賬目,定期地向全體村民公布,接受村民監督。財務公開應當主要以填寫財務公開欄的形式張榜公示,財務開欄應當建在便于村民閱覽的公共場所。對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要專項公開。財務公開應當及并做到年初公布財務計劃,每月或者每季度公布~次財務收支情況,年終公布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專項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情況。要大力推進村級民主理財制度,普遍建立健全村級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理財小組必須經村民民主理財小組應當充分履行監督職責,制定相應的議事規則,定期舉行民主理財活動,并有完整的活動記錄。
2、理順村級財務管理體制,規范管理村級收入
按照村名自治,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原則,各村應當逐步健全財務管理體制,做到單獨建賬,獨立核算,民主理財。為了管好村級集體財產,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財產的安全與完整,經濟比較發達的村根據需要設置總會計和專業會計,建立獨立的財務管理體制,其余的村可實行農村財務鄉代管的管理體制,定期集中會審、做賬。
3、建立健全村財務審計監督制度
北安地區各級農村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鄉鎮農村管理機構要組成審計小組,負責村級財務管理的經常性審計工作,并使之規范化,制度化;對水電費,發包及上交款,土地補償以及專業集資款等,應當定期進行專項審計,重點審計其籌備和支出的合法性,杜絕非法立項,層層加碼,隱瞞截留,擠占平調,侵占挪用和揮霍浪費等現象的發生;各項審計結束后,應當及時一布審計結果,落實處理意見。
4、全面實行農村財務委托代理
實踐證明,實行農村財務委托代理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財務行為,遏止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有效管理,實現了管理重心下移,監督關口前移,加大了財務監督的力度。實行農村財務委托代理,促進了錢賬分管,規范核算,能夠更好地貫徹落實財務制度,執行財經紀律。實行村級財務委托代理制度,有利于民主管理和制約機制的建立,從而杜絕村干部腐敗現象的發生,促進農村其它工作的順利推進。
5、實行農村會計委派制
農村會計委派制是鄉鎮政府委派會計人員代表大會鄉鎮政府監督村集體資產經營和財務狀況的制度,通過對會計人員進行直接管理,統管統派,由鄉鎮政府部門對村級會計人員實行統一委派,任免和管理,會計人員的組織關系、人事關系和工資福利待遇等均由鄉鎮政府負責,使會計人員能更好的履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職能,有效杜絕村級干部的違法違規行為。
6、認真抓好村級財務管理隊伍建設,嚴格按照規定配備村級財會人員。
村級財會人員通過財務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后,方可上崗,村級財會人員應當保持相對穩定,無正當理由,崗位和個人不得隨便撤換,對農村財務人員的任用、調換、免職等,必須履行考核報批手續,堅持任人唯賢;同時要切實做好農村財務檔案的移交手續,財務檔案要隨錢物一同移交給下一任財務人員,并做好財務檔案的安全保管工作。在提高農村財務人員素質方面,主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農村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和工作指導,不斷充實新的財務管理知識,并組織好村級財務人員的考試和考核。也要注意提高財務人員的思想素質,廣泛開展農村財務人員品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堅持獎罰制度,對堅持原則、按章辦事的財務人員,要維護其合法權益,在財務工作上取得卓越成績的財會人員應給予一定獎勵;對不堅持財務制度、違反財經紀律,不適合在財會崗位工作的人員要堅決清除,以保持財會隊伍的專業性,提高其整體素質。
7、合理運用村級資金,妥善處理村級債務
村級資金的使用必須遵守有關財務管理制度,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改變資金用途。村級資金的支出必須遵守勤儉節約、為民辦事,減輕農民負擔的原則,應大力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切實減少村級報刊征訂、招待費用等項目開支。
(作者單位:152000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紅旗鄉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