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冠華 劉洪雪 劉團 曹詩琦 南紅梅
【摘要】老年人的失眠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逐步凸顯,可能會進一步引發其他系統的疾病,以及焦慮、抑郁等情志疾病,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文章從陰陽消長平衡、營衛之氣盛衰、天癸至竭三方面闡述影響睡眠生理的因素,進而對歷代醫家關于老年性失眠病因病機的不同角度論述進行歸納總結,并從陰陽、營衛、臟腑、天癸理論的辯證論治角度,為老年性失眠的治療提供更多的臨床思路。
【關鍵詞】失眠;老年人;辯證論治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2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進步,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時期,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比重超過13.26%。其中睡眠紊亂者達40%~50%。老年性失眠是指發生于老年人群中,以夜晚入睡耗時過長或睡時易醒,醒后再難入睡為特征,導致睡眠時長縮短或睡眠質量下降,不能滿足老年人日常生理需要,明顯影響白天正常活動或生活質量的一種睡眠障礙疾病。
1 影響睡眠生理的因素
1.1 陰陽消長平衡對睡眠的影響
早在《內經》即有針對睡眠生理的闡述。《靈樞·口問》中提到:晝夜的自然更替對人體生理的陰陽轉化有相應的影響。夜間陽氣收斂潛藏,陽入于陰,則入睡;白天陽氣振奮顯露,陽出于陰,則清醒。說明人的睡眠與自然界晝夜更替和人體陰陽消長規律密切相關。
1.2 營衛之氣對睡眠的影響
《靈樞·營衛生會》在論述健康青年人寤寐規律與營衛運行之間關系的時候說:青壯年人氣血旺盛,營衛循行正常,在晝行于陽,白天精神飽滿;在夜行于陰,夜晚睡眠質量佳。說明營衛二氣正常運行對睡眠的重要影響。
1.3 天癸至竭對睡眠的影響
現代醫家陸拯細化了天癸不同特點分屬的不同作用,將天癸分為至神天癸、至氣天癸、至液天癸、至精天癸四類。其中至神天癸與睡眠密切相關[1]:至神天癸,始于大腦,在腦中成熟,可直接控制調節睡眠周期。天癸生理功能正常,則睡眠周期正常,人得以安眠。
2 老年性失眠的病因病機
2.1 陰陽氣不相順接
《靈樞·邪客》說:當陰陽二氣相互協調,符合陽入于陰則清醒,陽出于陰則入睡的規律才能保證正常的睡眠。老年人年老體弱,陰陽二氣相互協調能力減低,相較于年輕人更易出現陰陽失衡,若衛氣行于陽不入于陰,陰陽不相順接則出現失眠。
2.2 營衛不和
《靈樞·營衛生會》提到老年人由于年老帶來的特殊的生理特點,會產生相應的睡眠障礙問題。
2.3 臟腑虛衰
老年人臟腑功能失調,表現在不同臟腑都有其相應的病機特點。年邁體虛,心失所養,則心神不寧,正如《景岳全書》中提出的老年人平日若思慮過度,身體疲倦,也會導致脾血虧損,心神失養而失眠。老年人由于年老體衰,多精虧血少,所以失眠以腎陰不足,陽不能入于陰所致居多。
2.4 天癸至神失調
天癸至神失調則導致相應的臟腑功能受損。老年人天癸既竭,臟腑虧虛則易出現至神失調,從而產生上述臟腑功能失調而失眠。
3 老年性失眠辯證論治
3.1 從調和陰陽、協調營衛論治
任何[2]提出以調和氣血,通暢經絡,平秘陰陽治療老年性失眠的法則。周慎根據老年患者不同病因分別選用半百鎮魂湯加減,以化痰通陽,調和營衛,用治痰熱阻隔,衛不入營之證;用酸棗鎮魂湯加減,以育陰抑陽,調和營衛,治療陰血虧虛,衛氣不能入營陰之證。
3.2 從調理臟腑論治
周仲瑛提出,老年性失眠的治療應強調滋養肝腎,補益心脾以“補虛”;清肝瀉火,化痰祛瘀以“瀉實”。譚燕泉治療老年性失眠以育陰養血、安神開郁為法,同時注重補腎。老年人腎氣虧虛,元陽虛損易致失眠,因此治療可以溫補腎陽為主。
3.3 從天癸理論論治
陸拯教授根據天癸至神理論[3],在治療上創立了“調至神、安心神”法治療失眠的治則,分別根據不同臟腑予以相應的治法,以瀉肝逐熱、補益心膽之氣、滋腎養心、補氣養血,從而治療老年性失眠至神失司、心神不安的癥狀。
4 結 論
中醫對失眠的治療由來已久,臨床療效也到廣泛肯定,但依舊存在相應的問題。首先,對于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其失眠具有復雜的病機,可能涉及陰陽消長平衡、營衛之氣盛衰、臟腑虛衰、天癸至竭等方面。其次,老年性失眠的病因不僅是主觀情志上的疾病,更是由年老帶來的客觀體質變化所致,所以若其治法與青、中年之失眠相同,則療效多不滿意。因此應盡可能的發掘針對老年性失眠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建立中醫特色失眠診療體系。另一方面,還應深入研究古代醫籍,創造更多方便有效的中成藥,使老年性失眠的治療更加簡單、有效,從而更好地為廣大老年失眠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彬達,李亞平,李 偉,陸 拯.陸拯教授運用至神理論治療不寐的經驗舉隅[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7,40(04):91-94.
[2] 任 何.中老年失眠癥的中醫病理及治療對策[J].安徽中醫臨床雜志,2000(04):338.
[3] 陸 拯.天癸病論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154-15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