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香珍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綜合護理在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94.8%比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63.2%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后,在保證療效的同時也可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在臨床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綜合護理;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1
肺源性心臟病主要是指因肺部血管病所引起的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有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在本研究中給予我院收治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予以綜合護理,經護理后對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的形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19例。其中,對照組男10例,女9例,年齡50~73歲,平均(61.5±6.3)歲;研究組男11例,女8例,年齡50~74歲,平均(62.0±6.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①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整潔、安靜的環境,同時控制好探視人員、醫務人員走動量,增加查房次數,對患者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測,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并及時給予解決對策。②心理護理:患者的臨床表現有咳嗽、呼吸困難等,增加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產生焦慮、恐懼等,在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免患者不能理解臨床專業詞,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糾正其不良認知,緩解患者的不良狀態,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應給予詳細的解答。③對癥護理:(1)呼吸道:及時有效的將呼吸道內的嘔吐物及分泌物吸除干凈,使呼吸道維持通暢的狀態,避免窒息的發生;(2)消化道:一旦患者出現消化道出血的癥狀應及時給予相應的解決措施;(3)感染: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嚴格按照醫囑給予抗生素藥物;(4)用藥:向患者講解用藥的意義、重要性等,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④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飲食方案,使機體攝入充足的營養成分,并提高其免疫力,飲食以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時予以鼻飼,患者的飲食方式為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 療效判定標準[2]
顯效: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徹底消失,經心電圖、影像學檢查證實患者病癥好轉;有效: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經心電圖、影像學檢查證實患者病癥有所改善;無效: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緩解輕微,經心電圖、影像學檢查證實患者病癥改善并不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資料均由同一人錄入到EXCEL,并將其導入統計學軟件中,有關護理效果數據經計數資料代表,組間數據對比實施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19例患者護理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分別為36.8%(7例)、26.4%(5例)、36.8%(7例)、63.2%(12例),研究組19例患者護理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分別為68.4%(13例)、26.4%(5例)、5.2%(1例)、94.8%(18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700,P<0.05)。
3 討 論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綜合護理在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提高了護理質量。肺源性心臟病是心力衰竭常見且多發的一種并發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及時有效的治療雖然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控制病癥的發展,但是相應的護理也發揮著重要的意義[3]。通過實施綜合護理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后,不但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還可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在臨床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馮瓊芳,吳瑞英.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6):7-9,28.
[2] 沈三齊.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措施的臨床體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5):
254-255.
[3] 徐 玲.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綜合護理干預[J].母嬰世界,2016,12(12):208-20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