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法林 郝立革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心內科的老年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我院心內科在治療期間發生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心源性猝死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找到危險因素。結果 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吸煙喝酒,食用高熱量的食物,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大悲大喜、生氣)以及用力排便等。結論 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護理干預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發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心源性猝死;心內科;老年患者;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1
心源性猝死是心臟性疾病,發病急,出現心臟驟停造成患者死亡,主要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找出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分析危險因素,對心源性猝死的預防有重大的意義。本研究主要探討分析心內科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113例,分析的原因,歸納總結危險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我院心內科在治療期間發生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72例,女41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3.24±3.01)歲,冠心病患者59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31例,急性心肌炎患者13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10例,住院時間3~20天,平均時間(10.28±2.41)d。本次實驗患者均已簽署知情書,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均符合心源性猝死;排除標準:心臟外其它疾病引起的猝死。
1.2 方法
對113例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分析,包括: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急性心肌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等,對患者的飲食習慣,猝死時間,生活作息,情感調查,以及生活習慣等進行調查。
1.3 觀察指標
對113例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整理,并歸納總結猝死的危險因素。
2 結 果
對113例老年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59例(52.21%),風濕性心臟病患者31例(27.43%),急性心肌炎患者13例(11.50%),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10例(8.85%)。對危險因素進行分析,見表1,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吸煙喝酒41例(36.28%)、不良作息(熬夜)18例(15.93%)、劇烈運動34例(30.09%)、情緒激動(大悲大喜、生氣等)12例(10.62%)以及用力排便3例(2.65%)和不良飲食(高熱量、高刺激食物)5例(4.42%)等。
3 討 論
老年人由于身體各個機能的退化,從而死亡率會更高,預防猝死需要找到發病的原因,以及提防危險因素,可以有效預防心源性猝死,并降低猝死的發生率
本次研究對113例心源性猝死的案例進行歸納總結后發現,患者在入院治療時均存在心臟疾病,其中冠心病患者最多59例(52.21%)。而分析危險因素時發現,心源性猝死主要與吸煙喝酒41例(36.28%)、不良作息(熬夜)18例(15.93%)、劇烈運動34例(30.09%)、情緒激動(大悲大喜、生氣等)12例(10.62%)以及用力排便3例(2.65%)和不良飲食(高熱量、高刺激食物)5例(4.42%)等有密切關系。吸煙飲酒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尤其煙草中的尼古丁會促進血管收縮,供血量減少,酒精會對心肌細胞有毒性,兩者均會導致心肌的缺血和缺氧,從而發生猝死。而不良的作息和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導致心臟的負擔加重,誘發猝死。情緒激動和劇烈運動時需要大量的氧氣,血液循環較快,而兩者均會引起心率加快,而心率加快會導致心臟的供氧和供血不足,從而誘發猝死。用力排便會誘發冠心病患者出現血栓,從而誘發猝死。預防心源性猝死的主要方法就是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飲食清淡且富含營養,不要用力排便,適當運動如走步等,禁煙酒,保持心情愉悅平靜,避免過大的情緒波動。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要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隨時注意患者,避免和減少危險因素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岑海濤.門診西藥房患者退藥的常見原因及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6):186-18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