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超 陳富霞 王改先
【摘要】目的 本文將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和B型利鈉肽(BNP)檢驗的價值與結果進行分析,使其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2018年收治的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LVEF降低組與正常組,另選取48名健康體檢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各組患者情況。結果 LVEF降低組及正常組患者BNP水平遠高于對照組,LVIDd水平也高于對照組,正常組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級遠低于降低組,LVIDd水平低于降低組,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月后降低組與正常組患者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級低于入院時,LVIDd小于入院時水平。結論 患者BNP水平高于正常人,LVEF及NYHA心功能分級與LVIDd有一定關系,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程度。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數;B型利鈉肽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2
在臨床治療中,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為各種心臟病造成患者心功能不全表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該時期為心臟病的嚴重時期或是終末時期。當前,臨床在評價患者心臟功能時,一般利用左室射血分數進行分析。近幾年,B型利鈉肽為發展迅速的評價患者心功能指標,可以有效判斷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及預后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018年收治的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52例,女43例;年齡46~84歲,平均(63.28±1.31)歲,病程3個月~30年,平均(12.62±1.3)年。LVEF降低組50例,正常組45例,對照組48例。排除標準:合并腦、肝、腎疾病,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原因不明患者,因肝腎等主要器官衰竭造成全身衰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持續性心律失常患者,患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均清楚此次實驗,并自愿加入。患者一般資料并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利尿、強心、抗心室重構、擴血管等綜合治療。
利用超聲儀開展超聲心動圖檢查,S3經胸探頭,融合頻率設為2~4 MHz。對于心房纖顫患者,檢測周期為5~8個心動周期;對于竇性心律患者,檢測周圍為3個,需專人進行測量計算。根據超聲心動圖規定,需使用雙平面法測量LVEF。檢查者在靜息狀態時,抽取3 mL全血,放于EDTA抗凝試管內,通過雙抗體夾心熒光免疫測定法進行BNP水平檢測。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患者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級以及LVIDd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使用SPSS 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資料使用x2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計學差異。α=0.05。
2 結 果
三組患者入院時與一個月后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級以及LVIDd情況進行對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LVEF降低組及正常組患者BNP水平遠高于對照組,LVIDd水平也高于對照組,正常組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級遠低于降低組,LVIDd水平低于降低組,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月后降低組與正常組患者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級低于入院時,LVIDd小于入院時水平,組間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本次實驗研究中,對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LVEF降低組及正常組患者BNP水平遠高于對照組,LVIDd水平也高于對照組,正常組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級遠低于降低組,LVIDd水平低于降低組,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月后降低組與正常組患者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級低于入院時,LVIDd小于入院時水平。
綜上所述,患者BNP水平高于正常人,LVEF及NYHA心功能分級與LVIDd有一定關系,可以反映患者病情程度。
參考文獻
[1] 李 榮,陳海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和B型利鈉肽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7,17(08):13-14.
[2] 婁國平,田彩霞,李顯東,張秋芳.左室射血分數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血漿N末端B型利鈉肽原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3(04):58-60.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