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云 吳嬌
【摘要】目的 觀察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2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入院順序奇偶性為主將其分為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案)與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各30例。比較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
結果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3.33%)顯著較對照組(73.33%)高,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6.67%)顯著較對照組(80.00%)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中,早期康復護理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患者臨床滿意度較高,值得借鑒。
【關鍵詞】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規護理干預;早期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2
心血管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且此疾病為終身性疾病,臨床尚無根治方案,患者需長期服用藥物,以此保證病情穩定,但是藥物治療療程較長,患者身心承受巨大壓力,且患者多伴有肢體功能障礙,并引發多種并發癥,機體狀況不佳[1]。為了確保患者順利進行治療,臨床在治療過程中主張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改善其預后質量,其中早期康復護理可改善患者肢體狀態,促進病情恢復,臨床應用價值較高。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選定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研究,旨在于為患者提供一種優質、有效的護理方法,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入院順序奇偶性為主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8~78歲,平均(68.13±3.77)歲,病程1~13年,平均(7.22±1.21)年;試驗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7~78歲,平均(67.93±3.41)歲,病程1~14年,平均(7.84±1.3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案,具體內容: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創建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壓等情況,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更新檔案信息,并定期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系統評估;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定期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說明疾病治療的持久性,強調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并介紹病情成功控制案例,增強患者自信心,同時鼓勵患者多與家人、朋友進行交流,主訴自身想法,發泄情緒,進而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試驗組在上述護理干預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健康宣講,護理人員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況,根據其理解能力和接受情況制定健康宣講方案,重點強調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說明患者依從性對疾病恢復的影響,針對理解能力較強的患者,護理人員以口頭宣講方式為主,針對性介紹疾病發生發展原因,強調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說明具體注意事項。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訓練方案,對于生命體征穩定患者,每周鼓勵患者參與體育鍛煉3~5次,每次持續時間超過30 min,多采取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等有氧運動,對于生命體征波動患者,護理人員嚴格監督患者運動情況,以慢走或太極為主,運動時間以患者不感到疲憊為宜,每周適當減少運動時間,每周1~2次即可。
1.3 觀察指標
護理效果比較,顯效:患者護理后臨床癥狀消失,生命體征穩定;有效:患者護理后臨床癥狀、生命體征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為前兩者占比之和[2];護理滿意度比較,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評分統計,發放《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我院自制),主要內容有服務態度、環境、技術水平、緊急情況處理效率等,總分100分,以分值評判等級,低于60分,不滿意;60分以上90分以下,滿意,高于90分非常滿意,滿意度為后兩者患者占比之和[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理效果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3.33%)顯著較對照組(73.33%)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護理非常滿意14例,滿意15例,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非常滿意11例,滿意13例,滿意度為80.00%,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43,P=0.044)。
3 討 論
心血管疾病較為常見,且以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日漸成為威脅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病程較長,需長期接受治療,且以藥物治療為主,患者耐受性不佳,因此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服務,在提高患者依從性的同時,促進其肢體功能改善,并保持生命體征穩定,以此改善患者機體狀態。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3.33%)顯著較對照組(73.33%)高,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6.67%)顯著較對照組(80.00%)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早期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方案,其融入了新型護理干預理念,在重視疾病常規干預的基礎上,更加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狀態,主張通過護理干預服務促使患者身心達到舒適狀態。針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人員進行飲食指導,重點控制食鹽攝入量,保證患者血糖水平穩定,同時做好健康宣講工作,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管理理念,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主動控制與調整,此外護理人員進行早期訓練指導,根據患者機體狀態制定訓練方案,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并改善自身狀況,促進疾病恢復。
綜上,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中,早期康復護理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患者臨床滿意度較高,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 穎,宋祥紅,王 紅,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0):209-210.
[2] 鄭 暉.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2):2291-2292.
[3] 陳福素.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療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7,16(2):78-8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