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蕊
【摘要】目的 探究在腦出血護理工作中運用綜合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6月~1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出血患者選4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臨床護理方案實施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ADL與NIHSS評分分別為(88.63±1.45)分、(86.38±1.37)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1.50±1.44)分、(70.88±1.6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5、4.10,P<0.05)。結論 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腦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情況。
【關鍵詞】腦出血;綜合護理;日常生活能活動力;神經功能缺損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1
臨床治療腦出血多采用血腫清除術,從而幫助患者降低顱內高壓,改善其病情。但由于患者術后通常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故而臨床醫療人員應當積極采取相應干預護理措施幫助提升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進而改善疾病預后[1]。在本研究中,筆者以40例于我院進行臨床治療的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出血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1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出血患者選4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臨床護理方案實施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0例。其中,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55~68歲,平均(62.12±1.45)歲,出血部位:4例腦葉,6例丘腦,10例基底節區;觀察組男11例,女9例,年齡54~72歲,平均(62.69±1.64)歲,出血部位:3例腦葉,5例丘腦,12例基底節區。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案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分別實施不同臨床護理干預方案,對照組采用病情變化觀察、用藥指導協助、呼吸道干預、皮膚護理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預:患者由于年齡相對較大,故而常存在恐懼感、瀕死感,護理人員應當積極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并給予相應干預,為其疏解內心苦悶,并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以飽滿健康的狀態配合治療。②并發癥護理:對于腦出血患者極易出現的壓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護理人員應當增強預見性干預措施,有效防止并發癥發生。③康復鍛煉:康復斷料內容包括肢體康復鍛煉、吞咽功能鍛煉以及語言功能訓練,值得注意的是,肢體鍛煉后,醫護人員應當為患者進行相應的肢體按摩,增強其運動能力,改善生理舒適度。④生活護理:在飲食方面,盡量為患者選擇清淡、易消化以及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的食物,緩解機體消化系統負擔。叮囑患者每日保持充足睡眠,促進機體抵抗能力、防御能力的修復、恢復。
1.3 觀察指標
分別采用ADL量表與NIHSS量表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并對比。其中,設置ADL與NIHSS評價總分均為100分,患者評分越高,則表明其狀態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ADL與NIHSS評分分別為(88.63±1.45)分、(86.38±1.37)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1.50±1.44)分、(70.88±1.6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5、4.10,P<0.05)。
3 討 論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從心理護理、并發癥護理、康復鍛煉以及生活護理等四個方面實施干預措施,其結果顯示,與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在腦出血護理干預工作中具有更高臨床價值。通過心理干預,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關注患者并發癥預防,則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預后情況;給予患者肢體、吞咽、語言等康復鍛煉與飲食、睡眠等生活護理,則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綜上所述,腦出血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錢月婷.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出血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03):389-39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