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旋旋 張克飛
【摘要】目的 探究督脈溫針灸治療對帕金森病患者運動功能和嗅覺障礙的療效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研究組采用常規藥物聯合督脈溫針灸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運功功能、嗅覺功能障礙評分。結果 運功功能、嗅覺功能障礙評分對比,兩組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督脈溫針灸為主治療,能有效改善其運功功能和嗅覺障礙。
【關鍵詞】督脈溫針灸;帕金森病;運動功能;嗅覺障礙
【中圖分類號】R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2
帕金森病是臨床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該疾病不僅會引發患者出現認知/精神異常、運動過緩、姿勢步態異常等癥狀,同時還會導致其機體運動功能受限和嗅覺障礙,從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為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需盡早采取有效的方案對其進行治療,我院采用以督脈溫針灸為主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獲得滿意效果,現將督脈溫針灸為主治療對帕金森病運動功能和嗅覺障礙的療效影響評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病診斷標準,(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近期服用過影響嗅覺或運體結合功能藥物者,(2)經期或妊娠期婦女。該項研究已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6例。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51.4±2.3)歲;研究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1.6±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給患者口服62.5 mg美多巴,3次/d,0.2 mg鹽酸普拉克索,1次/d。研究組采用常規藥物聯合督脈溫針灸治療,即在上述相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增加督脈溫針灸治療,取患者風府、百會、懸樞、脊中、腰陽關等主穴進行針刺,在對穴位進行針灸同時使用華佗牌長40 mm、直徑0.30 mm的針灸針,得氣后在針身上加墊紙皮,將艾條段懸掛在針柄上點燃行溫針灸治療,留針30 min,另取患者舞蹈震顫區(上點在正中線中點向后移0.5 cm處,下點在鬢角發際前緣和眉枕線相交處,舞蹈震顫區為上下兩點連線),采用華佗牌長25 mm、直徑0.30 mm的無菌銀針進行針刺,采用平刺法,得氣后連接G6805型電針儀治療30 min。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運功功能、嗅覺功能障礙評分,前者用UPDRS量表評估,總分50,得分越高表示運動功能障礙越嚴重,后者用趙氏評測方法評估,總分10,得分越高表示嗅覺功能障礙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運功功能評分對比
運功功能評分對比,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嗅覺功能障礙評分對比
嗅覺功能障礙評分對比,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臨床研究證實,恢復帕金森病患者運動及嗅覺功能的共同著眼點為督脈,古代《靈樞》云:“督脈之別,挾膂上項,散頭上,別走太陽,入貫膂。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2]。另督脈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之稱,即督脈匯聚全身之陽氣的經脈,進而溫陽全身肌膚、筋脈及腦等。對該部位實施溫針灸治療,可促進督脈盈滿、諸竅充養、氣血暢旺,從而能有效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和修復其嗅覺辨別能力[3]。本研究中已證實,采用常規藥物聯合督脈溫針灸對帕金森病患者治療,可促進其運功功能、嗅覺功能障礙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對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督脈溫針灸治療,能有效改善其運功功能和嗅覺障礙,整體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 聰,老錦雄,周思遠.督脈溫針灸配合頭皮針治療帕金森病運動功能障礙15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09):60-61.
[2] 鄧 聰,老錦雄,李子勇.督脈溫針灸為主治療帕金森病對運動功能和嗅覺障礙的影響[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05):601-602.
[3] 肖改琴,張可訓.黃芪補腎湯加味結合針灸輔助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5):122-12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