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王樹鑫
摘 要:本系統基于STM32單片機設計的非接觸式電流檢測控制系統,通過OPA548片將所給任意信號放大,由100 Ω電阻和INA128芯片進行電流電壓轉換放大后,利用STM32單片機對獲取的電壓信號以0.488 μs頻率采樣,利用STM32單片機的FFT庫,獲得信號的諧波信息。測量電流信號精準,該設計可廣泛應用在以STM32單片機為核心控制器件的新型儀表中,性能精準且抗干擾能力強。
關鍵詞:STM32;OPA548;自動增益控制
本系統設計采用OPA548對信號源進行功放,流過10 Ω負載電阻的電流峰峰值至少在1 A以上,利用霍爾效應制成的線圈檢測電流信號,經100 Ω電阻轉換為電壓信號;利用INA128芯片將獲得的電壓信號進行第一次放大,STM32單片機控制繼電器使第二次不同的放大倍數的電路導通,測量其峰峰值電壓;并對獲取的電壓信號進行快速傅里葉變換,找到頻率在1 kHz以下的諧波分量,單片機顯示測得的峰峰值、頻率和諧波頻率[1]。
1 系統設計方案
1.1 功率放大芯片
OPA548是一種低成本、高電壓、高電流的放大器,適用于各種負載的驅動,可提供優異的性能低電平信號精度和高輸出電壓和電流,且具有設計靈活、有過溫和過流保護特點,能提供精確的用戶設定的電流上限。
1.2 繼電器開關控制不同增益電路
采用多個運算放大器搭建有不同增益的放大電路,并在每個電路后串聯一個繼電器用于控制電路通斷,繼電器用前加一級反相器的高耐壓驅動管ULN2803控制其通斷。
1.3 頻率測量方案
利用STM32的FFT算法測量基波頻率,可降低編程的難度。利用ADC采樣之后將連續信號轉變為離散信號,將所得離散信號經FFT變換至頻域,獲得信號頻率[2]。
2 電路設計
2.1 系統的原理結構
系統的原理結構如圖1所示。
2.2 功率放大電路
采用OPA548芯片作為功率放大的核心芯片,調整電阻阻值使電路電流從10 mA放大至1 A,且在電路中增加去耦電容保證放大效果,具體電路如圖2所示。
2.3 電流轉換放大電路
由于系統感應線圈中得到的是電流信號,需用100 Ω電阻將感應線圈獲得的電流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在此,先進行一次放大使單片機初步獲得電壓范圍,具體電路如圖3所示。
第二次放大的選通開關為繼電器,采用與第一次放大相似的電路,8.5倍放大電路[3]。
由于STM32獲取0~3 V的信號,需加直流偏移電路和加法器電路。
2.4 STM32單片機控制電路
STM32單片機通過驅動門控制繼電器通斷,由于單片機輸出口帶負載能力有限,故在驅動門前再加一級反相器提高帶負載能力[4]。
2.4.1 單片機外圍器件選擇
(1)開關芯片采用八路NPN達林頓連接晶體管陣系列的ULN2803。
(2)運算放大器核心芯片選擇INA128,穩定性強,外部電簡單。
2.4.2 程序功能的實現
(1)AD電壓采集:用STM32內置的ADC模塊,對信號通道Tix得到的電壓信號進行模數轉換。
(2)電流幅值、頻率的捕獲及算法:用STM32的FFT算法對獲得的數字信號進行快速傅里葉變換,得到需要的基波和諧波頻率及幅值。
(3)顯示部分:將獲取的動態數據延時顯示方便觀察。
3 測試方案與測試結果
3.1 測試方案
(1)電流幅值的測試:信號發生器產生50~1 000 Hz正弦波,分別取頻率50 Hz、100 Hz、300 Hz、500 Hz、800 Hz、1 kHz,在輸出端檢測輸出峰峰值,計算相對誤差。
(2)電流頻率的測試:使信號發生器輸出幅值固定的正弦波,頻率分別取50 Hz、100 Hz、200 Hz……,每隔100 Hz取一測試點直到1 kHz,在輸出端檢測輸出頻率,計算相對誤差。
(3)基波頻率的測試:使信號發生器產生頻率為50~ 1 000 Hz的脈沖波,幅值分別取0.1 V、5 V、10 V,在輸出點檢測輸出頻率,計算相對誤差。
(4)幅度的測試:使信號發生器產生頻率為50~1 000 Hz的脈沖波,幅值分別取0.1 V、5 V、10 V,在輸出點檢測輸出頻率,計算相對誤差。
3.2 測試結果
(1)被測正弦電流峰峰值范圍為10 mA~1 A,電流測量精度優于5%,頻率測量精度優于1%。
(2)任意波信號發生器輸出非正弦信號時,基波頻率范圍為50~200 Hz,電流信號基波頻率測量精度優于1%。
(3)各次諧波分量的幅度測量精度優于5%。
4 結語
由以上測試數據分析,該系統以STM32單片機為主控器件的新型儀表,采用OPA548作為放大器,能夠精確地檢測到電流的幅度、頻率等信息,具備操作簡單、功能完善、便于攜帶等特點,適合廣泛應用于自動化儀表中。
[參考文獻]
[1]德州儀器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大學計劃.德州儀器高性能模擬器件高校應用指南—信號鏈與電源[M].上海:德州儀器半導體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大學計劃,2014:120-132.
[2]康華光.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彭軍.運算放大器及其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4]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組委會.201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獎作品選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