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彩媚
[摘要]目的 研究個性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康復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65例)和研究組(6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個性護理方法;比較兩組的心理康復情況和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3個月后研究組的日常生活能力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個性護理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心理康復,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個性護理;心理康復;臨床效果;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4(b)-021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for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7 to March 2018, 130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6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by personality nursing methods,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nd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CL-90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was′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3 month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nursing for in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s helpful to accelerate the patients′ mental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ir daily life ability.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Personality nursing;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effect; Quality of life
在精神病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即精神分裂癥,臨床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包括知覺、思維、情感及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1]。精神分裂癥屬于慢性疾病,患者多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異常,且隨著病程的遷延,會反復發作且有加重和惡化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2]。臨床通過長期的藥物控制,并在其未發作期提供認知能力訓練、心理干預等幫助患者控制臨床癥狀,延長疾病的發作期。個性護理作為臨床護理模式的一種,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病情的了解,為其制定合適的護理方法,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為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本研究對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展開試驗研究,尋求適宜的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住院的13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均為男性)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5例。對照組年齡19~71歲,平均(43.95±4.52)歲;病程2~7年,平均(4.37±1.84)年;疾病類型:36例為未分化型,24例為偏執型,3例為殘留型,2例為單純型。研究組年齡20~73歲,平均(44.49±4.32)歲;病程2~6年,平均(4.07±1.64)年;疾病類型:未分化型為34例,偏執型為25例,4例為殘留型,2例為單純型。納入標準:①患者連續住院時間均≥3個月;②患者為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無理解障礙;③患者可參加文體活動。排除標準:①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②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70分患者;③拒絕治療患者。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即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幫助完成一系列檢查,給予抗精神病藥物對癥治療,控制疾病的發展;對患者的心理、生活環境和日常行動等行常規的護理,多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適應新的環境。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深化,實施個性化護理,主要措施如下。①藥物護理:根據醫囑按時給予藥物治療,在患者更換治療方法或藥物時,護理人員需及時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情況,如藥物的適應證和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等,防止患者在用藥后出現藥物治療的抵觸心理;在患者用藥出現不良反應,醫師和護理人員需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若無需換藥也應向患者說明原因,不可強迫患者服藥,以免刺激患者的病情[4]。②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進食前先食用湯,多食用芹菜和苦瓜等蔬菜和新鮮水果幫助患者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微量元素。③心理護理:在患者未發作期與患者交流,護理人員需保持高度的耐心,了解患者的信仰和興趣愛好,為其舉辦相關活動,讓其感受被關愛的溫暖。多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家屬定期陪伴患者,從生理到心理上安慰患者的情緒。④康復訓練: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愛好和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康復訓練活動,如乒乓球、籃球、羽毛球、體操等活動,定期組織集體運動,通過活動來提高患者的生活積極性。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護理滿意度及心理康復情況。其中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量表(ADL)對護理前和護理后3個月進行評價,總分值為64分,分值越低說明患者的日常自我照顧能力越好。心理康復情況則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評價,主要包括軀體化、偏激行為、敵對心理、強迫行為、人際相處、焦慮和抑郁等7項指標,每小項指標分值為5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越差。護理滿意度則根據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問卷調查進行統計,調查表內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項,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SCL-90評分的比較
兩組護理前的SCL-9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的SCL-90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的SCL-90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對照組護理前后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的比較
兩組護理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3個月后,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組護理后3個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
研究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和精神均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也是精神分裂癥逐漸趨于青年化的外界原因之一;其內在原因是由于個體內的多種神經遞質異常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紊亂,多與遺傳有關[5];臨床對該類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同時采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幫助患者改善社會生活環境和提高患者社會適應能力[6]。對于長期反復發病、難以治愈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在住院期間給自身生活質量、家庭經濟帶來的負擔難免會加重其心理疾病,這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復;個性護理模式則是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和興趣愛好、家庭環境等因素為患者制定的合理、科學的護理計劃[7];且個性化護理的誕生是從患者的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行為等方面進行引導和指導,幫助患者緩解病情,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讓患者感受到溫暖。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SCL-9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SCL-90評分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研究組采用個性護理后的各項指標下降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患者在護理后的敵對心理、偏激、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狀況有明顯改善。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綜上所述,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的心理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單建華,孫菡,羅新.引導式教育訓練對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8,31(8):120-122.
[2]王桂華.個性化護理在促進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康復中的應用[J].今日健康,2015,14(12):312.
[3]張春杰.精神分裂癥患者25例心理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20):61-63.
[4]虞曉蘭,蔣冬華,羅頻,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及護理對策[J].醫療裝備,2016,29(10):151-152.
[5]閔海瑛,顧靜蓮,王玲,等.系統認知心理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10):1423-1425.
[6]繆麗華.個性化護理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8):69-70.
[7]陳玉琴,張毅.優質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 44(6):1077-1079.
[8]劉程.個性化護理在促進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心理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183-184.
[9]徐曉華,朱永鑫,付新,等.綜合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社會功能的康復效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2):194-195.
[10]肖麗紅.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特別健康(下),2014,10(10):717-718.
[11]張淑敏.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標識管理安全應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6,4(31):137.
[12]劉根鳳,徐萍,孫克莎,等.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臨床護理路徑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4,28(3):339-340.
[13]姜秦美.綜合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6,36(5):551-553.
[14]楊春梅.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3):1604-1605.
[15]王喜英.心理護理干預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3):567-568.
[16]張凌云.循證護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康復療效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7,36(15):160-162.
(收稿日期:2018-07-04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