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政開
【摘要】目的 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探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與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進行治療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涉及的患者有100例,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探究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應用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結果及結論 從具體的臨床實踐來看,有針對性的對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進行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具備良好的臨床效果,集束化護理干預這種方法是有針對性的結合國際的循證支持,它本身有著很多方面的優勢,特別容易操作和實施,并且切實可行,臨床效果顯著,是當前對于VAP進行防治工作的最佳護理策略,這種方法需要ICU護士和醫生高度關注,并值得在臨床深入應用和大力推廣。
【關鍵詞】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集束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7..01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一種在重癥監護病房內最為常見的一種感染疾病,它的致死率特別高,給患者帶來沉重的高醫療花費,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成為醫護人員所著重關注的重點問題。從根本上來講,VAP是一種醫院獲得性感染疾病,所涉及的發病機制最主要的因素是,患者的口咽部或胃受污染分泌物的誤吸,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的過程中,所出現的醫院獲得性肺炎的患病率就顯著的升高,對患者造成的病死率也要增加十倍左右。針對這樣的情況,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VAP發生率,我們醫院選取我院進行治療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集束化護理措施對患者展
開護理干預,其取得的臨床預防效果比較良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進行治療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涉及的患者有100例,出現VAP的患者有20例,發生幾率為20.%。在20例VAP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齡36~86歲,他們的基本病情類型體現為:有9例患者出現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5例患者出現了顱腦外傷,2例患者是有機磷中毒,2例是腦血管意外,2例是呼吸窘迫綜合征。針對患者所進行的機械通氣時間是4~35 d,
出現VAP的患者中有2例因為原發病方面的惡化而出現
了死亡,其他患者因為VAP而促使疾病出現嚴重的惡化。
1.2 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的主要內容
(1)針對每天拔管的可能性進行有效評估。主要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推進機械通氣患者及早拔管,以有效降低醫院感染問題出現的幾率。
(2)切實有效的預防深靜脈栓塞。比較危重的患者患深靜脈血栓的幾率通常來講是特別高的,這和他們長時間內臥床不起有直接的關系。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盡快確保患者應用彈力襪,遵循相關的醫囑,使用相應的抗凝血藥物,確保患者的身體能夠進行被動功能訓練,以最大程度上有效規避深靜脈栓塞的問題。
(3)有效預防消化道潰瘍。當患者胃腔內部pH值出現比較明顯的增大,就證明患者胃部的細菌過度增長,有很多實踐和研究證明,定植在患者下呼吸道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的40%都來自于患者的胃腔。
(4)切實有效的預防壓瘡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應用呼吸機的患者都會用氣墊來防止壓瘡,護理人員需要每班對患者的皮膚進行相對應的評估,確保皮膚清潔干燥,經常更換體位,確保動作輕柔,防止外力對患者皮膚產生傷害,預防壓瘡產生。
(5)有效應用鎮靜劑和止痛劑。為了能從根本上有效緩解患者焦慮不安的心情,要盡早使用適量的止疼劑和鎮靜劑,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結合Sedation Scole(RASS評分)標準確保每隔四個小時都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評估。
(6)營養計劃。通常情況下,導致該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就是營養不良,特別是對于危重病患者而言,相關的營養計劃更是常規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有效的對于腸道進行喂養,能夠有效規避VAP的發生。
(7)管理、排便。針對患者的排泄功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注重其是否功能正常,因為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腹瀉便秘的問題,用這樣的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腹內的壓力,改善通氣。
(8)使床頭抬高。在進行機械通氣的過程中,患者胃內的內容物會出現返流的情況,特別是患者處于平臥位的時候,放置鼻胃管或胃中有許多的內容物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對于這樣的情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確保患者半臥位,使床頭抬高30°~45°。
2 結 語
綜上所述,從具體的臨床實踐來看,有針對性的對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進行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具備良好的臨床效果,集束化護理干預這種方法是有針對性的結合國際的循證支持,它本身有著很多方面的優勢,特別容易操作和實施,并且切實可行,臨床效果顯著,是當前對于VAP進行防治工作的最佳護理策略,這種方法需要ICU 護士和醫生高度關注,并值得在臨床深入應用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萬獻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治進展[J].醫師進修雜志,2016,10,26(10):3-5.
[2] 杜 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J]中華醫學雜志,2016,82(2):141-142.
[3] 劉霄堯,趙智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其預防措施[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16,5(4):36-3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