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琴
【關鍵詞】動靜脈內瘺;尿毒癥;透析
【中圖分類號】R45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7..02
動靜脈內瘺是尿毒癥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 對于患者來說如果需要長期血液透析的話必須保持良好的內瘺,這個是保證血液透析療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我院,動靜脈內瘺最常見的并發癥是穿刺失敗或首次使用內瘺的患者,醫務人員宣教不到位或新護士拔針后按壓不當等造成內瘺皮下組織血腫,如果穿刺失敗或撥針后按壓不當,或者患者依從性不高,腫脹后24 h內使用熱敷或使用內瘺穿刺側肢體提重物等均可導致動靜脈內瘺皮下組織血腫并發明顯的疼痛及腫脹,如處理不當可造成內瘺血流量下降,透析不充分,甚至引起內瘺閉塞等嚴重并發癥,使血透治療無法進行,從而需要重新建立血管通路,如重新建立動靜脈內瘺術或插臨時導管,等待動靜脈內瘺皮下組織血腫完全消退后,再重新使用內瘺。給病人帶來經濟負擔和肌體的疼痛[1]。目前,國內外對動靜脈內瘺穿刺后皮下血腫處理的基本原則是第1個24 h用冰敷,24 h后給予熱敷[2]。而在我院,對動靜脈內瘺穿刺后皮下血腫處理的基本原則是,24 h后內瘺腫脹程度直徑>5 cm或者腫脹程度直徑波及到患者整個前臂或者整個內瘺側肢體,在患者動靜脈內瘺震顫良好的情況下,繼續采用動靜脈內瘺做為血管通路進行透析治療,上機后立即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為患者照射動靜脈內瘺30 min,提高了動靜脈內瘺血流量,,減輕患者
疼痛。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動靜脈內瘺穿刺腫脹后60例患者,其中包括建立動靜脈內瘺術2~3個月,開始使用內瘺穿刺進行透析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內瘺穿刺腫脹后,內瘺腫脹程度直
徑>5 cm或者腫脹程度直徑波及到患者整個前臂,采用喜療妥外涂,內瘺皮下血腫消除后,才繼續使用內瘺進行透析治療,期間使用臨時導管做為患者的透析通路進行透析。對照組30例,內瘺腫脹程度直徑>5 cm或者腫脹程度直徑波及到患者整個前臂或者整個內瘺側肢體,在患者動靜脈內瘺震顫良好的情況下,繼續采用動靜脈內瘺做為血管通路進行透析治療,上機后立即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為患者照射動靜脈內瘺30 min,提高了內瘺血流量,減輕患者內瘺疼痛。動靜脈內瘺穿刺后出現皮下血腫是患者在長期的透析治療中較常見而又難以完全避免的并發癥,總結和探討對此并發癥的治療,尋求更有效的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治療規范,延長動靜脈內瘺的使用壽命,是血液透析??谱o理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和重點[3]。
(1)探討動靜脈內瘺穿刺致皮下組織血腫或神經性水腫伴疼痛,繼續使用動靜脈內瘺做血管通路配合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及喜療妥乳膏外擦的臨床效果。(2)與目前臨床上常規使用的喜療妥乳膏外擦,兩種治療方法對比,觀察兩這之間:內瘺腫脹所致疼痛緩解時間、皮下血腫消退的時間,為患者護理提供依據。(3)目的在尋找更安全、更有效,非侵入性、更經濟的為患者護理干預
措施。
1.2 方法
研究資料:選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室維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因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或腫脹伴有疼痛患者共60例。入選條件:本次患者資料完整,告知患者的本次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資料,因動靜脈內瘺穿刺失敗或拔針后按壓不當,或者患者依從性不高,腫脹后24 h內使用熱敷或使用內瘺穿刺側肢體提重物等均致動靜脈內瘺皮下組織發生血腫、腫脹直徑>5 cm,或者腫脹程度直徑波及到患者整個前臂或者整個內瘺側肢體,在患者動靜脈內瘺震顫良好的情況下,繼續采用動靜脈內瘺做為血管通路進行透析
治療;
排除對象:(1)中、重度低蛋白血癥,導致皮下組織水腫者;(2)患者合并嚴重心肺疾病及其他器官并發癥;(3)智力障礙、精神疾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4)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腫脹直徑<5 cm者。
用數字法將60例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血腫直徑>5 cm的血透患者分成2組,各30例,對照組:透析時,用遠紅外線治療儀距離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或腫脹部位20~25 cm照射30 min,透析治療結束12小時后,使用適量喜療妥乳膏擦于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部位,輕柔3~5 min,3次/d,至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完全消失。觀察組:透析治療結束12小時后,使用適量喜療妥乳膏擦于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部位,輕柔3~5 min,3次/d,至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完全消失。
1.3 監測疼痛指標
疼痛是患者的主觀體驗,患者疼痛的自身性是由于動靜脈內瘺血腫所致[4],因此,本院在護理干預前及護理干預后,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后4 h、24 h內,每日觀察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記錄疼痛完全消失的時間。
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消退的時間采取護理干預前及護理干預后4 h、24 h由護士負責測量患者內瘺皮下血腫的大小,直徑以cm為單位,每日觀察并記錄內瘺皮下血腫完全消失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處理經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經(n,%)對計數資料進行表述,經(x±s)對計量資料結果進行分析,經P<0.05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如果P<0.05,則證實本研究有臨床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內瘺并發癥疼痛消失時間比較
對照組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疼痛消失的平均時間(23.00±5.13)h,而觀察組的平均時間(44.23±7.65)h。遠紅外線照射聯合喜療妥乳膏外擦治療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所致疼痛平均消失時間,比單獨用喜療妥乳膏外擦少21.23 h,(P=0.001),組間有顯著性差異。
2.2 兩組患者血腫消失時間分析
對照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血腫消失時間明顯優于觀察組,2組間結果對比存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護理干預后,內瘺并發癥疼痛消失時間比較
對照組動靜脈內瘺疼痛消失平均時間(23.00±5.13)h,而觀察組的平均時間為(44.23±7.65)h。遠紅外線照射聯合喜療妥乳膏外擦治療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所致疼痛平均消失時間,比單獨用喜療妥乳膏外擦少21.23 h,(P=0.001)。
2.4 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護理干預后,對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消退的時間比較
(1)護理干預24 h內,兩組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消退的時間比較在治療4 h時,兩組間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減輕程度無明顯差異性(P=0.001),而在治療24 h時,兩組間差異性非常顯著(P=0.001),對照組血腫消退明顯較觀察組快。(2)護理干預后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完全消退時間,對照組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消退平均時間為(4.37±1.58)d,喜療妥組平均時間(8.45±2.31)d。對照組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消退時間較觀察組快4.08 d,兩組間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01)。
3 結 論
遠紅外線照射聯合喜療妥乳膏外擦,能有效緩解動靜脈內瘺穿刺后發生皮下血腫所致的疼痛。較單獨使用喜療妥乳膏外擦疼痛時間減少21.23 h。遠紅外線照射聯合喜療妥乳膏外擦可有效治療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對照組皮下血腫完全消退的平均時間(4.37±1.58)d,較喜療妥外擦組減少4.08 d,遠紅外線照射聯合喜療妥乳膏外擦可預防動靜內瘺皮下血腫后期血管狹窄,血流量不足等相關并發癥,維持良好的內瘺功能。4.遠紅外線照射聯合喜療妥乳膏外擦治療動靜脈內瘺皮下血腫,其治療效果優于目前常規單獨使用喜療妥乳膏外擦。
研究證明,目前,我院使用內瘺腫脹程度直徑>5 cm或者腫脹程度直徑波及到患者整個前臂或者整個內瘺側肢體,在患者動靜脈內瘺震顫良好的情況下,繼續采用動靜脈內瘺做為血管通路進行透析治療,上機后立即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為患者照射動靜脈內瘺30 min,提高了動靜脈內瘺血流量,減輕患者內瘺疼痛。此方法方便、無創、安全、簡
單,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及肌體疼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鞠黎明,姚 敏.腦血管介入術后穿刺點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世界復合醫學,2018,4(03):83-85.
[2] 楊曉梅,李 慶.品管圈管理在透析后動靜脈瘺壓迫止血中的應用[J].大醫生,2018,3(Z1):226-227.
[3] 黃雅玲,王洪穎.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動靜脈內瘺穿刺在血管條件較差的血透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7,36(35):27-29.
[4] 黃家蓮.遠紅外線照射聯合馬鈴薯外敷治療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的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3:1-7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