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儉宇
【摘要】目的 探討頸動脈超聲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評估作用。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150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進行檢測,依據檢測結果分為Ⅰ組、Ⅱ組、Ⅲ組,Ⅰ組厚度不超過1.0 mm,共32例,Ⅱ組厚度大于1.0 mm,不超過1.5 mm,共61例,Ⅲ組厚度超過1.5 mm,共57例,分析頸動脈超聲診斷情況。結果 Ⅲ組的SPV數值高于Ⅰ組、Ⅱ組數值,RI數值高于Ⅱ組數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頸動脈超聲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評估作用顯著,能準確的診斷出患者病況,有利于對癥治療,值得應用。
【關鍵詞】頸動脈超聲;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評估作用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6..01
心血管疾病為臨床常見疾病,負面影響非常大,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污染日益嚴重,該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該疾病的產生與動脈血管病變有著直接的聯系,其中,動脈壁受到的牽拉最為嚴重,同時,依據患者動脈血流情況,能反映出患者的病況,因此,頸動脈超聲的應用效果顯著[1]。本文為探討頸動
脈超聲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評估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150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齡51~83歲,平均(62.21±1.27)歲;納入標準:本研究所有的患者均需要滿足WHO中關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診斷標準[2],所有本研究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對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進行檢測,設備選用HD4000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探頭選用超寬變頻,頻率控制在7.5~8.5 MHz,角度應低于60°,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患者保持平臥的體位,頭部往檢查的一側進行偏頭操作,將患者的頸部充分暴露出來,在患者的胸鎖乳突肌外緣位置進行橫縱向檢查,對患者頸部動脈血流進行進行觀察,做好各項記錄;內容為:舒張末期流速(EDV)、收縮期峰值流速(SPV)、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舒張末期流速(EDV)、收縮期峰值流速(SPV)、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數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全部輸入SPSS 19.0軟件中,將數據實施系統分析,數據的平均值用(x±s)表示,組間數據的用檢驗t值,當數據所得的P<0.05時,表示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的統計學有意義。
2 結 果
2.1 三組EDV、SPV、PI、RI數值情況
Ⅲ組的SPV數值高于Ⅰ組、Ⅱ組數值,RI數值高于Ⅱ組數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血管疾病指的是與人體循環系統相關的一系列疾病,主要為心臟相關病癥、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許多種,與環境、飲食、遺傳等存在緊密的關聯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患者的動脈血管產生病變;該疾病的危害性非常高,一旦確診,應及時為其對癥治療,治療不及時或不合理,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危及生命,因此,該疾病的早期診斷非常的重要和關鍵;通過對該疾病的研究,發現,該疾病的直接引發因素為動脈血管病變所致,形成堵塞、狹窄、粥樣硬化等,這些現狀會導致動脈血流產生變化,因此,在針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診斷中,通過對動脈血流變化的檢測,能準確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況嚴重程度,本研究中,通過對EDV、SPV、PI、RI等的檢測,發現,隨著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增厚,患者病變的嚴重程度更高,對患者的威脅性也更高;頸動脈超聲作為針對性極強的診斷方法,能準確的檢測出患者頸部動脈血流
情況,進而準確的診斷出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值得選用[3]。
綜上所述,頸動脈超聲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評估作用顯著,能準確的診斷出患者病況,有利于對癥治療,
頸動脈超聲值得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評估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柳嬌,李志海,李燕霞.頸動脈超聲檢查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7,38(4):684-685.
[2] 李 寶,張小東.頸動脈彩超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的應用價值[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7,02(03):00251.
[3] 朱 艷,張志斌,賀曉丹,馬波江,張 劍.頸動脈超聲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評估作用[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10):1246-124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