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溫燕 青木 陶短房 ●陳一 王偉 柳玉鵬
在對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極盡打壓的同時,美方近來頻頻放出“磋商”的口風。繼財長姆努欽表示“希望美中重回談判桌”之后,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也轉變口風,宣稱與北京“可能會很快”就貿易戰達成協議,而且“協議將包括與華為的爭端”。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在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向來主張通過友好協商來解決兩國間的分歧,包括在經貿領域的一些分歧,“但是所有的對話協商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也只有遵循這樣的原則,任何對話才有可能、有希望、有意義”。近一段時間來,特朗普政府發動的貿易戰不僅令美國股市動蕩,而且令農產品價格暴跌。為了安撫因此受損嚴重的國內農民,特朗普23日宣布了一項16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不過,這些“補償”并未讓農民滿意,也沒有緩解人們對中美貿易戰會破壞美國經濟的擔憂。當天,美國紐約聯儲銀行發布報告稱,“美國對中國最新一輪加稅將使美國家庭每年負擔1060億美元,或使每一個美國普通家庭負擔831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3日也警告,特朗普的政策可能使世界經濟增長率拉低到榮枯線之下。
特朗普再耍“交易花招”
據美國CNBC報道,當地時間23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宮突然提出了這樣一種可能性:美國同華為的爭端可以作為中美貿易協議的一部分得以解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特朗普一方面稱“從安全和軍事的角度來看,華為非常危險”,另一方面他又稱“華為可能作為與北京進行緊張的貿易談判的一部分”。報道稱,特朗普還宣稱將會迅速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他說,“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而且會發生得很快,因為我無法想象他們能承受得起成千上萬公司離開。”不過,報道強調,特朗普稱很快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并沒有任何證據,他也沒有提供有關外國公司離開中國的任何證據。
對于特朗普這番自相矛盾的話,《華盛頓郵報》引述在奧巴馬政府時期負責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的高官穆恩的話稱:“這表明特朗普心中‘交易藝術依然存在。在他的腦海里,沒有原則是不可談判的,包括國家安全。”
對于特朗普這番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表示,我并不清楚美國領導人說的這句話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媒體可以請美方做出進一步的澄清。陸慷說,在華為問題上,最近我們已經一再表明我們的立場。美方應當改變動用國家力量對其他國家的企業進行打壓、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擾亂市場、破壞國際間合作的錯誤行徑。
法新社稱,特朗普的話與幾個小時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言論明顯互相矛盾。蓬佩奧當天在CNBC節目中稱,華為爭端和美中貿易談判沒有關聯。在被問及是否有證據證明華為設備存在安全或間諜問題時,蓬佩奧顧左右而言他,只是一味宣稱,華為與中國政府和中共有很深的聯系,“只要把信息交給中國共產黨,就構成了風險”。
對此,陸慷表示,個別美國政客一再制造有關華為的謠言,但始終拿不出各國要求提供的確鑿證據。美國國內也對美方挑起與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造成的市場動蕩、產業合作受阻發出越來越多質疑。這種情況下,這些美國政客不斷編造各種主觀推定的謊言試圖誤導美國民眾,現在又試圖煽動意識形態對立。坦率地講,這完全不合邏輯。
美國農民要市場而非救濟
特朗普23日在白宮宣布向受貿易戰沖擊的美國農民提供160億美元的援助。特朗普對著一群美國農牧場主稱:“援助資金都來自中國(的關稅)。今后,我們將從中國收取數千億美元的關稅。農民將得到更大的幫助。”
彭博社稱,對特朗普政府的援助計劃,美國農民寧愿恢復正常的貿易,而不是政府的救濟。明尼蘇達州“藍多湖”農業公司首席執行官福斯特說:“農民們想要什么?他們要的是貿易。沒有人想要救濟資金。”民主黨參議員史密斯痛斥特朗普的這一援助政策只是“有點像止血的急救繃帶”,“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美國全國農民聯合會主席羅杰稱:“農民們依賴市場謀生,持續的貿易戰已經摧毀了美國農產品的市場。農民谷倉里越積越多,但口袋空空如也。”
《紐約時報》稱,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越來越擔心在2020年大選中被美國農民這個重要支持群體拋棄,因此才會有這次的巨額補貼。普渡大學農業研究中心主任米特姆斯稱,中國對大豆大幅提高關稅,取消豬肉訂單,令俄亥俄等關鍵搖擺州的選情告急,農民對未來收入預期越來越悲觀。特朗普上周突然放棄繼續對加墨征收高額鋼鋁產品關稅,也是為了換取后者取消對美國農產品的報復措施,以緩和農民的不滿。
路透社稱,在中美兩國針鋒相對的貿易戰過程中,美國農民苦苦掙扎著維持生存。據統計,2018年,美國農場主的收入比前一年下降了16%。報道還稱,去年特朗普政府對農民120億美元的援助項目僅能彌補美國農民大約1/3的損失,現在美國農民凈收入甚至只有2013年的一半左右。
美每個家庭損失831美元
更令特朗普擔憂的是美國股市。當地時間23日,美國股市三大股指全面收跌,道瓊斯股指下跌1.11%,標普指數跌幅為1.19%,代表美國高科技公司的納斯達克指數大跌1.57%。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下跌逾5%,恐慌指數VIX暴漲超過14%。24日,在亞歐多國股市企穩的情況下,美股24日開盤也小幅上漲,但隨后迅速下跌,接近中午時僅微漲0.02%。彭博社稱,特朗普加征關稅的動作令投資者對后市感到擔憂,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感到痛苦。另一方面,近期美國一些經濟數據也開始顯得疲軟。根據最新數據,美國5月制造業經理人指數降至50.6,創下10年來新低,服務業經理人指數也創下2016年來新低。法新社引述金融分析師沃羅金的話稱:“這一次,投資者并不只是對特朗普加稅的推文或對方威脅報復的聲音做出反應。這些新的指標可能是美國正在接近經濟增長拐點的第一個跡象。”
23日,紐約聯儲銀行發布了一份令美國震動的研究報告。報告稱,美國對中國商品最新一輪加征關稅將使得美國家庭每年損失1060億美元,相當于每個家庭損失831美元。這還沒有考慮特朗普要對剩余3000多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征收25%關稅的威脅。報告稱,“更高的關稅估計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扭曲,反而會減少美國的關稅收入”。
盡管在許多人看來,831美元似乎并不是個大數字,但對于眾多根本沒有儲蓄習慣的美國家庭來說,這根本承受不住。根據美聯儲23日公布的“2018年美國家庭經濟狀況”的報告,美國家庭財務狀況非常脆弱,如果家庭發生緊急狀況導致400美元以上的意外開支,約1/3的美國成年人將陷入困境,27%的成年人需要借錢或賣東西,還有12%的人則根本無法支付。
美科技戰開創“危險先例”
《日本經濟新聞》24日稱,特朗普聲稱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完全由中國承擔,這可以充盈美國的國庫”,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3日發布的報告指出,“關稅的支付基本上全部由美國的進口商承擔”。報告還稱,如果貿易戰進一步激化,世界經濟增長率短期來看將被拉低0.3個百分點。IMF預測2019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3%,但如果中美對立加劇,有可能放緩至被視為榮枯線的3%。
英國《經濟學家》稱,相對于中美貿易戰給世界金融市場帶來的恐慌,白宮鷹派人士認為,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實施封鎖會減緩中國的長期發展而不會給美國帶來損失。他們甚至認為這種手段也是一種高明的談判技巧,可以令中國屈服,但事實上,金融市場、美國國內和世界消費者將迅速感受到全面科技戰爭的殘酷影響。隨著貿易戰的深入,這種赤裸裸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做法“正成為投資者、消費者和美國自身利益的重大風險”。文章還稱,美國此舉從長遠來看,將迫使中國在高科技領域自給自足。
24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華為已申請注冊鴻蒙商標,并標注該商標用于操作系統程序。這表明華為邁出構建自主操作系統的第一步。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23日在德國網絡安全大會上發表演講稱,華為遭受了毫無依據的指控及由此帶來的限制,這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它違背了國際商業界的價值觀,切斷了全球供應鏈,并將擾亂電信業的公平競爭。如果我們不能共同努力解決這個問題,未來它可能發生在任何行業和公司身上。▲
●本報駐美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溫燕 青木 陶短房 ●陳一 王偉 柳玉鵬
在對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極盡打壓的同時,美方近來頻頻放出“磋商”的口風。繼財長姆努欽表示“希望美中重回談判桌”之后,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也轉變口風,宣稱與北京“可能會很快”就貿易戰達成協議,而且“協議將包括與華為的爭端”。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在記者會上強調,中方向來主張通過友好協商來解決兩國間的分歧,包括在經貿領域的一些分歧,“但是所有的對話協商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也只有遵循這樣的原則,任何對話才有可能、有希望、有意義”。近一段時間來,特朗普政府發動的貿易戰不僅令美國股市動蕩,而且令農產品價格暴跌。為了安撫因此受損嚴重的國內農民,特朗普23日宣布了一項16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不過,這些“補償”并未讓農民滿意,也沒有緩解人們對中美貿易戰會破壞美國經濟的擔憂。當天,美國紐約聯儲銀行發布報告稱,“美國對中國最新一輪加稅將使美國家庭每年負擔1060億美元,或使每一個美國普通家庭負擔831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3日也警告,特朗普的政策可能使世界經濟增長率拉低到榮枯線之下。
特朗普再耍“交易花招”
據美國CNBC報道,當地時間23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宮突然提出了這樣一種可能性:美國同華為的爭端可以作為中美貿易協議的一部分得以解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特朗普一方面稱“從安全和軍事的角度來看,華為非常危險”,另一方面他又稱“華為可能作為與北京進行緊張的貿易談判的一部分”。報道稱,特朗普還宣稱將會迅速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他說,“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而且會發生得很快,因為我無法想象他們能承受得起成千上萬公司離開。”不過,報道強調,特朗普稱很快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并沒有任何證據,他也沒有提供有關外國公司離開中國的任何證據。
對于特朗普這番自相矛盾的話,《華盛頓郵報》引述在奧巴馬政府時期負責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的高官穆恩的話稱:“這表明特朗普心中‘交易藝術依然存在。在他的腦海里,沒有原則是不可談判的,包括國家安全。”
對于特朗普這番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表示,我并不清楚美國領導人說的這句話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媒體可以請美方做出進一步的澄清。陸慷說,在華為問題上,最近我們已經一再表明我們的立場。美方應當改變動用國家力量對其他國家的企業進行打壓、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擾亂市場、破壞國際間合作的錯誤行徑。
法新社稱,特朗普的話與幾個小時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言論明顯互相矛盾。蓬佩奧當天在CNBC節目中稱,華為爭端和美中貿易談判沒有關聯。在被問及是否有證據證明華為設備存在安全或間諜問題時,蓬佩奧顧左右而言他,只是一味宣稱,華為與中國政府和中共有很深的聯系,“只要把信息交給中國共產黨,就構成了風險”。
對此,陸慷表示,個別美國政客一再制造有關華為的謠言,但始終拿不出各國要求提供的確鑿證據。美國國內也對美方挑起與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造成的市場動蕩、產業合作受阻發出越來越多質疑。這種情況下,這些美國政客不斷編造各種主觀推定的謊言試圖誤導美國民眾,現在又試圖煽動意識形態對立。坦率地講,這完全不合邏輯。
美國農民要市場而非救濟
特朗普23日在白宮宣布向受貿易戰沖擊的美國農民提供160億美元的援助。特朗普對著一群美國農牧場主稱:“援助資金都來自中國(的關稅)。今后,我們將從中國收取數千億美元的關稅。農民將得到更大的幫助。”
彭博社稱,對特朗普政府的援助計劃,美國農民寧愿恢復正常的貿易,而不是政府的救濟。明尼蘇達州“藍多湖”農業公司首席執行官福斯特說:“農民們想要什么?他們要的是貿易。沒有人想要救濟資金。”民主黨參議員史密斯痛斥特朗普的這一援助政策只是“有點像止血的急救繃帶”,“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美國全國農民聯合會主席羅杰稱:“農民們依賴市場謀生,持續的貿易戰已經摧毀了美國農產品的市場。農民谷倉里越積越多,但口袋空空如也。”
《紐約時報》稱,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越來越擔心在2020年大選中被美國農民這個重要支持群體拋棄,因此才會有這次的巨額補貼。普渡大學農業研究中心主任米特姆斯稱,中國對大豆大幅提高關稅,取消豬肉訂單,令俄亥俄等關鍵搖擺州的選情告急,農民對未來收入預期越來越悲觀。特朗普上周突然放棄繼續對加墨征收高額鋼鋁產品關稅,也是為了換取后者取消對美國農產品的報復措施,以緩和農民的不滿。
路透社稱,在中美兩國針鋒相對的貿易戰過程中,美國農民苦苦掙扎著維持生存。據統計,2018年,美國農場主的收入比前一年下降了16%。報道還稱,去年特朗普政府對農民120億美元的援助項目僅能彌補美國農民大約1/3的損失,現在美國農民凈收入甚至只有2013年的一半左右。
美每個家庭損失831美元
更令特朗普擔憂的是美國股市。當地時間23日,美國股市三大股指全面收跌,道瓊斯股指下跌1.11%,標普指數跌幅為1.19%,代表美國高科技公司的納斯達克指數大跌1.57%。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下跌逾5%,恐慌指數VIX暴漲超過14%。24日,在亞歐多國股市企穩的情況下,美股24日開盤也小幅上漲,但隨后迅速下跌,接近中午時僅微漲0.02%。彭博社稱,特朗普加征關稅的動作令投資者對后市感到擔憂,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尤其是科技企業感到痛苦。另一方面,近期美國一些經濟數據也開始顯得疲軟。根據最新數據,美國5月制造業經理人指數降至50.6,創下10年來新低,服務業經理人指數也創下2016年來新低。法新社引述金融分析師沃羅金的話稱:“這一次,投資者并不只是對特朗普加稅的推文或對方威脅報復的聲音做出反應。這些新的指標可能是美國正在接近經濟增長拐點的第一個跡象。”
23日,紐約聯儲銀行發布了一份令美國震動的研究報告。報告稱,美國對中國商品最新一輪加征關稅將使得美國家庭每年損失1060億美元,相當于每個家庭損失831美元。這還沒有考慮特朗普要對剩余3000多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征收25%關稅的威脅。報告稱,“更高的關稅估計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扭曲,反而會減少美國的關稅收入”。
盡管在許多人看來,831美元似乎并不是個大數字,但對于眾多根本沒有儲蓄習慣的美國家庭來說,這根本承受不住。根據美聯儲23日公布的“2018年美國家庭經濟狀況”的報告,美國家庭財務狀況非常脆弱,如果家庭發生緊急狀況導致400美元以上的意外開支,約1/3的美國成年人將陷入困境,27%的成年人需要借錢或賣東西,還有12%的人則根本無法支付。
美科技戰開創“危險先例”
《日本經濟新聞》24日稱,特朗普聲稱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完全由中國承擔,這可以充盈美國的國庫”,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3日發布的報告指出,“關稅的支付基本上全部由美國的進口商承擔”。報告還稱,如果貿易戰進一步激化,世界經濟增長率短期來看將被拉低0.3個百分點。IMF預測2019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3%,但如果中美對立加劇,有可能放緩至被視為榮枯線的3%。
英國《經濟學家》稱,相對于中美貿易戰給世界金融市場帶來的恐慌,白宮鷹派人士認為,對中國高科技產業實施封鎖會減緩中國的長期發展而不會給美國帶來損失。他們甚至認為這種手段也是一種高明的談判技巧,可以令中國屈服,但事實上,金融市場、美國國內和世界消費者將迅速感受到全面科技戰爭的殘酷影響。隨著貿易戰的深入,這種赤裸裸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做法“正成為投資者、消費者和美國自身利益的重大風險”。文章還稱,美國此舉從長遠來看,將迫使中國在高科技領域自給自足。
24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華為已申請注冊鴻蒙商標,并標注該商標用于操作系統程序。這表明華為邁出構建自主操作系統的第一步。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23日在德國網絡安全大會上發表演講稱,華為遭受了毫無依據的指控及由此帶來的限制,這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它違背了國際商業界的價值觀,切斷了全球供應鏈,并將擾亂電信業的公平競爭。如果我們不能共同努力解決這個問題,未來它可能發生在任何行業和公司身上。▲
環球時報201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