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煥民

十年前,包政教授曾在《銷售與市場》著文拷問:“為什么中國企業從4P策略到4P大戰,即圍繞著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銷售要素戰火不斷,可就是打不到技術大戰?”
十年后,當中國企業的競爭從4P走向1P時,現實給出了答案。技工貿戰略走向崛起模式,貿工技戰略走向地獄模式。它們都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區別是今天各自的處境和前景大不一樣。
表面上看,技工貿與貿工技從中國企業發展戰略或者路徑上,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在不同時期,對優先解決事項的選擇。但從根本上,是企業營銷觀念的差異。華為是技工貿的典型代表,聯想、中興是貿工技的典型代表。這些差異可以漸次擴張到各行各業。如果說曾經是客觀條件制約了企業選擇,那些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得到本質性改變的龍頭企業,只能說是企業營銷觀念使然了。
本文把技工貿簡單定義為“中國營銷的崛起模式”。這種模式代表著重視技術創新、創意和研發,代表著追求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代表著爭創世界一流;而把貿工技簡單定義為“中國營銷的地獄模式”。這種模式代表著重視市場、重視銷售、重視業績,把更多的企業資源配置到市場競爭上,更多地運用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追求短期銷售業績,而不是用在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源培養上。更準確地講,就是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通過簡單引進,包括引進產品、引進生產線、引進工藝、引進配方,然后通過極致的銷售手段和技能,寧愿深陷慘烈的市場競爭,也不積極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技術創新和研發謀求長期競爭優勢,從而錯失可持續發展的良機。這大概類似于因為我懶得收拾家務,總是把家里亂歸結為房子小。結果房子越大家務活越多,家里越亂,越不愿意收拾,如此往復總也得不到一個整潔的居家環境。
無論是“中國營銷的崛起模式”或者是“中國營銷的地獄模式”,在過去幾十年都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但從長遠看,堅守“中國營銷的崛起模式”的企業會建立競爭優勢,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跳出惡性競爭;而固守“中國營銷的地獄模式”的企業不僅面臨著巨大的戰略壓力,而且前途渺茫,從短期看則持續沉陷于惡性競爭。
沒有誰能先知先覺,歷史地看,兩種模式無明顯區別,讓它們走向不同道路的是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態度和重視程度。在日積月累中,差之毫厘,就會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有不同的處境和前景。但是,在大趨勢下,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是時候,對中國營銷的宏觀問題正本清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