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案件承辦確定工作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案件承辦管理辦法》)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運行。根據該辦法我國的檢察院系統一改過去以人力人工手動分配案件的機制,統一改為了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開發的軟件系統作為的隨機分案的自動化工具,并且確立了以隨機分案為主,指定分案為輔的新的案件分配承辦機制,這對于適應我國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大的社會背景下,促進司法工作更加的高效、公平、規范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是隨著該機制的貫徹與適用,同時也會產生一系列一些新的問題需要對分案機制進一步的去細化、完善與改進。
關鍵詞 分案 司法公正 標準
作者簡介:韓鈺佳,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碩士研究生法律(法學),研究方向:訴訟法與司法制度。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160
一、案件承辦確定機制的發展過程
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也極大提高了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而正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國的檢察院系統具有先見性地推進了案件承辦確定機制的改革,將互聯網的高效便利很好的融入了我國司法機構中檢察院體系的分案體制。這一轉變一改之前手工分案的弊端,不僅解決了之前人工分案的繁重工作量的重擔,并且很大程度減少了大量人情案件的存在,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工分案存在案件分配數量不平均從而導致不公平的現象,極大地促進了司法的公正。
在該辦法出來之前的分案制度:各檢察院一般是采用手工分案的方法來進行,即由內勤部門或者案管部門來完成將到案分配給各個檢察官的工作,但是在這一環節之中,不同的檢察院根據本院的具體情況以及院內傳統又存在一些不同:例如c市j區檢察院首先將案件進行繁簡分流,而這個步驟一般由案管部門完成,具體交由一個辦案豐富的老同志,根據自身豐富的經驗,將案件進行分類。
但是正是因為手工分案往往存在著大量的人情案的情況,部分檢察官可以通過人為方式選擇自己想辦的案件,又避開自己不想辦的案件,從某種程度而言是很不利于司法公正的,也不利于檢察院下一步案件辦理工作的具體展開。另一方面又由于經濟水平的發展和經濟關系的復雜化,導致檢察院的案件數量在急劇的增加,而相應負責案件分配的部門又背負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這些種種的弊端也使得新的案件分配制度的設計有了發展的空間。
二、 案件承辦確定機制的內容
該辦法的實施初步確立起檢察院的分案規則,即以隨機分案為主,指定分案為輔的規則。即:案件的分配主要通過系統的預先設定,進入系統內的案件,系統自動將案件隨機分配給辦案檢察官,而少數案件則依然由院長或者上級檢察官以指定的方式分案,而這類需要指定分配的案件通常為疑難復雜的案件,因為在考慮到案件辦理質量以及檢察官的經驗豐富程度的問題上,因而需要將此類案件交由特定的檢察官去辦理。然而“重大疑難”同時又作為一個包含著主觀價值判斷的詞語,普通案件與重大疑難案件區分的標準問題和系統自動隨機分案的分案的具體規則的設定都值得進一步明確與討論和完善。
(一) 隨機分案與指定分案的標準
通過對案件初步分為普通案件和重大疑難案件這個步驟進行調研,c市多個檢察院在這一環節上現在主要還是以人工分案為主。而普通案件與重大疑難案件的篩選從高效便捷、有較強的可行性的角度來說,大多數檢察院都采用了以一個從外在形式上進行區分,即僅進行形式審查,而非是對于案件的實質內容進行綜合判斷分析再進行分配,而這個標準在c 市的市檢察院與區檢察院都采用的是:犯罪嫌疑人3人以上(含3人)、卷宗3卷以上屬于重大疑難案件,其余的屬于普通;而適用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的案件的分類標準主要是:法定刑3年以下且嫌疑人認罪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而指定分案的條件則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指定分案通常運用于員額檢察官的特殊指定;第二,重大、復雜、疑難案件的指定;第三,普通隨機分案中所出現的特殊情形,而這又具體又分為幾種情況:分別為受理前指定、受理后指定和變更承辦人三種情況。而在變更承辦人這種情況下,變更一定要滿足系統預設的變更條件,然后由有權檢察官通過系統予以授權,而不屬于預設條件的則由分管副檢察長授權才能予以變更。
雖然該種分案標準該種分類標準具有高效、可操作性強的優勢,但同樣也存著一些問題:第一,卷宗多不一定代表案件本身復雜,有的案件可能僅僅是書證數量較大,頁數較多;第二,在公安機關認罪,到檢察院提審時翻供,不承認罪行的,是否要轉換為普通程序的問題;第三,分類缺乏實質審查,有些案表面上看似乎簡單,實質卻是一個復雜的案件時,對于應怎樣變更辦案人的問題缺乏程序上的配套規定。
(二)隨機分案的規則
系統設置的書面化的規則主要有二:第一,為同一規則,即漏判的案件再次來到時會自動到達之前辦案檢察官處,但漏人的案件目前系統尚無法自動識別,也需要人工來進行挑揀。第二,為互斥規則,意味申請復議、復核的案件會自動排除原案件辦理檢察官,分到其他檢察官處,避免了之前檢察官又辦理自己之前經手的案件。
而檢察院分案系統所設計規則理念,主要體現了效率、均衡、規范、公平、精細原則、有限專業原則 ,即通過設置精密合理的系統規則,保證了分案的效率性的同時還使得各檢察官有較為均衡的辦案數量,又避免了人為可以自主挑選案件出現人情案的弊端,這些理念在檢察院分案系統中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與體現,同時也產生著明顯的效果。
三、案件承辦確定機制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關于檢察官績效考核
由于檢察官的績效考核關系到檢察官本身的工資待遇,因而也與其工作的積極性有著很大的關系,然而由于簡單、復雜案件的區分以及檢察院不同部門之間案件數量的區別,在檢察官績效考核這個問題上,也應當進一步的明確,具體應該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同部門中,辦理不同案件的檢察官之間的考核因為涉及到檢察官的專業化分案,檢察官所分辦案組內部的案件類型一定程度決定了檢察官年辦案數量,例如c市j檢察院院內辦理簡易程序案件和普通程序案件的檢察官為例,前者目前為止辦案277件,而后者僅為27件,二者懸殊之大,如僅以辦案數量作為考核檢察官業績的標準顯然十分不妥。
第二,對于因公出差、學習的檢察官,學習外出期間所耽誤的辦案量,在年終考核時如何補償問題。檢察官因公出差或者學習,按理說,也是工作的內容,因而耽誤的辦案數量應當按照一定的標準予以補償,否則也有悖于公平合理的原則,也不利于檢察官出差或者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不同部門檢察官的業績考核是否也同樣需要權重系數的補救,而目前大多數檢察院的做法是不同部門之間不進行橫向的比較,因為那樣會使得計算結果更為復雜,只是在各部門內部才會有相應的權重系數來進一步的權衡檢察官的業績。
第四,僅以案件數量作為績效考核還有一弊端,即績效對于檢察官的吸引力過低,因為資金財政有限,檢察官每辦理意見案件所折算的工資過低,這也不利于對于檢察官辦案積極性的提高,資薪收入雖然與辦案數量存在關系,但是案件數量之間的薪資差別不遠,也就減小了增多辦案數量以提高薪資的積極性。
(二)平衡合理分配案件和培養辦案專業化素養
一方面,分配案件的隨機性保證每一位檢察官從長期來講,所分案件的難易程度是大致同等的,另一方面,通過專業專業辦案組或特殊辦案組的設置,將某一類型化的案件設置相對應的檢察官辦案組,此類案件僅由該辦案組內的檢察官負責辦理,這可以使辦案檢察官集中精力辦理某一類型化的案件,培養檢察官辦案專業化素養,提高辦案效率與辦案質量。而對于輪案組的設置上,不同檢察院的設置又有具體的不同,例如某檢察院將輪案組分為普通輪案組、專業輪案組和特殊輪案組。
但是這些設置的分案組也具有共同特點:類型化案件的檢察官也要參與其他案件的輪案,即既要參與普通輪案組的隨機分案,只不過類型化案件出現后必定會分在其所在的專業輪案組,類型化案件只由他們來辦理。但是對于其他類型的案件,畢竟還是有新型復雜的案件,部分新人檢察官對于犯罪構成要件即案件把握上比較困難。
同時部分檢察院考慮到對于年輕檢察官專業素養的培養還會采用這樣一種模式,每一個辦案組,會以一個辦案經驗豐富的資深員額檢察官帶一個資歷較淺的員額檢察官的方式存在,使得資深檢察官的經驗得以以這種方式來傳遞。
四、案件承辦確定機制的實現效果與改進路徑
據各檢察院的檢察官代表對于本院的新的案件承辦確定機制的運行效果的表述,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分案系統的應用對于杜絕人情案件確實起到了預期的效果,檢察院的案件辦理在分案這個程序上保障了下一程序中辦案的公正性,幾乎杜絕了人情案件的出現;第二,各檢察官之間,辦案數量更加平均,避免了檢察官之間辦案數量懸殊或者案件種類巧合擠壓的困境;第三,解決之前一些難易案件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從長期來看,每個人都有可能被分到容易或復雜的案件,體現了公平性與合理性的分案理念。
而對于隨機分案和指定分案的界限,作為一種抽象的主觀性較強的區分,確實很難做到絕對的正確,但這確實是一個很關鍵的步驟,因為系統的創建一定程度就是防止了分案的人為干預,而現實是確實阻卻了很大程度的人為干預,但這些人應該僅限于部分檢察官,而對于辦理復雜疑難重大案件的檢察官而言,這種作用很小。另外,對于區檢察院適用分案系統的效果問題,區檢察院的檢察官數量比較少,像有的輪案組中只有兩三個檢察官,這樣的隨機輪案可能在級別較高的檢察院中效果比較好。
參考文獻:
[1] 韓旭,何冀,陳堅.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案件分配機制[J].人民檢察,2017(23).
[2] 邊疆,馬杰.淺談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分案到人機制[J].法制與社會,2016(11).
[3] 易愛江.當前我國檢察機關案件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
[4] 尹吉.檢察機關案件管理研究[J].人民檢察,2009(18).
[5] 李佳.基層檢察機關案件管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