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期,《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國應該貫徹實施“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所謂的“以審判為中心”,就是將審判的過程放置于刑事訴訟案件的中心,將案件徹底和全面的調查,采集證據以及確定事實等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公安執法也就是公安組織對社會進行的依法治理,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法治在偵查及治安工作中的確實體現?,F如今,“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正在進行改革,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應當適當地改變傳統觀念,適應新的“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以改革的新措施為目標,以工作正常需求為目的,順應法治時代的潮流,探索出合理并且更加完善的相應對策。本文通過討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背景下公安執法面臨的相應挑戰并對其進行分析,尋求出更加合理的公安執法改革對策。
關鍵詞 以審判為中心 訴訟制度改革 公安執法
作者簡介:王國君,青海警官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憲法、人民警察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187
一、“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背景下公安執法面臨的挑戰
(一) 對“實體正義”辦案觀的挑戰
在法律活動范圍中,司法機關相關部門經常追求“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哪個更重要的問題一直被許多人討論,而對于公安來講,他們在執法辦案的過程中更傾向于重視“實體正義”,這與西方國家不同,而辦案的過程中收集的證據是否合法或者辦案的過程是否按照法律規定進行,都是公安辦機關辦案過程中比較少關注到的。但是如果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長期以往我國法律會向不良的方向發展。而發展“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就擴大了審判程序在事實證據中的作用,它極大地提高了“程序正義”的地位,讓審判過程能夠更加透明化,在百姓看得見的情況下實現公平公正。
(二) 對“有罪推定”辦案觀的挑戰
在傳統的辦案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問題,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將會改變這種情況,讓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從此得到保障,讓其同追究犯罪責任一樣受到重視?!胺o明文規定不為罪”是“無罪推定”的基本涵義。控方承擔的訴訟義務就是證明其指控成立,辯方需要做的只是辯駁控方指控所依據的理由和證據?!叭瞬荒茏宰C其罪”。假設在“有罪推定”的情況下,普通人一旦被控方提起指控,他在法律上就被認為是“有罪”的,由于控辯雙方力量的懸殊,這很明顯容易造成冤假或錯案。在審判過程中,法官應當重視證據的真實性,也應當重視相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這會促使辦案過程中的辦案人員摒除“有罪推定”、落實“無罪推定”的原則,減少冤案、錯案的發生,提高辦案效率并且能夠進一步地落實取證程序的規范進行。
(三) 對“重口供、輕證據”辦案觀的挑戰
在沒有進行改革之前,公安機關的相關人員在辦案過程中經常會存在“由供到證”的傳統思維,“重口供、輕證據”這種辦案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公安的辦案質量,“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則正式要求辦案的相關人員做到真正的“用事實證據說話”,這既讓辦案人員重視排除無用的或是不合法的證據,也要對采取的證據進行一定的審查,這種改革從側面提高了公安機關執法人員的證據意識也提高了辦案人員的取證能力。
(四) 對偵查民警綜合素質的挑戰
目前警察隊伍飽受質疑,雖然一定程度上是制度的問題導致了警察承擔了職責之外的任務,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時候還是因為隊伍里的少部分害群之馬,在媒體的過度放大之下,降低了偵查警察的公信力。此次“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極大程度上強化了庭審的作用,在庭審過程中也可查明案情,查明真相。在庭審過程中,辯護人可以極大地參與進去,在法庭上進行舉證和辯論,證人出庭率也逐漸提高,與此同時,辦案相關人員或者民警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出庭舉證。所以,“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提高了辦案人員的職業素養和辦案能力。
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背景下公安執法的改革對策
(一) 轉變傳統的執法辦案觀念
為了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傳統的辦案理念,確立新的執法理念,這樣做有三點好處:第一,樹立了為庭審服務的意識,促使辦案過程中的調查以及證據的獲得都是為庭審過程而服務的大眾意識的建立,徹底杜絕證據不足或者案件事實尚不明確的案子進入庭審程序,以此確保了案件處理的質量;第二,強化了證據裁判意識,這要求公安機關人員在辦案過程中收集證據時所使用的手段、方式是合乎法律合乎規章的,完全遵循了證據收集原則,從各個方面保障證據的合法性;第三,貫徹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必須設定相應規章制度,如果相關辦案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出現暴力、威脅等不合法取證時,上級應當明確加強監督,嚴格按照證據認定程序進行,堅決拒絕非法證據獲取的發生。
(二) 不斷提升偵查取證能力
現如今,“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改革正在進行,上級部門應當對偵查、起訴、審判等程序實行一致的證據標準,這便要求公安部門需要不間斷地提高自己的辦案能力。首先是轉變取證的模式,以口供為主的取證模式不再作為主體,相應的,物證、鑒定報告等較為客觀的證據應當被認為是主要證據,根據不同證據的不同特點制定詳細的辦案工作內容,從而引導相關人員嚴格取證程序,防止遺漏;其次是促進取證措施的科學化與規范化,現今科技不斷發展,辦案人員可以適當利用科學技術手段進行調查取證,從而提高辦案的技術含量,保證了證據的準確度也提高了辦案的效率。
(三) 強化對證據的審查職責
隨著我國刑事司法水平的不斷提高,實踐中更加強調客觀證據的收集以及證據鏈的完整。近年以來,公安機關尤其是相關法制部門都應當擔任起證據的審查責任,在一起案件的審查過程中,不可讓案件真相不清不楚,也不可讓證據之間相互矛盾,辦案人員應當徹底排除證據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對于不夠完善的證據,應當對其繼續進行排查處理,在無法繼續進行排查處理的證據前必須嚴格遵循“疑罪從無”原則,并且依據相關的規定做出相應正確的判斷。
(四) 構建新型的偵檢、偵辯關系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改革起到了不少良好的示范作用,并且對偵查、起訴以及辯護三方的關系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實際上,公安機關以及檢察機關的有關部門應當聯合起來突出庭審的關鍵作用,在證據的收集方面以及案件真相的調查方面真正發揮功效。并且在庭審過程中應當加強與律師之間的聯系,接受對方的意見以及建議,即使是反對性的觀點,對于合理的意見應當進行適當的接納,提高辦案的水平以及效率。
三、結語
在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下,我國公安事業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偵查中心主義深入刑事訴訟程序的每一個環節,使得法院的刑事審理只是浮于表面,只專注于形式上的作用,而未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公正審判?!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需要進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來改變刑事庭審被逐漸忽視的現象。在“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公安等相應機關的辦案人員應當適當的改變傳統的辦案理念,積極采取正確的辦案程序,強化自身的辦案職責,構建新式的偵查原則。因此,確保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需提高法院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等,以提升其法律地位,保障法律的正確實施。“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建立以實現刑事訴訟制度的程序正義,而法院法律地位的提升,是確保審判中心主義建立的重要基礎。沒有法院地位的提升,“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難免如空中樓閣而失去基礎,因此,通過法院地位的提升必然以達到刑事訴訟活動走向“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目的。本文通過討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背景下公安執法面臨的相應挑戰并對其中的四點進行分析,包括對“實體正義”“有罪推定”“重口供、輕證據”辦案觀的挑戰以及對偵查民警綜合素質的挑戰,并且提出了幾點更加合理的公安執法改革對策,包括轉變傳統的執法辦案觀念;提升偵查取證能力;強化對證據的審查職責以及構建新型偵查關系這四個方面,希望這幾點意見及建議能夠幫助公安執法工作的順利進行以及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潘金貴,王志堅.以審判為中心背景下監察調查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研究——兼評《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相關條文[J].社會科學研究,2018(6):88-97.
[2]石鵬,王崇恒,張立鵬.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審查逮捕工作研究——以T市2011—2015年捕后判決案件為研究對象[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3) :49-54+62.
[3]杜鳴曉.“以審判為中心”視野下司法鑒定職業要求及其行為規則構建[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4) :38-43.
[4]白冬.辯異與固本: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改革之思想探源——一種中西方比較分析的進路[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149-171.
[5]王利平.“以審判為中心”對公安院校的影響及對策[J].文化學刊,2018(11) :160-163.
[6]馬闖,鄭鵬程.對“以審判為中心”內涵的法理解讀——基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視角[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6(6)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