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在我國廣泛使用,網絡給人們工作以及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網絡同時給人們帶來一些不好影響,網絡詐騙犯罪案件逐漸增多,我國公民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本文將從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特點分析進行詳細的探討,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有效的減少網絡詐騙犯罪案件。
關鍵詞 網絡詐騙 犯罪 案件
作者簡介:張書地,黑龍江大學,研究生,法律碩士。
中圖分類號:D920.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218
公安機關需要加強異地網絡詐騙犯罪破案力度,詳細的掌握犯罪嫌疑人具體資金流向、加強公安機關之間的協作配合,提高辦案速度,更高效追捕網絡詐騙犯罪份子。為了有效提高公民財產安全,減少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發生,需要提高我國公民財產安全防范意識.通過廣播、報刊、電視等形式開展財產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防騙意識以及具備識網絡詐騙能力。
一、網絡詐騙主要原因
網絡詐騙犯罪案件一般為跨區、跨省進行詐騙犯罪。網絡詐騙犯罪侵害的范圍較廣,由于詐騙犯罪的目標存在不固定情況,加大了查證難度,網絡犯罪使人們的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當前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最主要有幾點原因:首先,當前經濟正處于轉型階段,誘發網絡詐騙。在網絡上出現了很多不良因素,部分部門在監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時出現很多的漏洞。其次,網絡詐騙犯罪作案的方式一般具備了成本較低、智能化、科技化特征,并很容易進行效仿,在進行打擊網絡詐騙犯罪時存在了很大的難度。同時網絡本身存在利弊特征,犯罪分子通過運用網絡銀行給自己開設多個非本人的銀行賬戶,犯罪分子通過使用無記名的電信卡號,并根據隱瞞真相以及虛構事實的方式進行網絡詐騙。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識,犯罪欺詐受害人的錢財,導致當前公安機關在進行網絡詐騙監督管理時,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網絡詐騙犯罪已經成為當前侵害人們財產犯罪案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犯罪行為,網絡詐騙犯罪團伙具備了很強的隱秘性以及組織性,開展了大批量的跨區、跨境、跨國進行網絡詐騙犯罪。犯罪分子利用網絡軟件來回切換賬號密碼和改號,在進行犯罪時經常冒充法、檢、公辦案工作人員。犯罪分子謊稱當事人已經涉嫌犯罪并進行恫嚇、威逼,犯罪分子將誘騙受害人個人財產,將個人財產轉到更安全的賬戶當中。很多犯罪分子通過采用不接觸、不見面的方式進行網絡詐騙,使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具備了很大的危害性、隱秘性以及欺騙性。網絡詐騙分子當前已經成了公安機關重點打擊的犯罪目標,網絡詐騙使我國公民的財產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
二、分析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方式和特點
(一)網絡詐騙犯罪方式
網絡詐騙犯罪主要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為目的,采用網絡、短信、電話等方式進行計算機網絡信息以及采用傳播方式進行操作,犯罪分子通過網絡進行隱瞞真相、虛構事實等方式欺詐受害人個人財產。犯罪分子通過利用網絡方式向社會不特定人群發布一些虛構信息,從而獲取他人公私財物、進行非法占有,由于受害人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導致被犯罪分子騙取大量數額財產。網絡詐騙犯罪主要作案的方式為網絡、手機等通信方式發送一些虛假信息。當前在進行網絡詐騙犯罪時,犯罪分子一般采用隱蔽的網絡電話進行犯罪,通過網上銀行轉賬以及自動批量的進行不特定群體,群撥方式進行大面積詐騙活動。采用這種網絡電話進行詐騙的方式,具備了很高的隱蔽性,加大了公安機關偵查難度,采用這種方式同時也挑戰了我國社會公信力,網絡詐騙具備了很大的危害性。在進行網絡詐騙犯罪時,通常犯罪分子通過網絡告知被害人的銀行卡涉案、座機以及手機欠費等實施財產詐騙,通過詐騙分子冒充辦案工作人員,提示被害人銀行卡號存在洗黑錢情況,“好心”提請被害人為了財產安全,應將個人的財產轉賬到某個賬號中,在網絡通話中告知被害人這個是私密事情不許告訴任何人,在進行操作時不允許被害人掛斷手機通話,在通話中催促被害人進行銀行財產轉賬。
(二)網絡詐騙犯罪特點
網絡詐騙犯罪具備了高科技化特征,犯罪分子通過運用網絡聊天軟件使用網絡電話和任意顯號軟件進行網絡詐騙,群撥網絡電話、電子郵件以及QQ發送消息等方式進行網絡詐騙。網絡詐騙犯罪具備了非接觸化特征,通過網絡與被害人進行聯絡,犯罪分子具備隱蔽性,并不與被害人進行私下碰面。很多網絡詐騙犯罪分子,一般都是在異地進行作案,通過網絡媒介,這種網絡犯罪方式很難查詢無證以及現場痕跡。網絡詐騙犯罪在進行作案目標時,具備了比較復雜的資金流向以及不特定性特征,網絡詐騙犯罪范圍比較廣。在進行網絡詐騙時,沒有特定人群,作案目標具備了不確定性。犯罪分子通過在網絡上設置虛假信息,在多家銀行設立賬戶,被害人通過匯款或網上銀行等方式給犯罪分子打款,犯罪分子通過ATM機或者網上銀行的方式,進行取現或進行異地轉賬。網絡詐騙具備智能化特征,犯罪分子花錢找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精心制作一些虛假網站,誘騙被害人,并通過網絡的形式開展詐騙活動。在進行詐騙時作案時間比較短、具有很強的隱蔽性。通過互聯網形式犯罪分子將自己很好的進行隱蔽,通過網絡通訊軟件和被害人進行單獨聯系,詳細了解被害人的銀行賬號以及電話號碼,并通過網絡轉賬的方式進行網絡詐騙,作案速度比較快。很多被害人轉賬不久后,發現資金被騙時,賬戶資金已經被取走。詐騙分子聘請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人進行套現,提現人員和直接取款人員之間互不認識,增加了公安人員開展偵查工作的難度。在進行網絡詐騙時,形成了新型詐騙犯罪組織,具備了跨區域、跨省市并進行專業化和公司化的網絡詐騙。犯罪團伙創建網絡詐騙平臺,有專門進行撥打網絡詐騙電話人員、進行開戶賣卡人員等。每個網絡詐騙環節都有專門的負責人,并形成詐騙“產業鏈”,由于網絡詐騙具備了組織嚴密性,在網絡發布各種詐騙信息、網銀轉賬人員、取款人員都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性,但有緊密聯系在一起。當前網絡詐騙犯罪越來越智能化以及專業化,具備了很高的反偵察能力,這些網絡詐騙犯罪特點都增加了公安人員偵查工作難度。
三、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偵防對策
公安機關在處理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前,應做好前期偵查工作,偵查機關需要在接收網絡詐騙案件后,偵查工作人員先去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銀行卡,當地對應的總行進行詳細信息查詢:登記時犯罪嫌疑人綁定的身份證件、手機號碼、所使用的開戶名、受騙人套現店鋪、犯罪嫌疑人取款地。偵查人員在進行查詢數據信息后,應確定犯罪嫌疑人抓捕方向、取款地。工作人員需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工作人員應進行迅速的警情處置以及進行電信詐騙警情接報。工作人員應該詳細的接聽受害人具體受騙過程以及具體詳細情況。需要受害人登記受騙金額、具體詐騙時間、受害人詐騙電話號碼以及雙方的銀行銀行賬號、犯罪嫌疑人口音以及犯罪嫌疑人人數等應收集詳細的數據信息。工作人員在許可情況,需要工作人員采用凍結、止付形式,降低受害人財產損失。工作人員需要規范錄入詳細信息,在進行有效處警時應該進行督促、指導接警民警將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整體案件、受害人以及犯罪嫌疑人證件號碼、報案筆錄、銀行賬號、電話號碼等,信息應進行全面、準確、及時的進行錄入偵查破案平臺中,有利于順利開展偵查詐騙犯罪工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網絡犯罪初查工作,工作人員需要詳細了解網絡詐騙犯罪的具體歸來特征以及手段,工作人員可以初步網絡詐騙犯罪區域范圍以及種類,需要詳細的了解網絡詐騙涉案開戶地、歸屬地以及采用的網絡工具等。進一步分析網絡詐騙犯罪中間媒介、被害群體、規律特征,應進行輔警、巡警、派出所進行自助銀行、金融網點等進行嚴格守護,需要干預和宣傳具有反常行為持他人電話、賬號進行轉賬等,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識。工作人員需要詳細的查詢資金流,針對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銀行卡應掌握全部信息。提款地、銀行的資金流向、查看犯罪分子取款時的監控錄像,可以詳細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具體活動軌跡。從而全面開展網絡詐騙犯罪案情研判工作,并合理應用刑事科學技術、網偵、技偵等手段全面提高偵查能力,有效的減少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網絡、通信業、金融行業都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之間共同發展、融合、交流,網絡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多的便利,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詐騙犯罪案件逐漸增多。當前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詐騙犯罪日益猖獗,通過使用手機、網絡等現代網銀以及通信工具技術,開展網絡詐騙犯罪。為了遏制網絡詐騙案件,需要做好具體網絡詐騙偵防對策,提高偵查能力。通過提升公民防騙意識、做好偵查具體環節,有效的保護我國公民的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游濤,楊茜.網絡犯罪實證分析——基于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2007-2016年審結網絡犯罪案件情況的調研[J].法律適用,2017(17):85-91.
[2]樊玉琴,王潘潘.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審查逮捕的現狀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33):100+110.
[3]韓洪生.高校網絡詐騙的防范及對策研究——以南京工程學院為例[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4):91-93.
[4]紀芳.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分析與防控策略[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10):158-159.
[5]尹巍.淺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三個實務問題[J].中國檢察官,2017(14):30-33.
[6]孟媛.大數據背景下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偵查研究[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7(4):98-102.
[7]蔡霖翔.網絡詐騙案件涉案人群智能分析[J].信息網絡安全,2016(9):246-250.
[8]中國人民銀行安康市中心支行課題組.電信網絡、銀行卡詐騙與洗錢犯罪鏈路分析[J].金融科技時代,2017(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