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冬 馬婧睿
摘 要: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的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高質量發展既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發展需要的要求,又要體現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特征更承載不同使命,順利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才能順應歷史潮流,進一步推進中華民族走在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發展;經濟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指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指出:我們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2]。
一、“高質量發展”內涵
什么樣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我們沒有現成的樣板間參考學習,只能以史為鑒,同時借鑒國外發展規律和路徑,規劃我們的高質量發展的藍圖。高質量發展如何定義?這里引用2017年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他認為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二、“高質量發展”的特征
(一)第三產業促進經濟增長
隨著分工的不斷細化,尤其是互聯網等新型產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中國的服務業將邁進快速發展、深度發展時期[3]。這表明,推促進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業是可行的。
(二)創新促進經濟增長
我國過去經濟高增長依靠的是什么?總結反思不難發現過去的高增長基本是建立在大量投入要素、粗放使用資源的基礎上,為此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破環嚴重。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創新發展的作用已經凸顯,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生產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條康莊大道。特別是互聯網產業發展對全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變革,這種變革帶來經濟爆發性幾何增長,將推動我國跨入一個新的里程[4]。
(三)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中共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因此,高質量發展必然是要重視與消費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為消費型經濟的到來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支持。
(四)結構優化
一是供給與需求之間保持動態平衡,供給體系隨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領需求,而需求的變化也會順暢地傳導給供給,兩者在動態調整中逐漸適應以達到平衡。二是產業上游、中游、下游之間增強協同性。三是能源、環境、生態和經濟社會之間相互融合、長遠共存。
(五)包容性、普惠性增長
中共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現階段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想有效地解決這一矛盾,需要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行業差距,更需要包容式的、普惠式的人均增長,也就是就業承載力強、單位產出高、藏富于民的發展[5],促使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三、“高質量發展”的途徑
新時代,只有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才能夠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過去靠犧牲生態環境和消耗資源的增長模式已經走不下去,如果想繼續走在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就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黨的領導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物質豐富,面對開放的國內、國外市場競爭,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和差異化與傳統的供給不平衡不適應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將逐漸演變成事關民生的重大問題。如何破解難題,已經成為黨和政府新時期治國理政面臨的重要任務。各級黨委政府,要有銳意變革的魄力,以敢于擔當的精神,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新任務,深刻認識到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深遠意義和重大責任,要把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作為黨執政為民的重要任務。
(二)正確處理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關系
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近年來此項改革已見成效,在全社會形成了較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同時也推動了個人干事興業,企業創新創造。今后,還要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真正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要把市場的還給市場,從大量具體管理中脫身出來;積極加強宏觀調控和社會管理等政府職能,制定出臺有效政策,建立和完善體制機制,鼓勵各領域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產業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牢牢把握人才這個第一資源
人才資源是撬動其他資源的重要杠桿,是起決定作用的資源。“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資金等重要資源,然而要讓這些資源更好發揮作用,使其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就都需要人才對其進行整合、組織和運用。
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加快構建有競爭力的人才體制機制,讓人才蘊含活力充分迸發,使各個方面的人才充分施展才華。除了從福利待遇、戶籍管理、創業補貼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之外,還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用事業吸引人、激勵人、留住人。要緊密結合實際,將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針對人才流動、人才激勵和創新創業環境中長期存在的一些難點問題,精準發力,重點突破,取得實效。
(四)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了促進高質量發展,我們不僅要為未來而努力,還要做更多的工作,打基礎利長遠。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既要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又要狠抓落實把宏偉的規劃藍圖變為現實。創新發展尤其重要,要進一步保護知識產權,不搞政績工程不擺花架子,從實際出發,大量有效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通過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創新創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推進協調發展,中國是大國,中國的發展牽動著世界的神經,不充分不全面的發展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歷史潮流,那么就需要樹立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縮小我國在發展中出現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行業差距,共同富裕不應該是寫在紙上的一句空話。這就需要堅持全國發展一盤棋,堅決杜絕因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使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停滯不前。綠色發展是根本,以破環生態環境換來的發展遲早會阻礙和破壞發展。要充分認識優質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科學發展觀,重點改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6]。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表明越開放、越發展,要進一步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為了人民,共享發展就是為了實現人民幸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就需要更加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共享發展要堅持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目前,我們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共享也要一步一步從初級到高級,不能好大喜功,口惠而實不至,要讓人人都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讓每個人都為發展添磚加瓦,全社會群策群力,依靠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使人人參與發展、人人享有發展成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 李克強.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報告.
[3] 馮俏彬.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五大特征與五大途徑[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1).
[4] 金碚.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8(4).
[5] 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EB/OL].河北新聞網,2018-01-05.
[6] 聚力高質量發展共同締造美麗中國——《中國建設報·高質量發展》發刊詞[N].中國建設報,2018-04-04.
作者簡介:馬進冬,女,陜西綏德人,延安大學,2017級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馬婧睿,女,陜西延安人,延安大學,2017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