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是破產法的基本原則,在破產法的立法、司法實踐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從我國現行的破產法來看,并沒有對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作出明確規定,導致在實際的破產司法實踐中面臨著各種問題。文章就破產法中的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進行探析,旨在為人們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破產法;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
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是指破產立法和實施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來增加債務人財產的范圍和價值以實現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的目標,破產法能夠通過破產程序來更好地實現各方面的維權,我國的破產立法和司法實踐由于缺乏明確的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而難以系統化開展,缺乏法律依據。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加強對破產法中國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的研究。
一、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的內涵
在破產事件中,債務人的財產問題是最核心的問題,和破產利害相關的人員參與到破產程序中能夠實現對自身破產權利的維護,破產分配是破產權利實現的最基本方式,而這一切要正常進行就要由債務人財產,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國現行的破產法中規定,要啟動和正常進行破產程序就要確保債務人的財產價值在一定的范圍之內[1]。債務人的財產價值應該比破產費用更高,要能夠滿足破產程序啟動和進行的成本,如果連破產程序啟動和進行的成本都不夠,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不具有正當性。
另外,在破產事件中會涉及到負債,而債務人的財產價值應該比總負債更低,只有滿足這個條件才能做出啟動破產程序、受理破產申請的決定。如果債務人的財產價值比負債更高,那么啟動破產程序并對債務進行清償、分配財產都沒有意義,甚至容易引起破產欺詐。債務人的財產保值增值就是在破產立法的過程中要設計并完善破產內部機制和整體制度,在破產程序啟動、進行和最終的變現分配過程中,管理人履行職務和法院裁決的決議要防治債務人的財產不當貶損,盡最大的努力來提升債務人的財產按機制,從而更好地保護破產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
二、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的價值
(1)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作為破產法中最基本的原則,能夠約束破產法司法者、立法者、債權人會議以及管理人會議,避免債務人財產的不當貶損,并盡可能提升債務人的財產實際價值。在立法政策上,應該以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為基本來實現破產法機制、法條和制度之間的相互分工協作[2]。但是從現有的破產法來看,在思想上并沒有統一破產法內部機制和制度設計,所以在實際的對債務人追責破產懲戒和追求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沖突,這對破產程序的啟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并且也使得破產程序功能不能很好地發揮。
(2)現行的破產法賦予了管理人非常重要的權力,管理人能夠對債務人財產進行變價、處置、管理和分配,這就保證管理人能夠順利完成破產案件中的各項事務,履行自身的職能,但是這樣也促使 管理人需要承擔較高的責任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確定管理人行駛責任的原則和標準,那么就容易導致管理人濫用權力,或者導致管理人害怕承擔風險而在履行職責時太過保守。一般而言,破產案件比較復雜,因此一定要明確管理人行駛的權力,制定具體的標準,才能有效約束管理人,讓管理人能夠靈活處理各種事務和問題。因此,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能夠為管理人履行自己的職責確定行為框架和行為標準,讓管理人能夠按照明確的依據和標準來履行職責,同時也能夠限制其濫用權力。
(3)法院和相關的管理人應該以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為依據來做好破產案件重大事項的決策。破產程序需要在法院的主導下開展,所以在破產程序的啟動以及路徑選擇等各個節點中,法院權利形式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及時啟動破產程序,就能夠更好地保護債務人財產的價值,從而實現債務人財產的保值增值。如果沒有及時啟動破產程序,就可能會拖垮債務人企業,讓債務人的財產受損。
(4)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鞥能夠更好地理清破產程序中的各種法律關系,在司法上確定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并貫徹在司法上,就能夠客觀強化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從而推動破產程序中債務人財產具備獨立主體資格相關法律制度的立法,使破產程序更為完善[3]。
(5)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能夠將破產法的理論研究和破產法司法實踐有機結合,使我國的破產立法實施更加完善。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破產法并沒有很好地解決法院、債務人財產以及管理人和債權人之間的法律關系,難以確定我國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和相關法律的關系,也就無法理順管理人和債權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的關系,破產法確定的管理人來管理債務人的財產機制和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難以融合。
三、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的司法適用
對于破產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基本問題,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都能夠有效解決,并提供相關的法律依據。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并沒有對財團法人的民事主體類型進行確定,但是這并不影響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的確定,如果確定了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并將其貫徹在司法實踐中,就能夠有效解決很多問題。
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能夠給破產程序的啟動決策行為提供判斷標準,在破產申請的實質審查環節中貫徹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就能夠參考這一標準來決定破產程序啟動的時間,同時選擇破產程序的有效路徑,還可以決定破產程序啟動后債務人企業是停業還是繼續經營,而這就要以債務人財產寶至尊增值的需要為判斷的標準,如果企業繼續經營但是每天都在虧損,那么就沒有繼續經營的必要,否則每經營一天債務人的財產價值都在貶損。另外,管理人在履行職責時,也能夠以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為標準,給重大破產決策提供決策標準,來衡量利益得失[4]。對于債權人來說,債務人財產的增值比債務人企業的最終命運更為重要,管理人可以以是否有利于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為判斷標準來決定是否繼續履行合同還是解除合同的決定。
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在破產重整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破產重整程序和破產清算程序不同,一般情況下會引入戰略投資人,使其參與到挽救企業的程序中,而戰略投資人就可以索取重整之后企業的控股地位,結合重整之后企業可以確定的遠期收益來投資索取。我國的破產法規定,只有破產管理人或者債務人才能制定破產重整計劃草案,其他的人都不能提出重整計劃草案,而破產管理人引入投資人來制定重整計劃草案,這其中確定的分配率就涉及到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
四、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與債權人整體利益最大化原則的關系
我國現行的破產法宗旨確立為保護債務人、債權人和社會公共利益,在破產程序中實現債權人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破產法需要在法院的主導下實現,但是現在的破產法并不是將債權人整體利益最大化為作為單一的制度價值,因此,債權人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原則和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表現出一定的區別。只有加強對債權人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原則和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之間聯系和區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解決破產案件中和法律適用相關的問題。
債權人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原則和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系,在破產利害關系中,債權人是最重要的保護群體[5]。財產的最終分配、破產程序的啟動和推進的開展都圍繞著債權人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債務人保護,而是為了債權人整體利益保值增值原則,保護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的價值不是為了債務人本身,而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債權人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原則和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之間的區別也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兩者的地位不同,針對的對象不同,立法體現和在司法適用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是破產法的基石原則,因此當兩者出現沖突時,應該優先適用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兩者的對象不同,債權人整體利益最大化原則對象是其他破產利害關系人和債權人個體,而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的對象是債務人財產資金池的收集、管理和處分,兩者發生沖突時,應該優先保護債權人的整體利益。
五、結語
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是司法實踐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如果缺乏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將會使得破產法本身追求的功能和價值不能實現,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的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才能使我國的破產法立法和司法實踐更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陳長遠,孫煒竟,徐海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中管理人對債務人非實物財產如何認定[J].法制與社會,2016,26(2):24-26.
[2] 齊明.論破產法中債務人財產保值增值原則[J].清華法學,2018,67(03):160-170.
[3] 高絲敏.我國破產重整中債務人自行管理制度的完善
——以信義義務為視角[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31(03):57-70.
[4] 韓中節.破產若干立法原則比較研究[J].經濟法論壇,2005,3(1):258-280.
[5] 章金.破產別除權的地位研究——兼論債務人財產的解釋[J].法制與經濟,2018,447(06):101-103.
作者簡介:徐亞軍(1976.02- ),男,漢族,江蘇武進人,學士,江蘇大名大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破產法中建設工程優先權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