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進一步深化推進,為共同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地區各行業在諸多領域引進國外先進理論和技術,因此其中對韓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文章在此背景下通過研究京津冀高校韓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翻譯職業素養,并通過分析研究進一步提出培養翻譯職業素養的相關策略方案,力爭提高學生翻譯職業能力,并且能夠在韓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提供參考性數據和建議,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培養高素質韓語翻譯人才解決方案,為區域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京津冀;韓語翻譯;翻譯職業素養;翻譯能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語言類專業畢業生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而中韓兩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是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因此對于高校韓語專業學生來說,學習韓語的目的無外乎在于應用和研究兩個方面。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影響下,本區域對韓語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一直呈現較高態勢,更多的韓語專業本、專科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就業,而且社會各企事業單位對于所需韓語專業人才的韓語能力要求,尤其是對翻譯能力的要求也在提升。更多的則是應用韓語直接從事包括口譯、筆譯、會議翻譯等在內的中韓的互譯工作。因此,韓語翻譯能力以及翻譯職業素養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提高韓語專業學生翻譯能力的方法和培養翻譯能力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并整體提高韓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職業素養。
一、翻譯職業素養的定義
首先,職業素養的三大核心為職業信念、職業知識技能、職業行為習慣。因此,在翻譯職業素養層面上可以說翻譯職業信念指的是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正面積極的職業心態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意識等。應該是由愛崗、敬業、忠誠、奉獻、認真、及始終如一等這些關鍵詞組成的職業信念;在翻譯職業知識技能層面上,應該是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運用能力;在翻譯職業行為習慣層面上,也可以說是在職場上或者進行翻譯工作中,作為翻譯從業人員按照國家標準之翻譯服務規范需要達到的標準,以及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
二、韓語翻譯職業素養培養中的問題
在韓語翻譯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中,知識技能的培養尤為重要,現階段高校韓語專業多重視對學生進行韓語綜合能力的培養,但對于應用韓語進行中韓互譯的翻譯能力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根據學信網數據統計結果顯示,目前,京津冀地區開設韓語專業的20所高校均在第3或第4學期開設有韓語翻譯類相關課程,周課時為2(4課時,共開設1(2個學期。同時,使用的相關教材多為北京大學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13(2016版翻譯類教材,其內容存在嚴重老舊等問題。同時,本文以京津冀地區高校韓語專業學生及教師為對象,搜集了424份問卷調查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其中78.39%的學生表示學習過或正在學習翻譯類課;希望翻譯類課程開設3(4個學期的學生達59.32%。而在韓語翻譯類課程對提高學生翻譯能力的真實效果進行5分制的評分調查中,42.08%的在校生評分為3分;表示對翻譯不感興趣或毫無興趣的在校生僅為3.81%;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均有通過學習韓語翻譯類課程,提高自身韓語翻譯能力的意愿。但在翻譯類課程對其韓語能力的提高效果上評價較低。由此可知,本專科階段現有的翻譯類課程設置,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于翻譯類課程的需求,由于開設時間較短,每學期課時較少,使學生無法系統的、全面的學習翻譯理論、翻譯技巧,無法進行翻譯訓練,進而缺乏翻譯實踐。而翻譯實踐的缺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翻譯能力。但目前高校在其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往往又固守陳規,仍然保持2(3個學期的翻譯類課程的設置。認為只有韓語綜合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夠進行翻譯類課程的授課,嚴重影響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同時,口譯、筆譯、中譯韓、韓譯中的教學內容不成體系,無法逐層遞進,教材內容陳舊,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需求,更無法滿足現階段區域內各企業的人才需求,所以導致學生往往即使在本專科階段學習了一定的翻譯類課程,有了一定的翻譯能力,但畢業后無法進行翻譯類相關工作。在對學生翻譯職業素養的培養上無法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如何能夠通過課程改革,讓翻譯類課程對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起到切實有效的促進作用,進而提高學生對翻譯類課程評價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也是整體提高學生翻譯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高校韓語專業學生翻譯職業素養培養策略
韓語翻譯職業素養的整體培養主要應從翻譯職業信念及準則、中韓跨文化交際、知識技能三個方面進行。本文通過高校韓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翻譯類課程的改革、師資及教學資源的改善等方面,對如何進行全面的韓語翻譯職業素養培養進行詳細闡述。
(一)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翻譯能力培養
構建一個明確的翻譯能力培養體系,在培養方案中明確翻譯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對翻譯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目前高校培養方案中缺少對于翻譯能力培養的專門敘述,多為“培養多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專門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等敘述;因此,本文根據劉宓慶(2003)、文軍(2004,2005)、王樹槐和王若維(2008)等諸多學者對翻譯理論和翻譯能力構成因素的研究,結合本文數據分析,研究構建了“IT4翻譯能力培養模型”,力爭逐層逐項對翻譯能力進行培養。切實有效的在人才培養中明確翻譯能力培養目標。“IT4翻譯能力培養模型”中“I”指口譯(Interpretation),“T”指筆譯(Translation),“4”指的是“初級翻譯、中級翻譯、高級翻譯以及職業定向翻譯”4項內容。
通過“初級、中級、高級、職業定向”4級內容,結合口譯、筆譯,以及京津冀地區市場需求,分別進行教材建設和課程建設,進而形成“初級翻譯能力,中級翻譯能力,高級翻譯能力以及職業定向翻譯能力”,形成四位一體的翻譯能力培養策略,結合張瑞娥(2012)“經過再范疇化的翻譯能力構成體系總結列表”,對翻譯能力及翻譯能力培養進行再范疇化。初級翻譯能力的范疇屬于條件性翻譯能力,包含語言能力、文化能力、知識能力等內容;中級翻譯能力的范疇屬于本體性能力,包含對文本和翻譯本體的認識和理解能力等內容;高級翻譯能力的范疇屬于實踐性能力和評估性能力,包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際能力,查詢、搜集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相關資源和工具的能力,轉換能力,策略能力,職業導向能力、對譯文進行評估、反思和總結的自我評估能力等內容。
(二)改革翻譯類課程
現階段翻譯類課程的設計內容幾乎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貿易、文學等諸多領域,在高層次翻譯領域,對譯者拓寬知識面,進行多領域翻譯知識儲備,提高整體翻譯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但在本專科階段課時較少的翻譯課程當中,過多的涉及各類領域專業詞匯,常用語及譯法等內容,會給學生一種“貪多嚼不爛”的影響,同時,對于學生理解翻譯理論,掌握翻譯技巧,提高翻譯能力無法起到強有力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本論文提出在本專科階段應該以提高翻譯能力為目標,改變傳統的翻譯類課程設置,在第1學期開設以翻譯能力為中心,進行韓語綜合能力培養的基礎課程,提出整合傳統綜合韓語、基礎韓語類課程,對其進行全面改革,重新規劃和完善翻譯類課程設置。以翻譯能力的培養來改變傳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的培養目標,改革翻譯類課程的教材、授課內容、課程設置等,在本專科的初中級能力培養階段專門培養基礎性翻譯能力,而不是綜合運用能力。根據翻譯文本的難易度結合口譯、筆譯,分別設置初級翻譯、中級翻譯、高級翻譯,對應本專科階段不同學期的授課內容。
(三)完善師資與教學資源
完善師資進而提高翻譯能力培養的效果,需要在教師自身翻譯能力、對翻譯教學的觀念和認知、翻譯教學方法及手段多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京津冀地區高校韓語專業教師90.48%均為碩士研究生學歷及以上,但翻譯專業畢業的教師或有企業翻譯工作經驗的教師并不占多數,有46.43%的教師認為有必要進行自身翻譯能力的提升,從而更好的指導教學工作。因此,首先韓語專業教師翻譯能力的提高能夠最直接有效的提升翻譯類課程教學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于翻譯的理解和認知,提高學生整體的翻譯能力。
改變以教師講授和學生練習相結合為主的傳統翻譯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翻譯教學模式,教師發揮輔助作用,翻譯課程即為翻譯實踐過程,在過程中提升學生韓語翻譯能力以及對翻譯工作的興趣,并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韓語的理解以及綜合運用能力。只有在韓語翻譯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韓語綜合運用能力增強,對韓語以及韓國文化了解深刻,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學生對翻譯職業的熱愛程度,促使學生更好的了解翻譯職業素養,最終在韓語翻譯職業素養的培養上取得較好的效果。
同時,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還應該在多媒體應用等手段上進行學習和提升,提高教師自身應用音頻、視頻、PPT、移動智能終端等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應用計算機翻譯軟件、互聯網在線翻譯、各類手機翻譯APP等電子信息技術,以及“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等教學軟件進行智能設備終端教學。以及在微課、慕課等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企業合作創建翻譯實習實踐基地、翻譯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同時,在基于本文提出的“IT4翻譯能力培養模型”開發新型現代化翻譯類教材等方面也需要韓語專業教師們共同努力建設。
四、結語
職業信念可以塑造,職業技能可以學習,職業行為習慣可以培養。只有擁有正確的信念、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行為習慣,以及不斷努力進取的態度才能夠提高自身的職業綜合能力。因此,高校韓語專業學生翻譯職業素養的培養是符合全球化經濟發展和當今社會和市場需求的,也是高校促進應用型人才教育培養的必然產物,只有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通過全面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才能提高學生在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就業競爭力,才能讓高校韓語專業學生更加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靜瑩.淺析高校韓語專業翻譯課程的創新性探索[J].知識經濟,2016(11).
[2] 彭燕.翻譯職業素養培養的多元化路徑[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
[3] 劉博杰.韓語翻譯課程教學改革調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1).
[4] 郭蕾,高職高專的韓語翻譯教學[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4(01).
[5] 王慶云.韓語專業翻譯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0).
基金項目:2018年度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高校韓語專業學生翻譯職業素養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807230;研究生畢業論文《京津冀地區韓語專業翻譯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鄭偉(1984- ),男,河北秦皇島人,講師,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韓語教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韓漢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