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旭 張暉 趙熙 鄭純
摘要:文章基于調查數據,建立Binary Logistic模型,實證分析哪些因素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效果有較大的貢獻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學歷、培訓時長、培訓方式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效果有正向影響。最后,為政府選擇培訓投入和公共服務的側重點提出以下對策:培訓費用的籌集應多元化,培訓管理機制需規范化,以及需轉變宣傳方式和培訓內容。
關鍵詞:城市融入;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
一、引言
21世紀我國加快產業升級導致對勞動力的需求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從而出現技能性的“民工荒”。國外關于職業培訓對農民工這一特定群體的研究并不多見,這是因為西方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比較成熟的時期,農民已普遍具有較高的技能知識水平,并不像我國這般存在大量邊緣化的新生代農民工以及其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因此,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問題是擺在我們國家面前的一個難題。
國內關于農民工職業培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農民工雖然可從職業技能培訓中獲得較多利益,但實際參與積極性并不很高,參與動力也不足。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基于調查數據,建立Binary Logistic模型,實證分析哪些因素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效果有較大的貢獻作用,以期為政府選擇培訓投入和公共服務的側重點提供借鑒,并推進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二、數據來源及變量說明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2014年1~2月對來自昆明、蘇州、淮安、宿遷的1980年后出生的農民工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304份,回收有效樣本253份,問卷有效率達83%。
解釋變量選取的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培訓時長、對培訓信息了解程度、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被解釋變量是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是否有效。本文把因變量的取值限定在{0,1},分別代表無效(y=0)和有效(y=1)。具體變量解釋及賦值方法如表1所示。
三、模型設定
本文主要采用二分類的Logistic回歸模型來考察新生代技能培訓效果的影響因素。為了分析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本文建立二分類的Logistic回歸模型:
Y=β0+β1x1+…+βixi+ε(1)
(1)式中,Y是因變量,β0是回歸常數,βi(i=1,2,…,n)是回歸系數,xi(i=1,2,…,n)是自變量,ε是殘差。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模型的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從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學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效果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因為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培訓需求和參與熱情,擁有較高學歷的新生代農民工更清楚人力資本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接受培訓時也可以較輕松地掌握學習這項技能。培訓時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效果有顯著的正面促進效果,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需要以一定的時間為基礎,但培訓占用的時間會影響其工作收入,對其培訓參與意愿產生影響,本研究認為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培訓時長在提高培訓效果的同時又不浪費時間。
培訓方式對培訓效果的影響顯著為正,知識是一個傳輸的過程,培訓方式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培訓方式決定了培訓質量,培訓方式的選擇應更多地側重于實踐操作。新生代農民工對培訓信息的了解程度對職業培訓的效果顯著為正,通過了解培訓信息,能夠幫助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對稱。
五、政策建議
首先,培訓費用籌集應多元化。政府應撥出部分資金,以補貼的方式彌補培訓者的誤工損失;用人單位作為技能培訓的受益者理應分擔部分培訓成本,可與培訓機構簽訂合同委托培訓機構進行培訓;新生代農民工是培訓的直接參與者與受益者,他們應深刻意識到提升人力資本的重要性,積極積攢培訓資金。
其次,培訓管理機制需規范化。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庫,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流動,明確轉移方向,使得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建立對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效果的評價機制和獎懲規則,加強對培訓機構和部門的監管,切實保障參與培訓的農民工利益。
最后,需轉變宣傳方式和培訓內容。由于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都通過移動傳媒終端來獲取與培訓相關信息,政府部門和相關的培訓機構應優先選擇移動傳媒來發布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信息、政府補貼政策和培訓宣傳信息。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內容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使技能培訓與就業市場相結合,并鼓勵其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取得相關資格證書。
參考文獻:
[1]黃延廷,劉昕瑜.人力資本視閾下的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3).
[2]李萍.引導新生代農民工積極創業: 主動型城市適應模式的路徑選擇[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
[3]Piore.M.J .The Dual Labor Market: theory and application[M].The State and the Poor,Cambridge Mass Winthop),1970.
[4]Keqing Han& Chien. Social Mobility of Migrant Peasant Workers in China[J]. Sociology Mind,2011(04).
[5]屈小博.培訓對農民工人力資本收益貢獻的凈效應[J].中國農村經濟,2013(08).
[6]楊曉軍,陳浩.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技能缺失與解決途徑[J].農村經濟,2012(01).
*基金項目:2014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過程中的土地流轉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4ZDIXM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家庭農場存續期內土地保護性投入的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71603117)。
(作者單位:袁旭、張暉、趙熙,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鄭純,江西省宜春市林業產業發展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