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持人應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職責,特別是娛樂類節目主持人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形象和風格定位,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增長閱歷,做到娛教于樂,既讓觀眾喜歡節目,又不致流于低俗。
關鍵詞:娛樂;主持人;三個定位
主持人應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職責,特別是娛樂類節目主持人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形象和風格定位,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增長閱歷,做到娛教于樂,既讓觀眾喜歡節目,又不致流于低俗。
一、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出現和概念界定
中國最早在1981年的對臺廣播“空中之夜”欄目設主持人,由徐曼主持。之后,1981年央視在趙忠詳主持的《北京中學生智力競賽》節目中使用“節目主持人”一詞開了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先河。1993年,中國的各個電視臺電臺涌現出大量的節目主持人,這一年被稱為“中國的廣播主持人年”。
主持人,具有采、編、播、控等多種業務能力,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節目,作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編輯、記者、播音員于一身。在廣播或電視中,出場為聽眾、觀眾主持固定節目的人員做節目主持人。由固定的真實人物為聽眾或觀眾主持固定的節目,叫做主持人節目。
自從主持人概念出現,電視播音員告別了照本宣科的時代,電視節目似乎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活靈活現了,而電視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起來。本就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的電視,更加成為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電視節目的出現滿足著人們精神層面的兩種需求。一方面人們希望從電視節目中了解天下大事,獲取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渴望有趣的電視節目能緩解一天緊張的生活壓力,給人帶來愉悅感。這就要求電視節目既要“有意義”又要“有意思”。
現如今為獲得高收視率,形形色色的娛樂節目充斥著電視熒屏,更有甚者有的電視臺弱化新聞節目,主推娛樂節目,這就是本末倒置了。雖然娛樂節目是電視節目的組成部分,但作為媒體人,肩上是擔負著社會責任的。面對著泛娛樂化的現象,與觀眾直接產生交流的主持人該在其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又該如何定位?是作為每一個節目主持人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二、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的定位
(一)角色定位
主持人的角色即主持人在節目中所起到的作用,這關系到整個節目的走向和主持人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
電視是一個需要團隊協作的事業,一檔好的電視節目是一個團隊努力成果的呈現,而主持人作為這個電視節目的“臉面”和與觀眾之間的橋梁和媒介,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在娛樂節目中,主持人也同時相當于節目進行過程中的掌舵人,主持人的表達同時也體現著節目的層次和水準。從語言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性格,從電視節目看出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不僅如此,電視節目還可以傳達一種精神上的導向,引導受眾的精神狀態,這是因為節目首先是一種大眾傳播工具。在其范圍內可以產生傳播功效。娛樂節目作為一種通過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眾參與,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種娛樂氛圍的節目形態,不可否認的扮演著傳播思想,推銷觀點的角色。而在現代社會,人們也習慣了用媒介傳播的信息環境作為判斷標準去認知客觀環境。因此,一檔電視娛樂節目的內容和主持人的表達就應該帶來正確的引導,應當是健康向上,積極陽光的,給人以愉悅感,應符合主流大眾文化,甚至成為積極生活態度的倡導者、引導者而不應當是頹廢的、消極的甚至是引發審丑的形式取悅部分觀眾,滿足他們的獵奇心理,被部分觀眾牽著鼻子走。
眾所周知,一檔電視節目從策劃到播出,無論是文稿還是影像內容都會進行嚴格的審核和層層的把關。在這種前提下,出現錯誤引導內容的幾率比較小,可是現在的一些娛樂節目為了增強互動性,往往采用直播的形式,直播中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完全不可預知,這就使得主持人成為了這檔娛樂節目最后一道的把關人。主持人的政治覺悟,審美情趣就直接決定了節目最終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格調。這就更要求主持人要時刻記得在節目中的表達,不止代表自己,更代表著自己的節目和自己所在的平臺,以及那些可能被影響著的電視機前的觀眾,要時刻銘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二)形象定位
加拿大著名的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體的延伸——“電視是人的聽覺和視覺的同時延伸”。而主持人的形象則是節目帶給觀眾的第一觀感。
主持人的形象定位即包裝。娛樂節目與新聞節目和專題節目的定位不同,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不同,首先娛樂節目主持人的刻意或稍帶夸張的修飾效果,會帶給觀眾對綜藝節目的新奇和喜愛。其次節目主持人的整體造型本身就是一個看點。觀眾可以通過節目了解流行趨勢,有些觀眾還會加以模仿主持人穿著打扮,這就是娛樂節目能引領時尚潮流的原因之一,也是吸引一部分觀眾群的原因。另外娛樂節目主持人在化妝上可以適當夸張一些。在眼影的色彩運用上可以大膽的選用一些比較亮的色彩,如粉紅、玫紅、綠色、藍色、音色、紫色等。在發型和服裝上也可以多一些變化。但是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在造型上也不能過于的夸張和媚俗,要考慮大多數人能不能接受,能不能欣賞,這還是一個度要掌握的。
總而言之,主持人的形象應該既有文化品位,又不乏時尚氣息,大氣、得體、給他人以愉悅感。
(三)風格定位
或幽默、或瀟灑、或沉穩、或輕快的節目主持風格都能將觀眾帶到和主持人共同營造的視聽意境中,人們在其中感受到了節目的氣息,也感受到了主持人的素質魅力。一般來說,主持風格是指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所形成的藝術特色和個性特征,對一個主持人來說,其風格是否獨特鮮明,決定著主持活動的成敗。一個主持人成功的主持風格定位與節目有著必然的聯系。“風格”指作家或藝術家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這里面的“特色”和“個性”主要在于它不能被別的名勝古跡所替代的美的特殊點。同樣,現實中的人,個性特質強烈就容易被人記住。這種特性除了個性特點、容貌特征以外,更多的表現在對事物的理解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上。主持人在形成風格時,首先尋找的就是凸現自己在節目中有別于他人的美的特殊點。這個特殊點應該是以主持人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并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生活的實踐和陶冶,逐步形成的觀念、態度與習慣,經高度提煉后在節目中的真實反映。也就是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個性反映。那么主持人的風格又是什么呢?主持人的風格應該是主持人在多個或多類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具有穩定性的個性特征。包括:鮮明的個性化語言,看問題的角度,獨特的思維等。
作為一個需要掌控全場的娛樂節目的主持人,還應該胸中有全局。在某程度上,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還起到了教育年輕人的作用,娛樂節目的受眾多是學生和年輕人,尤其是學生,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正處在人生的懵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主持人的行為和言語容易被這個群體所模仿,一旦節目中出現什么不當之處,直接就會禍及這些年輕人,同樣的主持人也可以在節目中將一些良好的言行舉止,甚至道德觀念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年輕人,使他們得到啟示,受到教育。在當前市場經濟的背景下,誠然收視率是考察成績的標準之一,但卻不是唯一標準。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謂的收視率,或許一時吸引了眼球,可媒體人的使命感全無,最終降低了節目的格調,這無外乎殺雞取卵,所以主持人要時刻堅守職業道德,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堅持將正面、積極、陽光、健康和美好的形象及信息傳遞給大眾,同時扎根于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土壤之中,不斷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和人生閱歷,加強底蘊和修養,萬萬不可唯收視率是圖。
參考文獻
[1] [美]威爾伯·施拉姆著,何道寬譯.傳播學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張頌主編.中國播音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劉建軍(1972.08- ),女,山東人,本科,現在從事播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