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真
【摘 要】本項目以讓所有年齡層次的人群接受民宿為目的,通過市場現狀、心理分析、需求分析、元素構成等方法對當前民宿的設計風格進行研究,著力把極具中國特色的民族元素融入家裝設計中,凸顯當地人文色彩,讓民宿更大眾化。
【關鍵詞】民宿;民族風;人文氣息;多元化;個性化;法律制約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1-0125-02
一、民宿的起源與發展
(一)日本與臺灣民宿的發展現狀。日本是民宿的起源地之一。日本家庭注重人情味、鄉土味,給旅客家的感覺。同時,日本民宿大多展現個性化的一面,個性化民宿已成為日本旅游文化的先驅。
日本政府正行《住宅宿泊事業法》后,合法化民宿會暴增,整體的運營會更加集中,著名品牌源源不斷參與進來,政府針對市場發展情況也會實施新政策,發放新福利……可以說,在法律的監督下,日本民宿行業是一個提升的趨勢。
在中國, 臺灣是較早發展民宿的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墾丁國家公園衍生出一種簡單的住宿形態。經營自然化、平民化,依托了臺灣當地自然風景,極具特色的外形建筑與周邊環境融合,形成臺灣民宿的魅力。而大陸地區想要將民宿推廣,讓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在外出旅游中選擇民宿,則要聚焦日本、臺灣民宿的成功案例,將普通“農家樂”“家庭旅館”進行升級的同時,考慮個性化的發展。
(二)國內民宿設計與發展。風格設計可以讓民宿更具特色。所以在民宿設計的時候要注重兩方面,一是人文環境的注重,二是整體建筑裝飾要具有當地獨特的文化氣息。
所以在民宿的設計發展中,主人應該在在選址和室內設計兩方面下大功夫。在選址上,好的選址不僅僅看地理環境,還注重周圍的人文環境。[4]民宿周圍的人文氣息是不可復制的。
在室內設計方面,民宿不需要像豪華酒店提供奢華的設施,在原有房屋的改造基礎上,設計別具個人特色,重點強調的是更多地提供給消費者具有無形效益的服務與資源。這意味著要多利用現有的當地景觀和生活氛圍。[4]室內與外觀都與當地天然景觀與故有特色相融合,并且可以揮發當地特色文化來凸顯個別景色的差異性。
二、民宿消費的消費現狀與消費心理
(一)國內民宿市場現狀。從地理方位上看,東部、南部及西南地區偏多。這與我國旅游業發展趨勢是密切相關的。第二,古鎮旅游區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文藝氣息,與民宿所要展現的情懷不謀而合,因此,古城古鎮被大多數的民宿主人所青睞,成為民宿選址的熱門地區。不過也有一些民宿選址在各大旅游熱門城市的商業圈。這主要是為了迎合年輕人熱愛新鮮事物的特點。比如成都商圈春熙路上就有不少民宿。這些名宿往往在寫字樓中,室內裝修十分潮流,是年輕人最喜歡擺拍的地點之一。
(二)民宿消費者的心理分析。游客外出旅游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外在的刺激感,一個是內在的心理需求。民宿裝修風格獨特,與當地文化融合,不僅在視覺上給人們一種與城市住宅不一樣的感覺,而且游客活動空間更大,通過與老板的交流,深入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親近自然。可以說,民宿在一定程度上民宿使游客達到精神的放松、文化的探索以及學習一種生活習慣的目的。
(三)民宿消費者需求分析。消費者的需求是舒適性與個性化。舒適性包涵的內容十分復雜。住宿業需要在硬件環境、服務環境和心理環境三個層次上盡可能滿足游客的需求。而個性化則來自民宿主人的精神層面。民宿主人的生活經歷,對所在地區風土人群的了解與自我感受,對當代文化的癡迷程度,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等等都可以為自己家經營的民宿找到了豐富的營養和素材。最重要的是,民宿要有“家”的感覺。
三、民族風民宿設計與研究
(一)新設計與元素構成
第一個是文化墻。前臺可以說是民宿的小門面。我們初步計劃在大廳留出文化墻,上面擺滿各民族十分有代表的小裝飾,作為一個總體的印象。甚至小零食,比如四川阿壩州那邊的牦牛肉也可以作為文化產品上墻。
第二個是民族隧道。優秀的民宿是要與周邊環境有機結合的。比如上海民宿就結合了老街道打造一種老上海,民國風的味道。而西南地區一直被認為是國內民宿的起源地,這和西南地區美麗的風景有關。實際上,我國民宿的發展參差不齊,一些人在利益的驅使下粗制濫造,他們盲目“踏足”鄉村,不但沒有結合周邊環境,甚至破壞環境。為了使游客感受中國傳統民族風格,我們預先在室外建設一個長廊。長廊墻上是當地民族元素的彩繪,天花板是竹編燈,長廊盡頭連接的是室外餐廳。這個室外餐廳是供游客和主人吃飯,交流的。桌椅是當地民用家具,像竹編椅子之類的。總之,室外環境我們考慮多向還原本地環境靠攏,但一定不是完全復制當地風貌,否則又和民居混淆了。
第三則是對室內家裝風格的研究。第一類是直接運用。選擇那些現成的,采用色布拼接,堆疊,補花等工藝制作而成的紋飾或者圖案,就直接運用在沙發,地毯,床單,窗簾等。此時房間的主環境與軟裝相呼應,使整個房間具有較濃厚的少數民族特色。第二類考慮到與其它風格的融合。像日式具有禪意,整個裝修風格比較冷淡,所以我們選擇“藍天鵝”系列(融合了少數民族服飾元素與漢唐風格,黑色背景下有大紅大紫的色彩傳統刺繡點綴其間,對比十分鮮明)。將“藍天鵝”與日式簡約相結合,形成極強的對比,突出了民族特色。
可以說,目前民宿的消費人群是學生,年輕人。沒有規范的管理系統,民宿主人一味效仿現有的設計格式都是消費人群單一的原因。我們從設計風格探討,結合民族風的理念,得出的結論是,房子主人應該是民宿主要設計者和重要負責人。結合若干資料,民宿大部分是由專職人員在經營,這樣很難與酒店旅館分開。民宿沒有“家”的味道,缺少人文氣息。設計風格流水創造,并不能帶來驚喜。所以我們將傳統與創新結合,近年來各大秀場上都可以看見民族元素的出現,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不會小,同時針對國外旅客,讓他們在都市中體驗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風格,針對老年人,讓民族風更加傳統,可以結合新中式家具。總之,針對不同人群,我們在傳統與創新中推拉,尋找平衡,打造一個“家”的民宿。不是一昧的去仿效ins風,小清新風,而是做到展現當地特色與民族風情。
(二)對擴大受眾面積的設計研究。針對目前民宿受眾人群大多為年輕人的問題。其實前因后果也可以想到。由于在民宿設計方面,設計師不夠全面系統,對于年老的或者外國旅客少了一定的吸引力。若是重點突出民宿與主人的聯系,必定為將來的海內外民宿建筑、室內設計給予一定的借鑒作用,讓民宿在我國旅游態勢發展迅猛的狀況下健康有序地發展。
基于這兩方面,民族風可以讓民宿更突顯其個性。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每一個元素的碰撞都有無限的可能。本項目以民族風格為重點,從人-家具-環境這個整體對現目前民宿進行一個設計研究,著力把極具中國特色的民族元素融入家裝設計中,凸顯當地人文色彩,達到民宿更加大眾化,規范化多年齡層次的群體在外出旅游時愿意選擇民宿目的。
參考文獻:
[1]周瓊,曾玉榮.臺灣民宿發展分析及其啟示[J].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2013(9):64-68.
[2]蔣佳倩,李艷.國內外旅游“民宿”研究綜述[J].旅游研究,2014(4):16-22.
[3]張城琳,王苗.淺談民宿在中國的發展現狀與策略[J].智富時代,2017(1).
[4]程佳佳,王苗.淺析民宿的核心競爭力[J].商業故事,2016(22).
[5]李洪月,任新宇.錫伯族弓箭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5(19):56-57.
[6]柴蘇原,王瑋.民宿竹制家具設計與研究[J].戲劇之家,2018(29):07.
[7]劉瑋,吳智慧.土族傳統民間家具“面柜”的民俗特色[J].藝術評論,2016(09):124-126.
[8]林曉雯,詹涵涵,尤嘉偉,吳樂,林楚楚,劉俊哲.設計生活文化視域下南京傳統手工業生存現狀初探[J].戲劇之家,2018(24):229-230.
[9]王瑋,韓鵬,黃琳皓,羅亦然.SOLOMO模式下在線旅游產品的交互界面設計[J].創意設計源,2018(03):60-65.
[10]劉俊哲,王倩,劉彥.江蘇地區旅游文創產品調查與消費者偏好因子分析[J].家具,2018,39(06):85-88.
[11]楊葉,郁舒蘭.家具制造企業實施PLM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J].家具,2017,3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