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坤
【摘 要】鄉土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變革、經濟的快速發展,鄉土音樂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只有讓孩子們經過專業的教育學習本土音樂,讓更多的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才能讓鄉土音樂源遠流長。
【關鍵詞】四川涼山;彝族地區;鄉土音樂;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1-0195-01
鄉土音樂是民族音樂文化的根基。它產生于民間、源于生活,以口傳心教為主要的傳承方式,有著明顯的地域特征,是當地人們智慧的結晶。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節日廟會,鄉村處處都充滿著鮮活的鄉土音樂。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革、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國際交流帶來的強烈文化沖擊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劇,鄉土音樂這個從中國民族傳統文化里孕育出的生命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筆者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四川涼山彝族少兒鄉土音樂課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過程中,分三個圈層(西昌市、西昌市與鄉鎮結合地區、縣一級鄉村學校)進行了走訪以及問卷調查。調查顯示,鄉土音樂教育狀況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涼山彝族地區鄉土音樂教育的現狀
1.音樂教育理念有待提高
在《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國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各地區、各民族和城鄉之間存在差別,各學校和教師應結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課程資源,營造良好的校內外音樂環境,豐富具有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學領域內容標準的彈性尺度。”由于地理位置偏遠、觀念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低下,音樂教育目標、觀念和“新課標”脫節,很多鄉村學校缺乏專業的音樂師資,音樂課長期被忽視,被認為只是普通的唱歌娛樂課。音樂課在鄉村學校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學校的音樂課時常難以保證。為了趕教學進度,將音樂課挪用或暫停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期末考試之前,音樂課就變成了“主課”科目的練習課。音樂課經常變成自習課,甚至有的學校并不開設音樂課。而音樂學科不被重視是阻礙整個地區音樂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2.專職音樂教師缺乏,師資發展不平衡
由于音樂專業教師的缺乏,一些鄉村學校的音樂課程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這些非音樂專業的教師不僅缺乏音樂理論知識、音樂課程教學方法等,也不具備較為全面的音樂專業技能,會樂器但不一定會唱歌,會唱歌卻不一定懂聲樂。這導致課堂傳授的知識不夠專業,教學過程不夠合理,音樂課教學的形式單一。
3.音樂課開設不足
由于音樂課的成績不計入學生的總成績,學校就認為音樂課是沒有用的,只是學生的娛樂,其他科目的教師難免流露出輕視音樂教學的思想。
二、鄉土音樂在鄉村學校實施的必要性
鄉土音樂課程的開設對彝族地區的教育有很大意義。我們研究發現彝族鄉土音樂的相關資料相對較多,但是專門針對彝族少兒鄉土歌謠的音樂資料、文獻、論文、專著卻少之又少,相關的音像資料更是匱乏。
首先,鄉土音樂是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增強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涼山彝族鄉土音樂記錄著彝族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著豐富多彩的彝族文化,是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現著彝族人民的音樂智慧和精神面貌。其次,鄉土音樂是繁榮學校音樂文化、增強競爭力的有力舉措。應該積極參加鄉、鎮、市的藝術節,發揮地區優勢,展現鄉土特色音樂文化。
三、鄉土音樂課在當地小學課堂的運用
1. 組建優秀的教師團隊
樹立音樂教師的地位,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在臨近考試前將音樂課讓位給其他科目。通過組織音樂教師的培訓,觀摩其他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引進優秀音樂教師,加強交流,提高業務水平。同時改變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用多樣化的手段,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豐富音樂課堂。靈活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和柯達伊手勢教學法。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拓展本地區的其他藝術形式,例如民族舞蹈等。
2.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度
以“新課標”課程內容為指導方針,開設音樂課,積極開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通過考察、試點、培訓,選出具有一定音樂教育示范作用的學校,把音樂教育示范學校納入教育部門對學校考核的范疇之內,激發各學校的音樂教育積極性。每年對音樂教育示范校進行評定與考核,并加大獎勵力度。
3.編創具有民族特色的鄉土音樂教材
音樂教育的影響是慢慢滲透的,是“潤物細無聲”的,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知識,受到教育。因此把優秀的、具有濃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鄉土音樂編入中小學教材,可以加深學生對家鄉文化、家鄉歷史、風土民俗的了解和認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從而激發對本民族、對本地區的熱愛之情。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在改變,社會在發展,文化在繁榮,我們的審美需求也在提高,同時鄉土音樂教材是保護和傳承鄉土音樂的一個載體。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們的鄉土音樂才會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李麗霞.農村音樂教育現狀的反思[J].山西農經,2016(09):141-142.
[2]劉雯冰.鄉土音樂體驗式課程開發[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馬曉紅.鄉土音樂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北方音樂,2018,38(10):116-117.
[4]馮麗娜.音樂教育的文化自覺——重建多元文化語境中的鄉土音樂課程[J].臨沂大學學報,2014,36(04):46-48.
[5]朱雨婧.國內少兒音樂教育發展的困境與思考[J].戲劇之家,2016(2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