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揚

很多家長朋友舍棄自己的休息時間,陪孩子做作業,忙前忙后為孩子付出很多精力和心血,怎奈孩子一點兒都不領情,最后的結果是孩子的成績非但沒有提高,反而作業越寫越晚,跟家長的關系越來越差,讓家長心力交瘁。究其原因,是家長沒有掌握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姿勢。那么,究竟該如何陪孩子寫作業呢?
讓孩子在做作業前,把與寫作業無關的事情都處理好,以免孩子心猿意馬,表面上在寫作業,心里還在想著其他事,最后導致事倍功半。
家長要教育孩子在做作業前,做好一切準備。把做作業涉及的文具、用具提前準備好,同時將教科書、卷子、課堂筆記本、作業本等都放在手邊,用到哪個,馬上就能拿到,不用東翻西找,以免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家長要教孩子在書上做標注和記筆記,比如,需要重點掌握的,用紅色筆標注更醒目;一般掌握的知識點,用黑色筆標注;容易混淆或出錯的地方,用藍色筆標注。這樣便于孩子區分,復習的時候也更有針對性。
另外,有的孩子喜歡在書的空白處打草稿,使課本看起來很不整潔,甚至把課文都弄得看不清了,十分不利于孩子養成有條理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將復印紙裝訂成草稿本,讓孩子把算草、解題步驟寫在草稿上,并且正反兩面都要使用,讓孩子在做作業之余懂得節約用紙。
家長要幫孩子合理規劃寫作業時間,每天讓孩子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孩子形成習慣之后,可以迅速集中精神學習。
家長要根據孩子當天作業量的多少,以及作業難度,幫孩子安排學習的順序和適當的休息時間。比如,當天有語文、數學作業,如果孩子更喜歡語文,就可以在孩子精神狀態最佳的前1小時先做相對弱項的數學作業,在后面孩子精神和注意力稍差的時間段完成語文作業。同時,每40分鐘讓孩子休息5—10分鐘,更有利于孩子提高注意力,保持專注力。
很多家長誤以為陪孩子做作業的目的是幫孩子解題,結果孩子只要下筆慢了點兒,或者呈思考狀,家長便馬上告訴孩子正確答案。家長的這種做法看似關心孩子,其實想當然地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和自己發現錯誤的機會,還會使孩子養成依賴性,一有不懂的問題就依賴家長,自己不動腦筋,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和效果。
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遇到難題向家長求助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解解題思路,讓孩子學會方法并自己找出答案,或引導孩子仔細閱讀課文,自己學會歸納總結,家長在適當時候給予點撥即可。
一些家長會細心地幫孩子檢查每科作業的答案是否正確,看似認真負責,其實也是不對的,會讓孩子對作業的完成質量感到無所謂。孩子心想:反正有家長幫忙檢查訂正,怕什么?然而,一旦考試,沒有家長在旁邊督促檢查,孩子就會將平時粗心大意的弱點暴露無遺。
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寫完作業后認真檢查、仔細核對,讓孩子對自己的作業負責。孩子檢查出錯誤并改正過來,就會減少再犯同樣錯誤的幾率,對題目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時,自覺性、專注力等相對欠缺,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重在教育孩子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但當孩子能夠自覺完成作業了,家長則可以適當減少陪伴的次數和時間。
孩子上小學高年級后,家長要懂得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讓孩子感到家長的信任。家長可以在隔壁房間看書看報、處理工作,待孩子有問題求助,再對孩子給予適當幫助。
家長要明白,孩子的事情,始終要由孩子自己來完成,寫作業更應該如此。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問題的時候,家長要端正心態,冷靜面對,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橫眉立目、指手畫腳,甚至越俎代庖。
孩子不可能所有作業都完成得無可挑剔,所以,家長不要過分苛求孩子,要知道孩子答錯題是正?,F象,有錯才會有改正,有改正才會有鞏固,有鞏固才會有進步。無論孩子作業寫得好壞,家長都不能亂發脾氣,要給孩子犯錯、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