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縣實驗幼兒園 章麗芳
當今社會,我們常??梢愿惺艿綕鉂獾墓澣諝夥?,比如:“圣誕節”時,在商場、店鋪等地隨處可見圣誕老人和圣誕樹。讓我們的孩子滿懷熱情地要求要節日禮物。相比之下,我國的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就沒有這么熱鬧。是什么讓這些“洋節日”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了呢?我們國家真正的傳統節日呢?基于此,我對傳統節日的教學在幼兒園中的滲透做出深思。在幼兒園教學中,許多教師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在談話活動、集體教學活動中滲透一些傳統文化,但很多時候都是簡短與隨機性的,屬于蜻蜓點水似的吹點風、下點雨。
幼兒對傳統節日的了解與認識就僅僅停留在表面,他們不可能在節日活動中獲得認知,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在我們的一日生活中,教師要把中國傳統節日逐漸滲透到教學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幼兒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情懷。以傳統節日為契機,讓兒童接受傳統文化情感的浸潤熏陶,有益于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有益于群體精神面貌的塑造,有益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更新和社會發展。那么如何讓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教學中進行滲透呢,我結合幼兒園教學經驗總結以下幾點建議。
幼兒園課程領域分為語言、社會、藝術、科學和健康五大領域,教師在熟知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要吃透五大領域,充分結合幼兒生活的特點,從中生成適宜于幼兒的活動。
具體來講,就是深入理解和吃透不同領域內容,并按照從易到難、由近及遠的原則,選擇和組織各領域教育經驗。只有吃透領域,才能在實際的活動中,根據幼兒活動中的反應靈活變化,針對幼兒的興趣點有效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保證幼兒發展目標的實現。而五大領域中,中國傳統節日主要集中在語言、社會和藝術領域。

中班上學期的社會領域中有一節《我和爺爺奶奶過重陽節》的課,我們可以以“重陽節”的主題,開展一系列活動:邀請爺爺奶奶來園共同過重陽節、向爺爺奶奶獻花、表演節目、一起制作春卷、一起去爬山等,讓幼兒知道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老人的節日,樂意參與重陽節的相關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的關心、愛護和節日的祝賀。
中班下學期藝術領域《做彩燈,鬧元宵》中,可針對元宵節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制作花燈、賞花燈、制作湯圓、吃湯圓、猜謎語等。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的意義、民族習俗及元宵的來歷、品種等。
培養幼兒語言的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與幼兒進行話題活動,教師在選擇話題時,應注重這個點。例如,在開展“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教育時,可以通過誦讀古詩《靜夜思》,引導幼兒體會詩人在異地他鄉望著明月思念家鄉的情感,還可以收集和集中展示幼兒家庭中秋團聚的照片,突出中秋與團圓的主題。
傳統文化是依靠意識形態來傳播的,有時是思想,有時是藝術表現,有時是建筑,有時是服飾,有時是社會交往活動,因此我們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不要僅限于藝術這一領域,更不能囿于“古代”。比如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背景下:
第一周:讓孩子們了解“中國人是什么樣子的”,認識民族服飾等,告訴他們“無論你屬于哪個民族、來自哪個省,都是中國人”。
第二周:以“我的家在中國”為主題,介紹泰山、黃山、漓江、呼倫貝爾大草原等著名景點,使孩子們感受祖國的遼闊和美麗。
第三周:開展“中國的節日”的活動,給孩子講講中國傳統節日的傳說和故事,給中國的傳統節日蒙上神話色彩,引導孩子對中國的傳統節日產生求知欲望,并且讓孩子自己去發現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
最后一周:可以和孩子們聊聊“中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讓他們說說“明天的中國會是什么樣子”“我能夠為中國的明天做些什么”等。
此外,傳統節日教育的滲透不能局限于集中領域活動,應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中。幼兒的學習是不固定的,隨時發生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是他們學習的內容和途徑,更是實施傳統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關注一日生活不同環節之間經驗的滲透,抓住教育契機,滲透傳統教育,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因此,我們開展了以下主題的節日教育活動:“春節——新年快樂”“元宵——彩燈高高掛”“中秋節——月兒圓圓餅兒甜甜”“國慶節——我愛美麗的家鄉”“清明節——登高祭祖”“端午節——吃粽子”等。
在這些活動中,通過課堂教學、繪畫、手工、游戲等形式,讓幼兒邊學邊做、邊做邊學、邊學邊玩。不知不覺中,將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教育逐漸滲透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接受我們中國自己的節日、自己的文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家庭的作用是很大的,對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家庭與幼兒園的配合,中國傳統節日教育也是如此。傳統節日教育需要在家庭中進行延伸和滲透,才能收到成效。幼兒的很多家庭成員很可能就是中國傳統節日愛好者和支持者,任何中國傳統節日活動都應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甚至得到發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家園互動、家長和教師教育理念的溝通、教育行為的一致能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比如在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請來了孩子的家長,在教師的帶動下孩子和家長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在這個活動中,家長們帶來了月餅、花生等食物,以“座談會”的形式和孩子一起探討話題。雖然孩子們的年齡小但是通過這樣的親子活動讓孩子明白中秋節的意義,就是家人團圓。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幼兒園大廳顯眼的地方設置“傳統節日我知道”專欄,展示該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及計劃,讓家長對節日節慶課程有了初步了解,從而產生參與活動的欲望。
在每個節日節慶活動開展之前,我園會給每位家長發放一封信,向家長介紹節日節慶課程,邀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并讓家長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里學習的內容以及如何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