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民
為何不一致
河南平頂山讀者丁某來信說:我母親上個月確診為2型糖尿病,最近我為她買了血糖儀,打算讓她平時在家中監測血糖,免得常去醫院既麻煩又不安全__后來她老人家做了對比,結果發現,在家所測的手指血血糖與到醫院抽靜脈血血糖,兩者不一致,請問這是為什么?
答丁某讀者:
醫牛從患者手指尖或耳垂采集的血是末梢血,采血量比較少,操作較簡單,無菌技術要求不是很高,但方便、快捷,常用于血常規、血型、快速血糖檢測。靜脈血則是從上肢靜脈(俗稱胳膊肘血管)采集的血,通常用來檢測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等化驗項目。
當下,許多糖尿病患者都自購有血糖儀。他們最關心的是血糖儀測得的末梢血血糖和靜脈血血糖是否一致。一般而言,空腹時末梢血中的毛細血管血糖與靜脈血差不多,餐后2小時毛細血管血糖略高于靜脈血血糖。這是因為血液是從毛細血管流到靜脈的,在到達靜脈之前,身體利用了一部分糖分,結果就使靜脈血血糖比末梢血糖低了。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靜脈血采用的是血漿或血清,不包括血細胞。而手指所采的是全血,包括血細胞和血漿,且血細胞中糖分比血漿或血清低,這又使手指血血糖低于靜脈血血糖。所以,從理論上講,如果兩者都測得準確,靜脈血血糖和手指血血糖應該是一致的。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為日前市場上銷售的血糖儀既有國產的,又有進口的,可謂是種類繁多,型號不一,良莠不齊。加上試紙質量差異、操作熟練程度差別,因此,所測得的手指血血糖與靜脈血血糖就有所差別,也就不足為怪了。
日前醫學界主張:診斷糖尿病應該依據靜脈血的檢測結果更為準確,而不應以手指末梢血的血糖代替靜脈血血糖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但用作血糖監測的指標,血糖儀或血糖試紙的準確度已足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