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祥 陳輝 朱毓科
【摘要】目的 探究在腦外傷后難治性彌漫性腦腫脹(以下簡稱為外傷后腦腫脹)治療時,應用雙額大骨瓣減壓術(以下簡稱減壓術)的價值,以及對機體神經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80例外傷后腦腫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差異將患者納入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治療后分析組間治療效果,并分析不同方法對患者機體神經功能的影響。結果 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好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為95.0%,高于對照組的75.0%,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外傷后腦腫脹治療時,應用減壓術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外傷;難治性彌漫性腦腫脹;雙額大骨瓣減壓術;機體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1
腦外傷在臨床十分常見,由于腦部結構組織復雜,因此在外傷發生后可能導致患者隨之出現多種異常現象,外傷后腦腫脹即是腦外傷后常見病癥,其可能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產生嚴重影響,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對患者實施有效治療。筆者在工作過程中,常年會接觸到較多的外傷后腦腫脹患者,本次研究則主要針對雙額大骨瓣減壓術在該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做出分析,現將研究詳情做出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外傷后腦腫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3~56歲,平均(35.26±2.03)歲,女16例、男2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4~56歲,平均(35.63±2.11)歲,女17例、男23例。兩組患者家屬均知曉并同意本次研究,且患者的基本情況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即抬高患者頭部、給予其鎮靜干預,同時選擇地塞米松、甘露醇、呋塞米等藥物對患者
使用,并合理進行抗感染、降糖、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等干預。
觀察組患者以對照組治療為基礎,接受雙額大骨瓣減壓術治療,手術時選擇仰臥位,在患者的頭部正中部位墊高,而后沿著冠狀縫劃線,兩側經翼點到達患者的顎弓上緣耳屏前1里面,并沿著耳廓上方向著后方延伸直至其頂骨正中線,此后炎癥正中線向前到前額的發際下,將患者的骨瓣取下[1]。此后清除硬腦膜外血腫,從顳前部將硬腦膜切開,并實施T字引流、清除血腫,進行減張修補縫合,確定無出血后逐層關閉手術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機體神經功能,即使用格拉斯哥轉歸評分對患者實施評價,該評分為5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越好;總有效率為格拉斯哥評分3分或3分以上患者的占比。
1.4 統計學方法
將SPSS 25.0作為本次數據處理軟件,使用n統計本次研究中計數資料,并采用x2實施檢驗;檢驗后P<0.05均表示數據差異顯著(P<0.05)。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較高,且和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兩組詳細情況見下表1。
3 討 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好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為95.0%,高于對照組的75.0%,組間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觀察組雙額大骨瓣減壓術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結扎上矢狀竇的同時將患者大腦鐮剪開,以期達到理想的減壓效果,同時完成治療后要嚴密縫合患者創口,避免出現腦脊液漏或皮下積液等現象,進而充分發揮手術治療的優勢[4]。
綜上所述,對外傷后腦腫脹患者實施治療時,采用雙額大骨瓣減壓術可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得到改善,提高治療有效率,因此該方法具有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汪宇雄,黎杰明.雙側額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外傷所致難治性彌漫性腦腫脹患者的臨床評價[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0):34-36.
[2] 朱 駿,趙建華.去大骨瓣減壓術與快速單層關顱術治療彌漫性腦腫脹術中急性腦膨出的臨床對比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16(10):1005-1007.
[3] 饒興輝.標準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去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度顱腦外傷側裂區損傷致單側腦腫脹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8):37.
[4] 張勝冬.雙額大骨瓣減壓與保守治療外傷后難治性彌漫性腦腫脹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5):27-2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