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軍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及其臨床處置對策。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受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的高脂血癥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入選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展開統計分析,并探討其處置對策。結果 本次調查中入選的11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發生肌肉組織疼痛或者乏力等不良反應,患者數量占比為5.26%(6/114),有8例患者發生胃腸道不適不良反應,患者數量占比為7.01%(8/114),有9例患者發生轉氨酶或膽紅素升高的不良反應,患者數量占比為7.89%(9/114),有18例選擇自動放棄服藥,占比為15。79%(18/114),而僅2例患者因肝功能異常而停藥,占比為1.75%(1/114)。結論 接受中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很少,且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影響藥物的繼續使用。
【關鍵詞】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不良反應;處置對策;探討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2
他汀類藥物制劑屬于3-羥基-甲基戊二酸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其在臨床中具備廣泛且充分的應用空間,能夠發揮較好的降血脂、穩定斑塊等作用,控制和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急性血管事件,減少死亡率或致殘率。但他汀的安全性一直備受質疑,文章以部分用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處方的高脂血癥患者為分析對象,測算分析了其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接受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的高脂血癥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69例,年齡45~82歲,平均(57.1±4.1)歲。所有調查對象均系自愿入選,研究方案已通過倫理學審核。
1.2 臨床方法
本組患者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過程中應用的藥物制劑種類和給藥劑量如下:(1)阿托伐他汀10.00~20.00 mg;
(2)瑞舒伐他汀5.00~10.00 mg;(3)辛伐他汀20.00~40.00 mg;(4)匹伐他汀2.00~4.00 mg;(5)以上藥物之一+依折麥布10.00 mg。
在患者接受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干預過程中,臨床醫生遵照患者機體的反應,適當調整患者的實際給藥劑量,在確?;颊邫C體具備良好耐受狀態條件下,控制降低患者機體實際承擔的臨床風險性。
1.3 臨床評價觀察指標
針對入選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過程中以下項目指標展開統計分析。
1.3.1 肝功能生理指標:涉及谷丙轉氨酶含量指標、谷草轉氨酶含量指標、白蛋白含量指標、凝血酶原時間指標以及直接膽紅素含量指標。
1.3.2 他汀肌毒性:肌肉觸痛、壓痛或疼痛、肌酸激酶、促甲狀腺素水平(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易發生肌?。?/p>
1.3.3 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必要時做糖耐量試驗、胰島素釋放實驗
1.3.4 腎臟功能:尿素氮、肌酐、eGFR、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
1.3.5 神經系統損害癥狀:如感覺異常癥狀、眩暈癥狀、失眠癥狀、周圍神經病變、記憶功能受損癥狀、認知功能障礙癥狀及抑郁癥狀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本次調查中入選的114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發生肌肉組織疼痛或者乏力等不良反應,患者數量占比為5.26%(6/114),有8例患者發生胃腸道不適不良反應,患者數量占比為7.01%(8/114),有9例患者發生轉氨酶或膽紅素升高的不良反應,患者數量占比為7.89%(9/114),有4例患者發生尿素氮、肌酐升高,患者數量占比為3.51%(4/114)。有1例患者新發糖尿病?;颊邤盗空急葹?.75%(1/114)。有18例選擇自動放棄服藥,占比為15。79%(18/114),而僅1例患者因肝功能異常而停藥,占比為1.75%(1/114)。見圖1。
3 討 論
他汀類藥物具備較好的身體耐受性,且在實際臨床應用過程中,通常具備較好的安全性,藥物副作用極少發生。主要表現在患者的肌肉組織、肝腎功能、神經系統、血糖變化等,需要臨床醫生制定和運用適當方案為其開展處置干預。
3.1 他汀與肝臟安全性
單一的ALT和(或)AST升高并不具有臨床意義。我國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建議,在患者持續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4-8周時間點復查其肝功能狀態,如未發現異常,則將復查頻率調整為每6~12個月1次;如果患者的AST指標或者是ALT指標超正常上限值3倍及以上,在應當暫停為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并每周復查患者的肝功能,直至患者恢復正常。
3.2 他汀與肌病
指南建議在開始他汀治療前檢測CK,在服用他汀類藥物期間如果連續檢測CK呈進行性升高,肌肉組織發生不適癥狀或無力癥狀,以及排褐色尿癥狀時,如果患者存在罹患肌炎疾病的可能性,應當立即停止為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必要時住院進行靜脈內水化治療。對于曾發生過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通??蔀槠溥\用如下臨床處置方案:(1)更改實際運用的他汀類藥物類型;(2)調整藥物劑量:(3)間斷給藥:(4)藥物聯合治療:(5)補充輔酶Q10治療(可改善肌病的癥狀,但確切療效仍待驗證)。
3.3 治療保障作用
新發糖尿病臨床數據表明,他汀類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有效性與新誘發糖尿病數的比例為9:1,他汀類藥物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保障作用顯著優于其引致新增糖尿病風險。按照標準劑量運用他汀類藥物,能有效控制心腦血管事件發生,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若患者在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過程中確診糖尿病,應當在強調減肥因素和使用降糖藥條件下,針對性地干預和控制其血糖指標和HbA1C指標。為其開展系統性的飲食習慣和日常行為輔導干預。
3.4 他汀與腎臟損害
他汀類藥物不會導致與肌病無關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或腎功能不全,他汀類藥物甚或可能延緩腎功能的減退。美國脂質協會建議:在接受治療過程中,不需要基于不良反應判定目的開展血清肌酐指標和蛋白尿指標的測定工作。在治療中,若血清肌酐指標或蛋白尿指標升高,在沒有出現橫紋肌溶解征象條件下,不需停藥。
3.5 不良反應
本次研究未發現因他汀類藥物應用引致的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如感覺異常癥狀、眩暈癥狀、失眠癥狀、周圍神經病變、記憶功能受損癥狀、認知功能障礙癥狀及抑郁癥狀等。但一旦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上述損害,應當停藥觀察。
對于臨床中收治的接受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而言,伴隨著患者持續用藥時間的逐漸延長,患者極少出現以肌肉組織疼痛或乏力、胃腸道不舒適,以及肝腎功能損害等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藥物不良反應,本研究發現較多患者因他原因自動放棄服藥,而最終因為不良反應而停藥者卻很少見,臨床醫生需要細致觀察、全面評估、耐心解釋、大膽應用,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更好,以達到長期獲益。
參考文獻
[1] 謝 虎,徐富博,王 燕.他汀類藥物治療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及對血管內皮功能和血脂水平的研究[J].貴州醫藥,2018,42(10):1170-1172+1176.
[2] 王 越.應用他汀類聯合心血管藥物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觀察及不良反應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2):
120-121.
[3] 遲海巖.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腦血栓患者的療效及其對動脈斑塊的影響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1):121-12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