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
【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護理干預對降低血站采血點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血站采血點2017年4月~2018年8月的無償獻血者188例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電腦使用數字隨機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94例。對照組人員給予其常規護理,觀察組人員給予其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獻血者獻血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人員獻血反應為1.06%(1/94),對照組為7.45%(7/9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P<0.05)。結論 對于無償獻血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獻血時的獻血反應,可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血站采血點;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1
獻血者在獻血時出現的獻血反應主要與其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血站工作人員態度、采血環境和護理水平等眾多因素存在關聯。獻血反應在固定獻血屋和獻血車等較為常見,但醫院發生率較低。為探究早期護理干預對降低血站采血點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的影響,選取血站采血點無償獻血者188例作為觀察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血站采血點2017年4月~2018年8月的無償獻血者188例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電腦使用數字隨機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94例。其中,對照組男48例,女46例,年齡22~40歲,平均(34.72±4.48)歲。觀察組男44例,女50例,年齡24~39歲,平均(33.63±4.24)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人員給予常規護理,主要為現場操作指導和資料填寫,獻血完成后給予飲料和營養補充。觀察組基于早期護理,主要內容如下(1)環境護理,簡單改造獻血環境,使得獻血點更加寬敞溫馨,消除獻血人員抵觸感,緩解緊張情緒。同時工作人員態度應做到溫和友好,微笑待人。(2)心理護理,獻血人員獻血前,工作人員應與獻血人員進行簡單溝通交流,如發現獻血人員存在過度緊張應對其進行心理疏通,獻血位置可將其排在較后,可安排獻血后的人員與其交流[1]。(3)健康教育,獻血人員擔心獻血后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因素,存在焦慮情況,容易出現獻血反應,工作人員應對獻血知識進行普及教育,消除緩解獻血人員的焦慮情況,說明獻血前應避免過度飲水、飲酒以及使用油膩食物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人員的獻血反應發生率,根據獻血反應程度將其分為無反應、輕度反應、中度反應以及重度反應等。獻血反應率=(輕度+中度+重度)/例數*100%[2]。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所得的最后數據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過程中,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卡方用以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判定,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人員獻血反應為1.06%(1/94),對照組為7.45%(7/9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 討 論
在固定獻血屋和獻血站中獻血反應較為常見,如獻血人員出現學反應則將會影響獻血進行,同時獻血袋未滿只能遺棄丟掉造成血源浪費,還使得獻血屋和采血站的采血效率降低[3]。而往常情況下當獻血人員發生獻血反應時,工作人員才對其采取措施以緩解獻血反應,但此類措施,對于獻血反應發生率降低影響不大。因此,如何降低獻血反應成為一個研究重點。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實施優質的,護理干預科有效降低獻血人員獻血反應發生率,目前大多數獻血屋及采血點均實施了早期護理干預,主要對獻血者在實施常規護理情況下進行心理指導、健康宣教,以幫助獻血者緩解緊張情緒,同時給予獻血知識普及教育,提高獻血人員對于獻血知識掌握度,有利于無償獻血推廣[4]。本文中,觀察組人員獻血反應為1.06%(1/94),對照組為7.45%(7/9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也表明,早期護理干預對于降低獻血反應效果良。
總之,對于無償獻血者實施早期護理預可有效降低獻血時的獻血反應,可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增鳳.舒適護理模式在首次獻血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12):47-49.
[2] 王雪梅.早期護理干預對降低血站采血點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1):1704-1705.
[3] 李家叢.早期護理干預對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01):83-84.
[4] 柏則蓉,王傳芳,賈紅志.早期護理干預對降低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3):69-7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