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費
【摘要】目的 探討計算機輔助訓練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血管性癡呆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4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計算機輔助訓練干預。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MMSE評分、MoCA評分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MMSE評分、MoC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計算機輔助訓練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血管性癡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對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訓練;康復訓練;老年血管性癡呆
【中圖分類號】R7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02
血管性癡呆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癡呆類型,其發病率僅次于阿爾茨海默癥,成為了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1]。老年血管性癡呆主要是由于腦血管疾病因素導致腦組織損害,從而引起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老年血管性癡呆成為了影響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會對患者的壽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積極地改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2]。為了提高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效果,我院應用了計算機輔助訓練聯合康復訓練的方案對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實施干預,獲得了顯著成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4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例。其中,觀察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63~82歲,平均年齡(68.2+4.5)歲;對照組男12例,女9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67.5+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該研究獲得了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計算機輔助訓練干預。實施如下:
1.2.1 康復訓練
①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起床、穿脫衣服、洗漱、上廁所、吃飯等日常活動,每次訓練時間保持在40 min,每日進行2次。②記憶力訓練:由醫護人員與家屬配合重復講述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高其對生活的記憶力。并使用識字卡片、數字卡片、動物卡片、水果卡片等幫助患者訓練其辨認能力、計算能力和記憶力。③注意力訓練: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活動,來提高其注意力,例如下棋、唱歌、打牌、跳舞等。④推理訓練:每次訓練時,護理人員要設定一個場景或標志物,然后讓患者通過所設定的場景進行相關事物和人物的分析,或通過所設定的標志物進行地點分析。以此來提高患者的推理能力。
1.2.2 計算機輔助訓練
本次研究中計算機輔助訓練中所使用的計算機腦康復系統為“六六腦科學健腦” 該腦康復系統主要包括兩大模塊,其一是腦功能評測模塊,其中包含了MMES、MOCA、ADB、HAMA等60多個評估量表,主要是對患者的腦功能進行評估。其二是訓練模塊,主要包括語言訓練和認知訓練兩大部分。其中的認知訓練主要包括了注意力訓練、感知覺訓練、敏捷度訓練、記憶力訓練和靈活性訓練等內容。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首先利用腦功能評測模塊對患者的腦功能情況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利用訓練模塊選擇合理的內容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主要的訓練內容包括計算、認圖、找不同、回憶,均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的,游戲每天都有更新,例如方格訓練:主要訓練患者的注意廣度、大小比較、延時記憶、考驗記憶力;鯉魚戲水:主要訓練患者的注意分配;賓客滿門:主要訓練患者的延時記憶、面孔識別;大小匹配:主要訓練患者的空間知覺;求和比較:主要訓練患者的四則運算、大小比較;卡片隊列:主要訓練患者的工作記憶;抓拍飛碟:主要訓練患者的持續性記憶;喜相逢 :主要訓練患者的情緒識別。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MMSE評分[3]、MoCA評分[4]均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MMSE評分、MoC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老年血管性癡呆是一種目前尚無法治愈的疾病,臨床公認的中醫康復手段就是康復訓練。常規康復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但其療效仍不是非常理想[5]。本次研究中,為了進一步提高老年血管性癡呆患者的康復訓練效果,在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聯合應用計算機輔助訓練,該康復訓練方法內容豐富、操作簡單、圖文并茂,且兼具了實用性和趣味性,不僅能夠有效節約康復訓練時間,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復訓練依從性,使得患者的康復訓練效果得到顯著提升[6]。
綜上所述,計算機輔助訓練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血管性癡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對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韋春霞,黃 杰,黃肖群.高壓氧配合計算機輔助認知訓練治療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03):123-124.
[2] 葉海程,楊珊莉,陳立典,等.計算機輔助認知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及功能獨立性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7):2742-2744.
[3] 姜 財,楊珊莉,黃 佳,等.計算機輔助認知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的影響及其機制的fMRI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09):911-914.
[4] 周惠嫦,張盤德,陳麗珊,等.計算機輔助認知訓練對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06):551,553.
[5] 袁 莉,李秋俐,尹世敏,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多維認知功能評估研究[J].中國卒中雜志,2014,9(06):466-471.
[6] 宇佳利,尹世敏,盧 燕,徐 芳,王秋佳,王 磊.計算機模擬訓練對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卒中雜志,2017,12(10):922-92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