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沁 沈思涵 繆璐
摘? 要:珊瑚礁是馬爾代夫重要的旅游資源,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來此參觀,為馬爾代夫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旅游業的過度開發,珊瑚礁出現了白化等亞健康現象甚至大規模死亡,給馬爾代夫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危機,因此保護珊瑚礁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迫在眉睫。通過實地調研,我們初步了解了馬爾代夫群島之一的Maalhos島周圍珊瑚礁的現狀以及現有保護措施并進行分析和討論,繼而提出優化方案,可供相關機構參考。
關鍵詞:馬爾代夫;珊瑚礁;白化;旅游開發;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P737.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4-0000-00
0 引言
馬爾代夫的珊瑚礁是眾多沿海居民食物的來源,并為他們創造了大量工作機會。同時,珊瑚礁作為自然防波堤,阻擋了海浪和颶風的侵入,守護海島的安全。除此以外,珊瑚礁的色彩多樣,吸引了眾多游客,具有珊瑚礁的海島作為旅游觀光景點,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當地漁業資源也極為豐富,盛產金槍魚、鰹魚、鮫魚、龍蝦、海參、石斑魚、鯊魚、海龜和玳瑁等。其魚類主要出口中國香港、日本、斯里蘭卡、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等地。據研究調查發現,魚類和珊瑚存在共生關系。例如在珊瑚礁中常見的鞍斑珊瑚魚。更加證明了珊瑚對于海洋環境的重要性。近年來環境的變化,使得海洋環境遭到破壞,海洋生物日益減少。所以人們在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生產力的同時,還需要兼顧著對于這片賴以生存的海洋的環境進行保護。
1 珊瑚礁的形成及特性
珊瑚屬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 珊瑚蟲綱( Anthozoa),是腔腸動物門中最大的一個綱,有7000多種,均為海產。根據骨骼質地和水螅體大小,珊瑚一般分為大水螅體石珊瑚、小水螅體石珊瑚、軟珊瑚以及海葵等幾種類型。珊瑚礁是珊瑚蟲的尸體鈣化后形成的,活著的珊瑚蟲附著在珊瑚礁上,死亡之后鈣化在原有的珊瑚礁上,使珊瑚礁不斷生長。珊瑚蟲和共生藻類(Symbiodinium)能夠建立共生關系,共生藻類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生長和鈣化所需要的氧氣和有機碳,珊瑚蟲則為共生藻類提供生存空間。這種共生關系較為脆弱,受海水溫度影響極大,一旦海水溫度升高至一定程度,珊瑚蟲就會驅逐共生藻類,珊瑚蟲得不到有機碳和氧氣進而死亡[1]。
馬爾代夫群島的珊瑚礁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呈現環島鑲嵌式分布,類型以堡礁和點礁為主,為馬爾代夫帶來了豐富的生活和旅游資源。
許多珊瑚個體色彩絢麗,艷麗的顏色不遜色于陸地上的各種鮮花, 有的珊瑚品種還有驚艷的熒光效果,許多游客潛入深海只為一覽它的芳容,其得益于共生藻類具有的五彩斑斕的顏色。珊瑚不僅形象美觀,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并且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是相對于藥用價值而言它在環境方面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的。珊瑚礁生態系統被稱為水下“熱帶雨林”,具有保護海岸、維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漁業資源、吸引旅游觀光等重要功能。
2 珊瑚礁的保護現狀及危機
相關數據庫顯示,近些年來,全球范圍內的珊瑚礁健康狀況不斷下降,其中以珊瑚白化為主。珊瑚白化是指在不利條件下,如高溫和酸性環境,珊瑚蟲產生過多的活性氧化物,破壞珊瑚蟲細胞并驅逐共生藻類,使珊瑚礁呈現白色的現象。共生關系破裂后,珊瑚蟲無法獲得共生藻類提供的光合作用產物,即無法獲得用于生長繁殖的足夠能量,從而導致其進入應激狀態,如果環境長時間無法恢復到適于共生關系重建的狀態,珊瑚就會大面積地死亡。
近30年以來,馬爾代夫周圍海域的珊瑚礁面積有所縮減,珊瑚的健康狀況有所下降,以1998年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大面積珊瑚白化為例,1998年印度洋海域爆發厄爾尼諾現象,造成將近60%的珊瑚礁發生白化并死亡。給當地的生態和經濟帶來嚴重的損害。在之后的十幾年中,馬爾代夫海域的珊瑚礁數量有所恢復,但是隨著全球變暖和海平面的上升,以及珊瑚生長需要較長的時間,其珊瑚礁面積很難再恢復到原有水平,并且一些較小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正在面臨嚴重的威脅[2]。
珊瑚礁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是海島居民賴以生存的資源和防護屏障,也是大陸的有力支撐。如果珊瑚礁大量減少,不僅捕魚業和旅游業等經濟活動將會受到打擊,沿海地區的水土流失與受到海浪侵蝕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導致陸地面積的減少與海平面的上升,同時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破壞將導致海水水質的下降,影響到沿海居民的生產生活。因此保護珊瑚礁刻不容緩,是關系到全球人民生存和發展的大事。
3 Maalhos島珊瑚礁縮減的主要原因
3.1 極端天氣
馬爾代夫群島海域的珊瑚礁曾在1998年和2015年遭遇過規模較大的銳減現象,其原因可以歸結于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異常水溫。水溫的升高使得珊瑚蟲和共生藻類的共生關系破裂,珊瑚蟲失去賴以生存的氧氣和有機碳,出現大面積的白化和死亡現象。
3.2 人類活動
除極端天氣之外,人類活動也是Maalhos島周圍珊瑚礁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人類過度捕撈魚類情況的發生,破壞了珊瑚礁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珊瑚礁魚群的減少對珊瑚礁的生長具有不利的影響。另外,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制品等廢棄物嚴重影響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同時也對珊瑚礁的光合作用產生了不良影響。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和廢氣的排放加重了海水酸化,酸化對海洋生物,尤其是外殼或骨骼含鈣的生物將造成“嚴重威脅”。
4 目前的保護措施
馬爾代夫相關部門針對捕魚業制定了相關措施:大力鼓勵發展水產養殖業。并實行嚴格的資源管理,所有捕撈作業漁船只允許利用釣具進行生產,并規定所有出口的石斑魚類其體重不得小于500g,并且嚴禁出口任何種類的珊瑚。這對于珊瑚礁保護具有一定的的積極影響。同時要求任何新旅游項目的開發都必須經過環境影響評估才能夠繼續進行[3]。
4.1 污水處理
Maalhos島上的生活污水僅經過簡單地處理即排放至海洋中,僅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在簡單處理之后達到循環用水的標準,能夠再次使用,這對海水水質具有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島上的污水處理設備和處理技術必須得到升級,在提高循環用水量、降低排放量的同時降低排放污水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既能提高島上居民的生活質量也能保護海水水質,保護珊瑚礁生態系統。
4.2 垃圾處理
Maalhos島上的垃圾以塑料制品如礦泉水瓶、包裝袋為主,并且在街道、沙灘和海洋中可以見到較多的隨意丟棄的塑料制品,對社區環境美化和海洋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島上缺乏垃圾分類以及有效回收處理等措施,導致環境惡化以及資源有效利用率下降。據此,我們建議島上在街道上增設垃圾桶、給出海的漁船配備垃圾回收袋,控制住垃圾亂扔的現象;同時大力推行環保教育,宣傳垃圾分類,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
5 結語
馬爾代夫群島珊瑚礁種類豐富,分布廣泛,具有維持生態平衡、穩定大陸架和旅游觀賞價值,是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源和重要的經濟資源。受到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馬爾代夫海域的珊瑚礁面積較上世紀已經大幅度縮減,珊瑚礁的減少將對馬爾代夫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難以想象的嚴重后果。如果不及時做出行動保護珊瑚礁,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將會失去這一絢麗多姿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1] Roth, M. S. The engine of the reef: photobiology of the coral-algal symbiosis[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4(5):422.
[2] Moberg, F.; Folke, C. Ecological goods and services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2): 215-233.
[3] Cantin, N.E.; Lough, J. M. Surviving coral bleaching events: porites growth anomalies on the Great Barrier Reef[J]. PLoS One, 2014, 9 (2):e88720.
收稿日期:2019-11-04
作者簡介:張釗沁(1998—),女,湖北黃石人,本科,研究方向:生物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