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要想穩定發展,就要注重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并且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也一直是農村的重點工作,涉及到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為此,只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才能從根源上確保農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損害。除此之外,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也是農村和諧發展重要部分。本文將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意義為著手點,尋找阻礙農村發展的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的有效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意義;措施
中圖分類號:F302.6?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4-0000-00
0引言
在開展農村工作時,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動農村加快發展與穩定轉型的主要因素。然而,現代許多人忽視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對推動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沒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農民沒有積極參與到民主管理當中,導致集體資產逐漸流失,為農村建設埋下巨大隱患。為此,注重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已經成我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刻不容緩的事情。
1 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意義
1.1 有利于提高農村經營管理
在農村民主建設過程中。人本思想是其重要基本內涵與要求,農村在實施建設發展時必須將人本思想落實到實處,以便有助于農村建設發展。尤其在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過程中人本思想更為突出。村中在商議與決定某項重大事件時,必須要將村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能夠站在村民的立場思考問題,要為廣大農民設置渠道平臺,使其有權力參與其中,確保農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切實做到農民為農村建設出謀劃策。與此同時,農村在建設發展時還要保證財務公開透明,采用多種渠道方式讓全村農民都能清晰,明確掌握農村資產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農村經營管理有所提高[1]。
1.2 有利于完善農村民主建設
在農村建設過程中,應嚴格依照我黨貫徹的“以人為本,加強民主建設”這一方針政策,積極響應號召。在農村日常建設管理過程中,將此項方針政策有效落實到實處,以便穩定推動農村建設發展。為此,農村發展建設過程中,農經干部應注重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并要求村干部在商量決定某項重要決策時,要積極聽取廣大農民意見,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到商討決策當中,維護好廣大農民的切利益,并對農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認真聽取,對于好的建議要采用接納,對于有效的管理方法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完善。除此之外,農村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還要對農村財務進行公開透明,讓農民能夠及時了解本村所有財務收入與支出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農民利益不受侵害,快速推動農村發展建設。
1.3 有利于解決農村經濟矛盾
在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農村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農村應緊緊抓住這場機遇,以此讓城市發展建設帶動農村發展建設,以此確保其經濟效益在其建設發展中取得較大進步。然而,在新農村建設發展過程中,許多弊端也漸漸隨著發展顯現出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農民與經濟之間的矛盾。為此,國家在對農村實施占用改造以及農村建設改造過程中都應該給農民一定的經濟補償,可以在實際實施環節中,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很多農民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這種補償不合理的現象,無形中加深廣大農民與經濟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損害農民的切身利益,為今后農村發展建設埋下極大的隱患。為了更好的解決農民與經濟之間的矛盾,農經部門在實施管理時應注重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并將該項優勢充分體現出來,確保村支部在使用每項款項時,都能公開透明,讓全村村民都知道各項款項的去處,以此有效解決農民與經濟之間的矛盾[2]。
1.4 有利于優化農村經濟體制
農村在實施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必須要與我國社會主市場經濟保持統一。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是以經濟體制起帶頭作用。當前,我國主要是以社會主義為主要地位,由多元化結合基礎結構的形式為重要發展參考參數價值,根據我國專家學者的多年理論研究以及反復實踐考察之后,得出具有極大權威性的數據依據。農村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緊跟時代發展形勢,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并對農村經濟體制予以優化,只有這樣農村經濟才不會被大形勢所淘汰,確保自身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統一,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建立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從而依照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以此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2 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舉措
2.1 制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內容
農經部門在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過程中,應對村的所有集體資產進行評估,并對已經評估的資產予以核實,做好相關產權登記。農經人員還要在村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管理機制,設置集體資產考核體系,明確各項集體資產管理體制,確保每項規定都能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完善考核指標。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村財務公開透明,還要實施資產雙向賬本,嚴格管理財務動態資產變化。農村在日常建設發展過程中,只有做好財務管理工作,明確財務管理制度,才能做好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為此,農經人員要注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完善財務監督管理的同時,實現民主管理,制定現金審批流程,注重審計核算工作。對于農村債務而言,農經人員還要避免村不良債務的情況發生[3]。
2.2 強化農經干部隊伍建設
實施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過程中,農經人員應積極參與政策制度培訓以及財務知識相關培訓學習,使其在不斷學習培訓中充分認知到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性,強化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保證廣大農民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這對農村建設發展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農經人員應充分發揮自身管理作用,注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并將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以此提高集體資產管理,提升農村財務管理水平,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建設。
2.3 實現財務電算化,推廣會計代理制
當前,農村傳統人工記賬方法已經無法滿足財務管理的實際需求,而電子化財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今社會對財務管理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財務管理能夠將財務人員從繁亂冗雜的財務數據中釋放出來,這樣既能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還能保證財務數據的精準性。為此,我國廣大農村也應加大推廣電子財務管理的力度。農村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應保證集體資所有權具有收益權與使用權的同時,還要在本村建立實施會計委托代理制度,在該項制定實施過程中村支部還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1)農村實施財務管理過程中,可以采用會計委托代理制度,并且這項代理制度對財務管理而言極為重要。村干部在實施財務改革時應充分重視這一點,并在實施過程中予以嚴格執行。同時還要在本村加大會計委托代理制度的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了解什么是會計委托財務代理制度以及其制度的重要性;(2)農村在實施會計委托代理制度后,還要在日常管理中建立與之相匹配的代理機構,明確財務代理人員的責任。同時還要在本村建立會計委托代理部門,該部門直接歸當地政府部門統一領導,該部門的會計人員還要在工作期間佩戴證件;(3)在實施會計委托代理制度后,應對本村的財務予以分類,并對往年合同與財務數據進行全面清理;(4)會計人員在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制度,并依照會計規定進行辦事,確保會計委托代理制度能夠在廣大農村大力推廣實施[4]。
2.4 實施財務公開民主監督
農村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應對財務工作進行公開透明管理,這種公開透明的做法對民主監督來說極為有效。為此,農經人員應注重實施這項工作。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廣大農民的合法利益。農民在輔助、支持農村建設發展的同時,對農村集體資產也極為關注,為了廣大農民放心安心,本村農民有權監督財務的支出與收入。農經人員應在第一時間更新本村資產使用動向,確保村民能夠實時掌握財務管理信息,只有這樣才能讓本村村民增加對村干部的信息度,從而確保村干部日常管理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由此可見,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主要突破口是本村財務管理公開,以此激發本村農民參與積極性,有效推動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順利推進實施。
2.5定期開展財務人員培訓工作
在實施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過程中,其主要負責人為本村的財務人員。也就是說財務人員是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責任人,財務人員在整個實施環節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當前,我國大多數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管理水平,且自身綜合素質比較低,當地政府部門對農村財務人員要求較低,許多財務人員沒有進行相關考核就允許上崗,致使本村財務數據常常出現不準確的情況,導致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一直處于落后階段,無法與時俱進,不滿足當前農村建設改革發展步伐。為此,相關政府部門應注重選拔農村財務人員,確保所有財務人員通過考核后才能上崗,定期對農村財務人員開展學習培訓工作,建立教育培訓制度,并與當地高校聯合從中篩選出專業財務能力較強的工作人員予以聘用。與此同時,農村還要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對農村財務人員開展不定期工作檢查,借助多種考核手段以此提高財務人員自身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5]。
2.6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
農村在實施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過程中,農村集體資產應歸本村所有農民所有。然而在實際執行時,集體成員資格卻很難明確界定線,全國無法在較短時間內進行全國統一。各個地域應根據當地的法律法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予以充分尊重。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可以借鑒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的集體資產管理經驗,并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變通完善,切勿直接實施拿來主義。通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自然成員、表決成員、保留成員這三種,村支部不但要考慮一般情況,還要對農村中的特殊群體予以照顧。另外,農經人員在清查資產時還要做好產權登記,在尊重傳統歷史的同時,還要依照我國法律制度堅持依法辦事,以此推動我國農村全面改革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在實施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過程中,可以有效推動農村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是農村改革有效保障。通過制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內容,強化農經干部隊伍建設,實現財務電算化推廣會計代理制,實施財務公開民主監督,定期開展財務人員培訓工作,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等有效措施,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保持一致步伐,讓先富起來的農村帶到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以此推動農村經濟長久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照峰,黃翟.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推進新農村建設[J].農民致富之友,2019(10):244.
[2]朱文歡.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意義與舉措[J].農家參謀,2018(24):15.
[3]修曉華.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意義與舉措[J].河南農業,2018(17):6+8.
[4]田雯.淺談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意義與舉措[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8(01):55-56.
[5]任學標.基于以推進民主管理為核心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7(16):20.
收稿日期:2019-11-20
作者簡介:高春榮(1978—),女,吉林雙遼人,本科,經濟師,主要從事農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