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義學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國有企業改革攻堅階段的重要目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求陜西省在未來三年內將重點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推進國有資本優化重組,向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聚集;推動企業有序退出不具競爭優勢的非主業,集中資源發展主業;推進能化產業高端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支持企業上市,到2020年底,省屬國有企業混改面提高到60%以上。
“我們在充分肯定省屬企業改革發展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陜西國企自身存在的不足,有些問題甚至還比較嚴重。”陜西省國資委鄒滿緒副主任說,“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布局結構還不優。省屬企業在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和建筑等這些傳統行業應該說發展比較充分,但在一些戰略新興產業里面,比如說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領域還不夠強,核心競爭力還不夠。二是整個聚焦主業還不夠。有的省屬企業甚至進入了十幾個領域,主業不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同時產業同質化問題也比較嚴重,很多企業涌入同一個行業,特別是非主業里面交叉重復現象比較嚴重,分散了寶貴的國有資本資源,在真正需要國有資本發揮引領作用的行業,反而顯得力量不足。三是創新能力還不強。省屬企業在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方面創新還不夠,特別是我們整個科研成果的轉化率還不高,2018年省屬競爭類企業技術投入比率整體要低于全國平均值。四是質量效益還不高。省屬企業營業收入、資產規模等在全國位居前列,但利潤等效益指標還相對靠后,特別是凈利潤指標相對比較低,規模和效益還不相匹配。五是一些企業領導人的改革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對于改革的緊迫性認識不足、用力不夠,在一些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還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這五方面問題需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推動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省屬企業在電子信息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不強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陜西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目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出了省屬企業聚焦高質量發展的六大目標:布局結構更加優化、企業治理更加科學、創新驅動更加強勁、規模實力更加壯大、質量效益更加向好、監管體制更加完善。
鄒滿緒說,“為了實現這‘六大目標’,我們確定了九項重點改革任務,這九項重點改革任務都是非常具體的,操作性也比較強的,當然實施起來也有一定難度,需要‘跳起來才能摘到桃子’”。
九項重點改革任務:一是要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改變企業主業不突出,同質化嚴重問題。二是要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堅持黨委領導,規范董事會建設,激發管理層經營活力,強化職工權益保障,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經營機制進一步健全。三是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著力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分層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是要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重點推動企業在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五是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行管理人員聘任制,實施勞動用工契約化管理,推進收入分配市場化改革。六是要加大企業人才培養,推進企業家隊伍專業化、年輕化,加強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七是要提質增效,推進“瘦身健體”,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降本增效,防控重大風險。八是要深化國資改革,出臺以管資本為主職能轉變方案,公布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切實維護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突出國有資本監管重點,推進服務式監管。九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確保黨統領改革發展全過程。

漢川大型數控機床制造基地裝配車間

渭河煤化工集團
據了解,針對陜西省省屬企業主業不突出、結構不優、同質化競爭等比較突出的問題,省國資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圍繞優化主業發展的目標,對于37戶省屬企業的主業逐一進行核定、公布,明確了各企業的主要業務范圍和發展的方向;二是制訂出臺了省屬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和投資負面清單,嚴控非主業投資和低效無效資產投資;三是印發了《省屬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優化主業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重點任務和具體的措施。
“這次《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就將優化主業發展作為了九大行動之首。”省國資委規劃發展處韓紹安處長說,“下一步省國資委將圍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落實還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全面抓好《省屬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優化主業發展實施方案》的落實工作,按照‘鞏固提升一批、培育壯大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計劃和要求,督促企業制定好重點任務和項目的臺賬,全力聚焦主業發展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二是推動省屬企業戰略性重組。以優化資源配置為目標,加快推進省屬企業在交通、能源、農業、水利、裝備制造等行業企業重組,進一步解決集團層面同質化競爭問題,提升這些企業在全國同行業的競爭力。三是推動企業非主業資產整合。對于物流、建筑、旅游、酒店、房地產、醫療、教育等非主業資產,逐一提出清理退出計劃,有條件的還要進行專業化整合。四是推動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加快企業各業務板塊,特別是同質化業務的整合,持續推進企業壓縮管理層級,僵尸企業處置及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進一步集中資源發展和優化主業。”
據介紹,省屬企業中法士特集團是優化主業的典范,該企業幾十年來堅持聚焦變速器的研發生產,從不涉足酒店、房地產等非主營業務,公司的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十六年位列中國齒輪行業第一。“法士特經驗”在未來三年中將被廣泛推廣。
鄒滿緒解讀《三年行動方案》時說,“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國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實事求是地講,我省省屬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比較滯后,目前我們的混改面只有43%,至少低于全國10個百分點,所以我們在方案里面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一項重點任務來加以推進。具體設計了三條推進的路徑:一是大力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推進混合所有制的基礎和前提,我們鼓勵省屬企業通過引進中央企業資本,兄弟省市國有資本、民營資本、集體資本、外資資本等多種形式,力爭到2020年底有5戶以上的集團公司改制為股份公司。競爭類企業大部分能改為股份公司,整個省屬企業股份公司的比例達到50%左右。二是分層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們要探索推進集團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支持鼓勵省屬二級企業及其權屬企業通過股權投資、資產收購、債務重組、項目合作以及科技合作、品牌合作、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等方式引入非國有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力爭到2020年底,省屬企業混改面達到60%以上,比現在提高17個百分點。三是全力推動企業上市。我們要在2018至2020年至少儲備30戶擬上市企業,鼓勵省屬企業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境外資本市場上市,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大對目標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和并購重組或對上市殼資源進行收購,鼓勵集團整體改制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分板塊上市,大力加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通過多措并舉提升國有資本的證券化率。為鼓勵上市,提高積極性,我們將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對成功上市企業在當年度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增加權重并予以獎勵。”

陜西延長石油化建股份有限公司躋身中國建筑上市公司百強第54位
陜西省是國企大省,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始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歷經多年的市場淘沙后依然保持活力,其主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國資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和企業自身改革的不斷深化。據本刊記者了解,近年來省屬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特別是去年,電子信息集團的烽火通信、陜煤集團的神南礦業獲得了中國工業大獎;陜重汽、漢德車橋和法士特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延長石油集團的兩個課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都為企業煥發新的活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合作處黃峰處長解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時說:“總結經驗,我們可以發現,體制機制變革釋放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企業煥發活力、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可以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創新驅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對省屬企業來說,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就牽住了企業發展的‘牛鼻子’,這也是省屬企業特別是老牌國有企業煥發新的生命力的根本方向和工作的著力點。”
黃峰補充說:“推動科技創新,我認為省屬企業要抓好三方面的重點工作。首先是要發揮好我們的制度優勢,凝聚共識、聚集力量、統籌各方資源全力開展科技創新工作;二是要瞄準‘卡脖子’問題,緊盯科技最前沿,強化自主創新,集中攻關破難題,補短板強弱項,力爭掌握核心技術,搶占市場和產品利潤的最高點,以期實現良性循環;三是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驅動實質上就是人才驅動,重點要在用好、吸引、培養科技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上下功夫。”
企業要發展壯大,既要靠資本、技術、品牌等生產要素,更要靠寶貴的人力資本。陜西省科教資源富集,強化科教資源與省屬企業的高度融合是催生新發展動力的有效途徑。
深化國企改革,要強化科研人員和科技人員的交流力度——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深入到我們企業的生產第一線,以項目為依托開展技術研發、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工作;同時,也支持省屬企業的優秀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進行掛職、兼職,強化產業化的科研導向,積極參與高校實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設計以及專業學科和專業課程的建設等工作。
如何有效激發員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陜西國企改革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考核分配處張靜副處長說,“我認為,核心要義在于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出,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做到三個實現:一是推進管理人員的聘任制。完善以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為核心的管理人員職級體系,建立將考核評價結果與職務升降、薪酬調整緊密掛鉤的引進退出和激勵約束機制,切實做到管理人員能上能下。二是實施勞動用工契約化管理。制定分級分類的企業員工市場化公開招聘制度,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構建員工正常流動機制,實現員工能進能出。三是推進收入分配市場化改革。完善出資人依法調控與企業自主分配相結合的工資總額分級分類管理體制,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的激勵機制,統籌好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科技型企業股權分紅等中長期激勵舉措,推行全員績效考核,實現收入能增能減。”

有效激發國企員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總之,深化國企改革進入攻堅時期,政府、企業、社會……參與各方要相向而行,要同頻共振,才能使改革和發展產生更多更大的成熟效應。到2020年底,陜西力爭實現省屬國企國資改革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國有經濟的活力、競爭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