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義學 李乃斌
一句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人們記住了“陳倉”這個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一個國家級4A級風景旅游區“大水川”,在剛剛過去的四天“五一”假期又一次迎來游客爆棚,讓民營企業家史軍輝再次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點人物。

史軍輝出生在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周原鎮一個普通的農家,少年時代剛好趕上“文革”時期,家庭條件的困苦造就了他的堅忍自強,自立創業的能力。作為父母的大兒子、家中的老大哥,對弟弟妹妹的關愛又使得他從小就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勇氣和擔當。上世紀80年代初,史軍輝從學校畢業回村參加生產勞動。年僅16歲的他,面對繁重不堪的田間生產勞動,常常陷入沉思。那時候,正是改革開放初期,包產到戶的改革春風吹遍寶雞,連年豐收使偏遠農村的大部分人解決了溫飽。面對周圍小富即安的村民,史軍輝懷揣致富夢想離開村莊。他在寶雞啤酒廠旁邊辦起了一個清洗啤酒瓶的小作坊,一邊回收舊瓶,一邊清洗啤酒瓶,然后供給啤酒廠。就是這樣一家簡陋的小作坊,史軍輝一干就是10年,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寶雞市陳倉區,古稱西虢,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時代,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設虢縣,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設陳倉縣,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稱寶雞縣。2003年,寶雞市為適應發展需要,將寶雞縣改為陳倉區。這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特別深厚的大區,卻也是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區縣。
1989年,史軍輝積累了一些資金后,就在自己的家鄉周原鎮辦起了育才玻璃廠。后來,發展成為“寶雞育才玻璃(集團)公司”。歷經30余年的風風雨雨,他最終把一個僅加工玻璃瓶的小作坊,發展成為陜西乃至西部地區知名的民營企業。

史軍輝在育才集團年會上講話
如今,育才集團由以前的5大產業發展為現在擁有制造業、地產業、物流、旅游業等15類產業的大集群。伴隨著企業的成長,史軍輝也日益成長為優秀的民營企業家。他被選舉為陜西省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又被評選為陜西省勞動模范、陜西省農村優秀鄉土人士、陜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陜西省為公益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家、全省首屆“扶貧功臣”、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全國社會扶貧先進個人。
2015年5月,陳倉區政府與育才集團簽約,對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2017年7月,這個在寶雞西部山區開發建設的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也吸引了李克強總理的目光。
“董事長史軍輝,是一位思想敏銳、敢闖敢干、心存善念的關中硬漢子。”大水川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晁虹回憶當初開發大水川旅游項目時說,“投資大水川旅游項目的夢想,一直在他頭腦中糾纏了10多年,如今總算夢想成真啦!”
2014年,史軍輝去西山參加一個朋友親屬的葬禮,碰到了時任陳倉區香泉鎮黨委書記張天軍。香泉鎮就處在寶雞西部山區,張天軍經常為香泉鎮的經濟發展尋找機遇,心里已經有成熟的綠色發展理念。兩人談得很投機,要發展西山地區經濟,只有緊抓西山地區的地域優勢資源,偏僻落后的西山有什么呢?只有一眼望不到邊的青山綠水。開發西部山區,最好是搞山水風景游。兩人的思想碰撞出了火花。
“其實,每次看到家鄉這廣袤的綠水青山,史軍輝心里就平添些許淡淡的鄉愁。他是一個鐘情綠水青山的人,經常被這美景感動,也為生活在美景中并不富裕的父老鄉親而苦惱。”育才集團行政部經理梁超告訴本刊記者,“他是一個有善性的人,是一個具有家國情懷的人,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民營企業家。在西部山區搞旅游開發,就這樣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初步意向達成后,史軍輝抓緊組織人馬考察調研,并與當年3月份將開發建設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的議案提交到陳倉區“兩會”上。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富裕,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旅游產業也日益成為朝陽產業。通過科學考察論證,史軍輝認為西部山區的旅游產業值得開發。但是,旅游開發是長線產業,前期投資量特別巨大,回收成本也比較慢。育才集團的自有資金,是遠遠不夠開發西部山區的。史軍輝積極奔走,四處找銀行貸款融資。民營企業融資難是時代難題呀,縱然已經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育才集團,還是處處碰壁,沒有一家銀行愿意貸給史軍輝。
這個開發項目苦于旅游投資大、資金不足而被迫擱置下來。
這個項目在史軍輝頭腦中糾纏了好多年。在這期間,寶雞市實施的“突破西山”戰略初具規模,陳倉區區長王萬慶多次找史軍輝研究深度開發西山的策略。
好事多磨,直到2015年,在陳倉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長安銀行決定貸款給史軍輝的寶雞育才集團。史軍輝就和陳倉區政府采用BOT的投資模式,開發建設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
旅游業是鏈條很長的產業,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開發過程中,很快就帶動了周邊農家樂的發展。南峪村的王小平,一直都是靠種山地和外出打工維持生計。2016年3月,王小平從外地趕回家鄉,在自家院子里辦起了名叫“豐盛農家院”的農家餐館,接待來景區的游客。小倆口忙活到年底,4萬元的農家樂收入就裝進腰包,這比王小平以前兩年打工的收入還多。他心里樂開了花,逢人便說:“這多虧了史軍輝啊。”
史軍輝多次在不同場合積極號召:“像這樣的農家樂,我們要支持在景區多開。”像王小平一樣,各種農家小店如雨后春筍一般在西部山區“冒”了出來。
大旅游產業的大發展,不但帶動了景區內南由古城商貿、農家樂等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帶動了西部山區土特產業更大的發展。以前西山由于與市場對接不上,交通不便而讓山貨賣不出去。如今,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賣掉自產的核桃、木耳、花椒、蜂蜜等農特產品。
發展旅游產業,不僅帶動了西山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還逐步改變著窮山僻壤人的精神面貌,改變著山區人的生活理念。
“貧困而信息閉塞的西山,以前村民們大多都有愛睡懶覺的習慣,尤其是每年到臘月前,村民們總會提前一個月不干活就回家了,在家里等著過年。自從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建成使用后,在景區干活的人都要干到臘月二十八,公司放假后人們才快樂地回家。隨著景區的進一步擴大,加上現代化科學管理方法,山里人的精神面貌全變了。”地處大水川旅游景區核心地段的南峪村支部書記梁有軍發自內心感慨地說。“人的生活觀念也變了。如今,懶散的人少了,村上開旅館、辦農家樂的多了,人人都往好日子奔了。”
今年“五一”假期第2天,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迎來旅游高峰,截至16:30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接待游客10.19萬人次,其中大水川景區接待游客2.84萬人次,九龍山景區接待游客5.42萬人次,靈寶峽景區接待游客1.93萬人次。景區內到處是一片人的海洋。5月3日早晨,本刊記者見到了正在檢查的史軍輝,他忘我的工作精神,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五一假期,出入景區的車輛越來越多,讓身處大山的村民目不暇接。坪頭鎮庵里村的李啟明,看著旅游專線上奔跑的小汽車,高興地告訴本刊記者說:“大水川招引來這么多人,咱的山貨不愁賣了,咱開農家樂也掙錢了。”
“扶貧不能一捐錢就走人,要扶就扶出個名堂。”這是寶雞育才集團董事長史軍輝常說的一句話。
2015年5月11日,史軍輝代表育才集團主動與陳倉區政府簽訂協議,采用由政府聯合企業共同參與大扶貧的方略,堅持在開發中保護生態,在生態保護中開發旅游的原則,在自然地貌壯麗的西部山區建起了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一下子就讓這個“處在深閨不為人知”的山區沸騰了。
鐘情綠水青山的史軍輝,在改變西部山區的發展面貌中,始終不忘讓綠山青水變為金山銀山,更要改變以前“扶貧只能是捐錢走人”的做法,史軍輝經常對育才員工說:“咱們要扶貧,就要扶出個名堂來。”
大水川景區自建設開始,就制訂了以大生態帶動大旅游,然后把旅游融入大扶貧理念的方案。在實踐中,按照陳倉區和自己摸索出來的“生態+旅游+扶貧”模式,把生態旅游扶貧三者融為一體。用史軍輝的話來說,“要搞大扶貧,也就是說要在旅游區搞整村精準扶貧。”他們積極落實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實行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他發動當地群眾參與旅游服務業,開辦農家樂,興辦鄉村體驗游,堅持以旅游業和特色農業的發展方向,重點發展以核桃、木耳、黑柴胡、土豬、土蜂蜜為主的農特產業。他還支持當地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實現西山群眾發展產業的造血功能。將涉及的5鎮10村年人均純收入提高到了1.8萬元。育才集團出資100萬元支持南峪村、石堯村、趙家山村等10個村興辦農家樂100多戶,建成售山貨的售貨亭30個,在南由古城餐飲區免費安置西山貧困戶參與經營特色餐飲79家,解決剩余勞動力200余人,為120戶群眾提供了農特產品自銷點,鼓勵當地群眾銷售自己種植的土特農產品。大水川景區帶動了當地1.3萬人就業,在景區從事服務業的人員就達2000多人。

大水川景區一角
寶雞育才集團常務副總裁韓小強說:“史總為了讓扶貧一管到底,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讓無勞、無智、無贍養的‘三無’貧困戶入股分紅,這是大水川的一大創舉,大水川與香泉鎮簽訂了140名貧困戶的三方協議,以旅游扶貧項目入股大水川景區開發,每戶入股1萬元,由育才集團保底,連續5年連本帶息給貧困戶每年分紅2200元,保證了扶貧的持續性,實現了‘三變’扶貧。”
“熟悉市場規律和旅游這個朝陽產業,正是民營企業參與社會扶貧的獨特優勢。旅游業不僅讓村民直接受益,還讓村民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形成了西部山區人人參與扶貧幫困行動。”史軍輝說。“ 實施‘生態+旅游+扶貧’戰略后,西山扶貧的力度越來越大,不僅激發了群眾創業創新的熱情,更激發了群眾創收致富的積極性,并且將大伙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實現了互惠互利共同扶貧的互促互進的脫貧攻堅大格局。”
育才集團在大水川旅游扶貧開發建設中,投入之多,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在陜西省社會扶貧史上和旅游建設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社會扶貧的一種新嘗試。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建成和投入運營,把大生態大旅游與大扶貧融為一體,形成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大格局,彰顯了政府與企業聯手互促扶貧的無窮魅力。
2017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考察寶雞西部山區脫貧攻堅時,在現場的史軍輝把育才開發大水川搞旅游扶貧的情況向總理作了詳細匯報。總理聽后很高興,并對西山旅游扶貧模式贊賞有加,還指出要堅持以旅游業和特色農業為發展方向,做好原址開發。
總理考察后,育才集團組織專業人員成立了大灣河景區工作小組,按照陜西省規劃設計院制訂的《大灣河景區總體規劃》,既保護了大灣河村原址風貌,又開發建設了一個原生態的大灣河傳統村落旅游體驗景區,并為大灣河村建成了移民搬遷居住集中區,23戶貧困戶已入住到新民村公路旁的大灣河移民搬遷新村。
本刊記者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大水川國際旅游度假區4天累計接待游客28.33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其中,大水川景區接待游客6.87萬人次,九龍山景區接待游客16.48萬人次,靈寶峽景區接待游客4.98萬人次。數據分析發現,大多數游客在西山地區駐留消費三四天。旅游富民是旅游產業的終極目標,旅游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旅游扶貧給西山群眾帶來了外界文化和發展的新思想,扶的是脫貧的動力,扶的是致富的能力,扶的是共同富裕的向心力。
鐘情青山綠水的史軍輝,既守住了青山綠水,又換來了金山銀山,讓老百姓看到了西山發展的面貌,看到了勤勞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