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麗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蓮池幼兒園
現在的時代,各方面發展快速,不僅是國家社會在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提升。人們熱衷于住高層住宅,獨門獨戶,封閉化比較嚴重,這樣的環境,孩子的社會圈子比較小,缺乏玩伴,社會角色單一。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和周圍接觸,總要和周圍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而在這些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學會合作勢在必行。學前期正是孩子各種合作素質形成的關鍵期。未來社會,會合作的人,才能共贏,取得成功?!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社會目標中指出:要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同情心。因此,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對未來人才素質的要求具有很大的意義。如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呢?我認為有以下幾種方式和方法:
環境會說話,良好的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生理及心理的教育,因此要使幼兒的周邊的環境充滿合作學習的氛圍。要創設一個平等合作的教育環境,老師可以張貼幼兒合作的圖片或者照片,創設合作游戲環境,讓孩子體會遵守游戲規則,認識到幼兒之間合作是很重要的。

家庭是幼兒學習的第二課堂,父母是幼兒的鏡子,模仿是幼兒的天性,父母的言行舉止也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幼兒往往會根據父母的做法去和小朋友交往合作,因此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爸爸媽媽之間是否能夠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無形中為幼兒提供了積極的行為榜樣。幼兒通過觀察家長和模仿家長,再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幼兒會逐漸習得合作的方法策略、懂得商量、懂得分工、懂得合作。
幼兒教師也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幼兒每天在幼兒園要生活7個小時左右,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抓住一日生活中所有的時機為幼兒做好示范。在一日生活中讓孩子觀察感知教師是如何進行合作的,懂得合作的意義。
同伴的榜樣作用尤其會讓孩子們容易模仿,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時,對在合作中表現突出的幼兒和有明顯進步的幼兒,樹立榜樣,帶動全班幼兒不斷朝學會合作方向發展。
如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個人覺得應該從一日活動中抓起,因為幼兒是在一日活動中生活和學習的。如小班幼兒,其交往能力比較差,孩子出現了哭鬧現象、互相排斥現象等,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把教室布置得像家一樣的溫馨,讓幼兒感受到教師與環境的親切。
平時在分發點心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合作發點心。洗小手的時候,學會互相幫忙卷袖子,穿衣服的時候,幼兒互相幫忙扣扣子等。教師也可以通過帶領幼兒唱團結合作的兒歌或講合作類型的故事等,對孩子進行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等教育,使其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促進孩子的交往。
《找朋友》讓幼兒尋找小伙伴,結交新朋友;故事《小鴨小雞》引導幼兒體驗小鴨和小雞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快樂;故事《三只羊》讓幼兒了解三只羊斗敗大灰狼的事,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同時,我們可以抓住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及時將幼兒的日常生活編成小故事,隨時教育孩子,往往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各類活動時,讓幼兒充分理解人與人合作的意義,在生活中要互相謙讓,團結,互助,成為會合作的好朋友。在一日生活中,當幼兒表現出合作行為時,我們就用照相機拍攝下來,進行展覽,幫幼兒獲得情感上的愉快體驗,讓他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怎么樣進行合作。
游戲是幼兒園的主要學習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無論是角色游戲還是其他游戲,必須有他人的共同參與才能進行,游戲的過程也是幼兒合作的過程。如角色游戲,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與同伴一起游戲,例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有孩子扮演爸爸、有孩子扮演媽媽,有的扮演寶寶,有的扮演醫生,有的扮演老師,他們一起玩、一起交談、一起游戲,從中體驗著與小伙伴合作的愉快。另如,體育游戲《拯救小動物》中,幼兒通過齊心想辦法,爬坡,手拉手過草地,一起協作搭梯子等,幫助小動物回家,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除了體驗了勝利的愉悅,也知道了遇到困難要想辦法,既要分工又要合作,才能做好一件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培養幼兒合作精神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游戲活動。
總之,幼兒與周圍人的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為幼兒提供各種機會和條件,并適時指導。我們重視孩子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促進其社會化的發展以及良好道德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能合作,能團結,在合作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他們將來進入社會,成為被社會接納和歡迎的高素質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才能成為中國未來的主人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