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華菁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幼兒園
區角活動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區角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的游戲,不是教師事先設定好再引導幼兒完成的。在幼兒開展區角活動時,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幼兒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在區角活動中,老師應該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孩子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而不是傳授者,因此不要過多地干預幼兒,只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一定的引導,讓孩子主動探索、思考、嘗試,進而獨立或與伙伴合作完成區角中的某項活動。
有一次我班的孩子都在區角中活動,娃娃家中的幾名幼兒正在興趣盎然地包餃子、切菜,并將餃子給孩子吃,孩子不要吃,說要吃麻花,幾個孩子商量了一下,準備做麻花。這時,我走進娃娃家,孩子們玩得正高興,沒顧上和我打招呼,我提醒說:“客人來了,你們怎么不問客人好?”孩子們邊做麻花邊附和說:“客人好”,接著又忙于自己的事,似乎很反感有人打擾,我退了出來。來到小餐館,幾名幼兒正在忙著,飯菜都準備好了,可沒顧客,我趕忙充當顧客,請問:“你們有什么飯啊?”,幼兒忙說:“你想吃什么?”我說:“那就來碗面條吧!”幾個幼兒忙了一陣,盛上一碗面條,他們的熱情勁,生怕我這位客人走掉,想盡辦法讓我滿足,為的是我能和他們一起游戲……
為什么我走進娃娃家,孩子們不歡迎我,而進小餐館,幼兒卻樂于和我一塊參與游戲呢?在娃娃家中,我只想向幼兒灌輸我所確定的教育目標,讓幼兒學會禮貌用語,反而干擾了幼兒的游戲。在小餐館中,我先觀察了幼兒的表現,發現幼兒的游戲規則,充當顧客介入游戲,我又設置障礙,促使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解決,這才是成功的指導。教師在游戲活動中只有尊重幼兒意愿,允許幼兒按自己的設想活動,教師應先觀察,了解后介入指導,這樣才能引導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我班曾經開展主題活動“繁忙的馬路”。在主題中,我設計了一系列與馬路有關的活動,根據主題課程的要求,我利用家長開放日的形式,在活動時用親子互動游戲,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家長和孩子們利用他們所帶的廢舊材料一起制作汽車的游戲。孩子們都表現出了積極的參與意識,和父母們一起動手動腦,又是找合適的材料,又是設計車子的結構和功能,既興奮又認真,通過他們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一輛輛漂亮的、各式各樣、各種功能的車,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有效提高了孩子和家長們的互動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同時增加了我們孩子對區域活動的積極性,又充分利用區域活動的形式讓家長們積極融入到孩子們的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