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加拿大、德國特約記者 陶短房 青木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楊升
“華為包裹被‘錯送到美國,美國聯邦快遞是有心還是無意?”28日,路透社發出的一條獨家報道立即吸引世界輿論的關注。報道稱,美國聯邦快遞公司日前將兩個從日本寄往華為中國公司的包裹轉運至美國,并試圖轉運另外兩個由越南寄出的華為包裹。28日下午,聯邦快遞發表聲明承認“錯運”華為包裹,但否認存在“外部要求”。對于聯邦快遞的聲明,大多數網友并不相信。多名中國專家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美國媒體、企業已經與美國政府構筑了一種復雜的復合體關系,利用自己在全球的主導地位,通過“長臂管轄”企圖將控制權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
據路透社28日報道,華為公司24日對該媒體透露了其包裹被聯邦快遞公司“轉運”的消息,并提供了包裹追蹤記錄的圖片。根據追蹤記錄,兩個于19日和20日從日本東京發往華為中國公司的包裹于23日抵達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另外兩個17日由越南河內發往華為香港和新加坡辦公室的包裹,在21日抵達香港和新加坡后,在聯邦快遞的轉運站內被扣留,運貨狀態顯示“投遞異常”。根據聯邦快遞官網的說法,“投遞異常”意味著意外事件阻止了包裹的遞送,例如海關延遲、假期或沒人收貨。華為公司稱,因為這兩個快遞未按時到達,華為越南公司向聯邦快遞越南分公司詢問,22日得到回復稱:“聯邦快遞新加坡分公司收到了美國總部的通知,要求將包裹寄回美國。因此,包裹未被投遞給收貨人,現正在聯邦快遞站。”
報道稱,聯邦快遞發言人對路透社表示,上述包裹是“誤送”,沒有任何其他地方要求聯邦快遞轉運這些包裹,“這只是孤立事件”。華為發言人喬·凱利表示,這4個包裹內只有文件,與技術無關,“這種經歷破壞了我們的信心,我們現在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的物流和文件遞送支持要求。”路透社稱,華為已就此向中國郵政監管機構提出正式投訴。
28日下午,聯邦快遞(中國)公司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承認少量華為貨件被“失誤轉運”,并對此表示抱歉。聲明同時強調,“沒有任何外部方面”要求聯邦快遞轉運這些貨件,有關貨件正在退還至發貨方途中。
“華為包裹錯送美國,美國聯邦快遞有心還是無意?”“德國之聲”28日以此為題報道稱,華為的幾個包裹被聯邦快遞送錯了地方,而且巧合的是,最后抵達的地點是華為最近特別敏感的對象——美國。雖然聯邦快遞聲稱一切只是疏失,但是華為卻不見得接受這個說法。
在路透社“臉書”賬號的相關報道后,獲得點贊最多的網友評論諷刺稱:“美國政府嚷嚷了半天華為和中國政府有關聯,結果反而曝光了聯邦快遞和美國政府的關聯……”香港“01”網站的報道后,有網友稱:“送錯了?真的嗎?兩個地方四個包裹都送錯了?如果真的這樣,聯邦快遞應該準備倒閉了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采購與供應鏈專家委員楊達卿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聯邦快遞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物流信息化監控和應急物流響應機制。這種所謂“送錯”在不同地方多次出現,應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嚴重的失信違約行為。中國快遞業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也稱,聯邦快遞宣稱僅僅是“送錯”,強調是個孤立事件,那也應該提供詳細的情況說明,進行認真負責的調查,說清楚到底是在哪個環節出的問題導致將寄往中國的快遞寄錯到美國去,否則很難平息外界的猜測。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沈逸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聯邦快遞的這種舉動令人不得不懷疑是不是接到了美國情報機構的指令,因為這種“劫持”物流的舉動已經完全超出了正常的界限和規范。他認為,目前來看聯邦快遞已經“不安全”了,其在中國的相關業務應該接受調查,而在明確其安全之前,應對其業務予以暫停。
不少媒體在報道聯邦快遞“錯運”事件時都提到一件事:因報道斯諾登和“棱鏡門”事件而獲普利策獎的英國《衛報》前記者格林沃德在其2014年的新書《無處可藏(NoPlacetoHide)》中提到,斯諾登曾透露,美國情報機構曾攔截裝有路由器等設備的包裹,打開后秘密植入定制固件,再重新打包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