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馮紫嶠 于若飛
科幻電影中的激光戰艦終于要成為現實了。美國《星條旗報》網站27日披露,駐珍珠港的美軍“普雷貝爾”號導彈驅逐艦即將成為美國海軍中第一艘裝備高能激光武器的現役戰艦。報道特別提到,美國海軍之所以優先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激光武器,是希望能用它來攔截中國和俄羅斯的巡航導彈。
可以擊毀無人機和小艇
報道稱,美軍水面作戰項目負責人羅納德·博克斯少將近日披露,隸屬太平洋艦隊的“阿里·伯克”級驅逐艦“普雷貝爾”號將于2021年配備HELIOS系列激光武器。新增配的激光武器將取代原先的2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御火炮系統,成為美軍戰艦末端攔截來襲導彈的“最后一道防線”。
HELIOS系統原名“高能激光與一體化光學致盲武器系統”,由洛·馬公司研發,最初的設計目標是使用激光干擾或灼傷敵方的監視傳感系統。如今它的目標已經瞄準水面小艇和無人機。美國西點軍校現代戰爭研究所在2018年底宣稱,無人機智能集群技術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威脅,“中國試圖把無人機集群攻擊作為反航母的手段之一”。今年3月,伊朗也公開宣稱在波斯灣進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約有50架無人機參加。
洛·馬公司表示,通過使用HELIOS系統,“有助于美國海軍向激光武器系統艦載化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2017年美國海軍在“龐塞”號兩棲船塢運輸艦進行高能激光武器測試,成功擊落一架“掃描鷹”小型無人機。2018年,美國海軍與洛·馬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合同,委托該公司開發兩套高功率激光系統,一套用于陸地測試,另一套用于上艦測試。
期待“改變戰場規則”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機構今年5月的報告披露,美國海軍在激光武器艦載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艦載激光武器一旦成功研制和部署,將成為美國海軍艦艇攔截敵方導彈的“游戲規則改變者”。HELIOS系統項目主管布蘭登·希爾頓透露,未來的高能激光武器上艦不需要額外增配電池,而是繼續依托戰艦的動力系統。HELIOS系統的電源設計已經通過審查,計劃于明年6月前后完成電池原型研發。這意味著一旦HELIOS系統的技術成熟,不需要對戰艦進行大規模改裝就可以快速批量部署。
洛·馬公司透露,目前的試驗已經證實,10千瓦功率的高能激光系統能夠以“光速”能力擊敗小型空中目標;功率提升至30千瓦時,足以使一枚來襲的導彈彈頭失效。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高能激光將承擔最復雜的海基反導任務,從而省下昂貴的反導攔截導彈。
美國《防務新聞》披露,洛·馬公司將根據軍方合同要求,抓緊研制60-150千瓦功率的高能激光器,并把它整合到美軍戰艦上的“宙斯盾”系統中,把激光跟蹤瞄準系統對近程目標的高精準跟瞄能力,與“宙斯盾”雷達的遠程探測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使得美軍戰艦獲得更強的態勢感知能力。
美國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研究員布萊恩·克拉克認為,隨著HELIOS高能激光武器系統的進展,激光戰艦對美軍來說只是時間問題,艦載高能激光武器將改變傳統的海戰模式。只要電力充足,艦載激光武器就擁有源源不斷的彈藥,有助于美國海軍末端攔截中
俄巡航導彈的飽和攻擊。這將大大增加敵人攻擊美軍戰艦的行動成本。
激光戰艦“想愛你不容易”
當然,打造激光戰艦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美國海軍還面臨一系列技術難題。比如高能激光是一個瘋狂耗電的“電老虎”,功率越大耗電越多。當前HELIOS系統的功率有限,電力供應問題尚不明顯,但如果美國海軍希望它提升功率對付巡航導彈,如何解決供電問題就是繞不過去的“坎”。羅納德·博克斯承認,美軍當年研發“宙斯盾”系統時,沒有考慮過兼容激光武器,解決高能激光武器系統與“宙斯盾”系統的融合難題,某種程度上比增強激光武器功率還要急迫。
布賴恩·克拉克表示,即便是1000千瓦的高能激光武器,一次也只能對抗一個目標,按照“瞄準-灼傷-摧毀”的流程消滅上一個目標后,才能轉向下一個目標。這意味著激光武器在應對多威脅目標時非常吃力。
《艦載武器》雜志執行主編石宏告訴《環球時報》,激光武器目前還只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試驗性武器,可靠性、穩定性和效費比都無法與海軍成熟的艦載武器相提并論。下雨、大霧、多云、風沙等多種復雜氣象,都會影響到激光武器的正常使用。現階段,高能激光的發射間隙過長,艦載激光武器要實現快速連續發射,就得解決艦上電力緩沖等一系列技術問題。這種只能單發、不能連發的激光武器,應對不了實戰化海戰挑戰。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激光武器即使上艦服役,也取代不了水面艦艇的導彈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