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 要】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現代農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于黑龍江省意義重大。論文針對黑龍江省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問題展開分析和研究,總結了黑龍江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情況和成效,分析了黑龍江省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建議,有助于黑龍江省構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有效模式。
【Abstract】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has maintained a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is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roblem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o as to help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construct an effective model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關鍵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問題
【Keywords】 financial support;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blems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3-0084-02
1 引言
自2004年以來,連續十六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做好“三農”工作,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1]。金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助推器。因此,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有效模式,是當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2 黑龍江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
2018年,黑龍江省加快農業強省建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各項政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江平原14處灌區田間配套工程開工建設,全省共計2100萬畝高值高效特色作物。重點發揮了黑龍江省寒地黑土、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的優勢,在國際大米節上打響了五常大米、響水大米等知名品牌,推廣龍江各類綠色優質、非轉基因農產品。黑龍江省奶業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生豬養殖和加工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2]。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等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一二三產得到進一步融合發展。
3 黑龍江省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現狀
面對鄉村振興新形勢下的新需求和新挑戰,黑龍江省金融部門以支持“三農”工作為重點,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金融支持。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產規模較大,需要融資的額度較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只有流轉土地、大型農機具等較少資產,需要更多資金支持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農戶資金需求量小,資金需求分散,而且具有周期性和季節性,如備春耕期間農民需要一些短期資金購買原材料。除了正規金融機構,黑龍江省民間借貸金融較為盛行,農戶之間、民營小企業之間的借貸行為十分普遍。針對涉農領域貸款抵押物不足問題,黑龍江省一方面繼續推行聯保貸款、互保貸款、農戶小額貸款等傳統貸款業務,一方面積極探索“兩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簡稱“兩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抵押貸款,林權質押貸款、糧食存貨質押貸款,農業供應鏈融資等創新產品。黑龍江省還加強現代支付體系建設,制定下發多個改善農村支付環境的辦法。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創建“信用鄉鎮”“信用村”和“信用戶”,建立了縣域信用信息平臺。
4 黑龍江省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農村金融供給能力總體不夠
第一,鄉村振興中涌現出了包括龍頭企業、經營大戶等新型農業主體,這些新型農業主體在申請貸款時,由于抵押物不足或者信用風險過高,往往難以獲得融資,信貸資金需求遠大于金融機構實際能夠提供的資金,資金缺口接近三分之一。第二,涉農貸款原來大多額度小、期限短,隨著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經營主體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甚至形成了農業產業鏈,資金需求量不斷增大,期限也變長,農村金融機構現有的金融產品無法滿足這部分資金需求。第三,金融機構網點較少,金融機構服務半徑較大,網點所涉及的業務較為單一,金融產品創新緩慢,農村金融服務短板突出。
4.2 農村金融需求層次總體不高
農村經營主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主要還是傳統的存款、貸款、轉賬匯款、代收代繳等業務,對期貨、理財、保險等業務知之甚少,只有少數農戶有這些需求,金融需求層次整體偏低。農村經營性信貸需求虛高,存在著各種盲目投資的行為,部分農戶資金運用能力差、經營水平低,對市場需求不能及時反應,使得部分貸款不能及時收回。
4.3 金融產品創新力度總體不強
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資金需求呈現出全方位和多元化的特點。鄉村經營主體抵押物不充足的問題突出。農產品期貨市場作用發揮不足,現階段可供交易的期貨品種也僅限于糧棉油糖等大宗商品,只有少數農業經營主體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農業保險產品創新不夠,需要開發出適合全產業鏈發展、分散農業大災風險的保險品種和機制。
4.4 農戶金融知識普及總體不足
農戶金融意識普遍較低,缺乏金融投資知識。農戶對農村政策的理解有時也存在偏差,有的貧困農戶以為“扶貧貸款”就是“扶貧專項資金”,不能按時履約還款,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的部分扶貧貸款資金逾期,甚至形成呆賬、壞賬。此外,部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也存在到期不還的情況。
5 加強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建議
5.1 加強農村金融機構改革
加快建立商業性、合作性、政策性金融融合發展機制,發揮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對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增設農村金融機構網點,縮短農村金融服務半徑。鼓勵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發展,支持小額貸款公司、典當、擔保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效控制其風險。
5.2 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深化“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完善創業貸款、扶貧信貸、助學貸款等信貸產品,開發“林權質押貸款”等各類權益質押貸款業務。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上市融資,發行股票,發行企業債券、私募債券。健全農業保險體系,增加農業保險險種,擴大農業保險范圍,推出適合農業產業鏈、種養殖業、預防災害等多種保險產品。
5.3 加強農村金融政策支持
加強農村金融監管體系建設,既要監管正規農村金融機構,更要監管民間金融組織,確保農村金融安全穩定。在貨幣政策的制定上,給予農村金融合理的政策支持,采用較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再貸款利率,實施相應的優惠政策。實施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征信服務、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配套服務體系,促進信用、信息、信貸“三信”的融合發展。
5.4 加強農村征信體系建設
要建立健全農村金融生態系統,就要創造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將農戶的信用檔案建立起來,深入村鎮進行農戶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強農村信用信息的共享。建立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評級方法,建立信用信息查詢和征信服務平臺。加快農村支付環境建設,加快發展鄉村互聯網金融,建設符合鄉村實際的金融環境,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5.5 加強農村金融風險防范
農業本身是弱質化產業,農業經營主體經營風險較大,金融機構不愿貸款給農業經營主體,農村金融資源容易外流。因此,要從政策上給予保障,制定風險防范和處置的制度,地方政府可以建立風險保障基金,及時有效地化解風險,分擔風險損失,或者采取財政貼息的方式,降低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金融機構在支持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有效防范機構風險和區域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王迅. 金融支持黑龍江省鄉村振興戰略的探索與思考[J]. 奮斗, 2018, 569(13):48-49.
【2】張翼.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選擇[J]. 金融縱橫, 2018, 477(4):51-56.